《小学生用眼习惯矫正策略探究》中期报告
(2019-11-05 09:08:04)《小学生用眼习惯矫正策略探究》中期报告
——延安市宝塔区北关小学规划课题组
课题编号:135YSJY-0776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小学生不仅应该储备知识,更应该从小就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这样才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和身心健康。近些年来,由于中小学生课内外负担加重,手机、电脑等带电子屏幕产品的普及,用眼过度、用眼不卫生、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等因素,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根据国家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而孩子们近视多半是用眼习惯不当造成的。这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与国人的身体素质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用眼习惯对发育阶段的小学生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利用职业上的便利,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读写姿势,预防近视,保护学生的视力,我们责无旁贷。本次课题从2019年4月开题至2020年9月结题,历时1年;我们的课题研究主要分三个阶段逐步开展:
1.准备阶段(2019年4月至2019年6月)确定研究成员,组织课题成员进行理论学习。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分析研讨,并对我校“小眼镜”进行摸底。针对一些问题作追踪调查,了解导致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及学生、家长对近视眼的认识程度。进一步了解影响学生用眼习惯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与综合,收集整理材料,向上级部门提出立项申请。
2.实施阶段(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确定研究成员,组织课题成员进行理论学习。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分析研讨,并对我校“小眼镜”进行摸底。针对一些问题作追踪调查,了解导致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及学生、家长对近视眼的认识程度。进一步了解影响学生用眼习惯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与综合,收集整理材料,向上级部门提出立项申请。
3.总结阶段(2020年5月至2020年9月)课题组经过研讨做好结题工作,对实施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补充完善工作,确定出有价值的结题报告内容,提升课题研究成果,请上级领导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审鉴定。
从开题至今,我们探索出了许多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学生在校用眼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增强了学生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在典型学生的个案研究中取得一定成果,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有关小学生用眼习惯的记录、收集、整理工作,并形成了“常见小学生用眼错误习惯的收集”;同时,我们将完成第二阶段小学生用眼习惯矫正的工作,将形成“近视形成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和“小学生用眼卫生习惯的养成报告,现将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格按照课题方案实施课题
1.明确分工,加强管理,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具体的分工,建立健全学习、研究、研讨、交流制度。
2.明确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主要假设、具体研究内容。
3.设计问卷调查,开展针对性的调查活动。
二、确定小学生不良用眼习惯的内容:
据中国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近视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到了可能因此影响整体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的程度。小学生的视力问题危在旦夕,挽救孩子的眼睛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如何切实高效的预防和保护小学生视力,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大事,也是需要人人参与的大事。
1.探求本校学生用眼不正确的产生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寻求解决问题的更好办法。
2.让学生明白视力下降的危害,引起重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懂得不良用眼习惯对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引起大家对不良用眼习惯纠正的意愿。
3.正确指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用眼习惯才是有益与保护视力的。并且严格要求自己与周围同学正确用眼,懂得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收到保护视力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1.了解近视形成的原因,教给学生科学的预防方法,防范于未然。
从医学上看:近视形成的原因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先天近视主要是超过600度的高度近视,多与遗传因素有关。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的专家在研究中发现,在有遗传近视家族史的100例儿童中,67%是在10岁以前发病的。专家从诊治的上千份病历统计中观察到:儿童在5—10岁发生近视、散光的,他们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多有近视、弱视、散光等眼病。后天近视一般低于600度,主要与环境因素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近年来,近视的发作主要在以下时期: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12岁以上的青春期。近视眼的发病率逐步上升,学龄前已达3%-5% ,小学生为10%,中学生约20%,大学生30%-40%。
针对以上情况,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预防方法,教育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做到用眼卫生,课间注重休息,每天认真做眼保健操,定期视力检查。
课堂用眼集中,眼视力再好,每隔约一个小时,眼睛就会疲惫,所以课间注重休息,看看绿色,眺望一下远景,对眼睛提供一个休息放松的良好环境。不要利用课堂休息时间抓紧学习,疲惫之余,学习效率降低外还得上近视,真是得不偿失。除此以外,每天还要坚持做眼保健操,使眼部肌肉得到更好的放松。最好每隔半年检查一次视力,发现有近视,立即验光,配戴眼镜。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一旦有近视眼的戴上了眼镜,千万不能脱脱戴戴,如读书、写字时戴上,玩时脱下,这样反而会使近视加深!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体育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外,还可以锻炼眼睛,球类运动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等都可以使人的视力变好。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吃得有度,要有好的眼睛就要少吃甜食 。食入过量的糖可能使体内血液偏酸,而人体欲保持酸碱平衡,不得不动员大量钙质去中和酸根,从而引起血钙不足,减弱眼球壁的弹性,使眼轴伸长,播下近视的隐患。
食物要适当咀嚼。吃硬质食品过少,咀嚼不充分也是引起青少年近视增加的原因之一。因为进食食物的咀嚼可促使面部肌肉运动,包括支配眼球运动的肌肉,进而有效地发挥调节眼睛晶状体的能力。
2.预防近视的方法。
读书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33厘米);手离笔尖一寸远(3.3厘米);胸离桌沿一拳远(10厘米)。
