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分析

(2015-05-12 22:08:54)
标签:

育儿

教育

分类: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分析

 

最近李老师在装修房子,准备在厨房的地面铺地砖,在老师铺地砖之前,你们给老师提怎样的建议? 

生:借助生活经验,铺大地砖,好看,大方。 

师:因为老师很阳光,颜色应该鲜艳点儿吧。

生:多看几家装潢店,选择物美