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三不要”:读书写字要做到三个一;读书、写字、看电视等每隔一小时要休息10分钟;要坚持做好眼保健操,或者经常向远处眺望;不要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不要在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躺在床上看书。
保护视力还要做到: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要注意采光和照明;看电视时,眼睛与电视的距离应在电视画面对角线的5倍以上;得了近视或其他眼病要及时治疗。
3.加强家校合作,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父母应该每天抽时间带孩子做一做眼保健操、眼球操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良好用眼习惯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动员广大家长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
4.加强个体指导,帮助孩子矫正不良习惯。由于个性心理、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孩子在用眼习惯与方法上有很大差异。所以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及时帮助一些学生矫正不良用眼行为,防止不良行为形成不良习惯。
四、加强行为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要形成某种行为习惯,加强行为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作为健康教育教师,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用眼卫生,并形成正确的用眼习惯,我在每一堂与眼睛有关的健康课上,都抓住教学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用眼卫生知识的操作训练,加强学生的行为自觉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并反复巩固加深。
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一课《爱护我们的眼睛》一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利用观图判断法,模拟表演法对学生进行用眼卫生的训练。出示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连的画面,引导学生判断其做法是否正确。学生对图片非常感兴趣,观察得非常认真,学习热情很高。之后,我又组织学生把学到的用眼常识编成小品,学生们热情很高,表演欲望非常强烈。就这样,在师生的各种互动交流中,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哪些行为是对眼睛有好处的,哪些行为是对眼睛有损害的。
又如,在2008修订版新眼保健操的推广教学中,我认真指导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找准穴位,学会正确的做法。采取小组比赛,个人展示,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更正学生的错误姿势,不断加强训练,手把手地进行指导,使学生真正能通过做好眼保健操达到预防近视的目的。学生最喜欢比赛,课上学习更加认真,掌握得也非常好。
又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第二课《保护视力》一课时,我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用直尺量一量自己和同桌同学的读写距离是否正确。学生们在这方面都非常认真,量得非常准确,在自我纠正和互相纠正的过程中,加深了印象,为良好用眼习惯的养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课上,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学生的热烈讨论和积极的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了用眼卫生的内容。
除了在用眼卫生知识的课堂教学中的训练之外,在我的每一堂课上,我都时刻注意对学生用眼习惯的指导,不断提醒学生正确的用眼习惯,帮助学生早日形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为其一生的眼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给出好建议,让每个孩子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能让我们分辨美与丑,善与恶。能让我们看清树是多么的绿。瞧,花儿也那么的鲜艳。这时,你就会感觉到世界是多么美好的呀!
据中华眼科网统计:全国近视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30%,城市近视人口比率达33%,其中,在校的小学生佩戴眼镜的比例为30%,中学生为50%,大学生达到了75%。居世界第二位。统计数字显示全国近视眼发病人数达到3.6亿,人数居世界之首。
对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光线须充足:光线要充足舒适,光线太弱而因字体看不清就会越看越近。
2.反光要避免:书桌边应有灯光装置,其目的在减少反光以降低对眼睛的伤害。
3阅读时间勿太长:无论做功课或看电视,时间不可太长,以每三十分钟休息片刻为佳。
4.坐姿要端正:不可弯腰驼背,越靠近或趴着做功课易造成睫状肌紧张过度,进而造成近视。
5.看书距离应适中:书与眼睛之间的距离应以30公分为准,且桌椅的高度也应与体格相配合,不可勉强将就。
6.看电视距离勿太近:看电视时应保持与电视画面对角线六~八倍距离,每30分钟必须休息片刻。
7.睡眠不可太少,作息有规律:睡眠不足身体容易疲劳,易造成假性近视。
8.多做户外运动:经常眺望远外放松眼肌,防止近视,向大自然多接触青山绿野,有益于眼睛的健康。
9.营养摄取应无均衡:不可偏食,应特别注意维生素B类(胚芽米、麦片酵母)之摄取。
10.定期做视力检查:凡视力不正常者应至合格眼镜公司或眼科医师处做进一步的检查。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他让我们欣赏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爱护你的眼睛吧,把拥有眼睛的每一天,看作是你将失去光明的前一天。
爱护眼睛,人人有责。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是一项长期的需要持久进行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探索,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把科学的方法转化成日常生活中的自觉习惯,使其健康快乐地享受生活的美妙。
六、课题研究的问题及思考:
近视眼是因为长期看近处、用眼过度造成的眼轴、屈光不正,眼球周围的肌肉调节能力下降而造成的,如果不能使拉长的眼轴复原,增强肌肉的调节能力,就不能从根本上治疗近视。
我们的家长对孩子患上近视眼病,常常不认为是一种眼病,得了近视眼病,配一副近视镜戴上矫正视力,认为近视眼病恢复了健康,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配戴合适的近视镜是能矫正视力,使近视眼病恢复正常视力,但它与配戴各种保护眼镜不同,戴上近视眼镜,就一刻也不能在离开近视眼镜,没有近视眼镜戴在眼睛上,视力立即下降,看不清楚眼前的事物,影响学习和工作。加强家校合作,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动员广大家长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与家长联系,促进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要彻底解决孩子们的“短视”问题,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把目光放长远。全社会携起手来解决青少年视力不良的难题,共同呵护孩子们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本课题虽然按时完成了任务,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归因于学生良好用眼习惯的养成.但对学生良好用眼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由于时间所限,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我们在困惑中突破,在探索中前行。在研究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我,促进了自我的成长,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但研究还只能说是个开始,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只有家校共同关注孩子们的视力问题,相信孩子的视力问题会有很大的改善。我还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和发展,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懈努力,不断创新,把进一步研究用眼习惯矫正方法作为我们今后研究的目标,进而让学生快速步入良好用眼习惯当中,并且健康快乐的成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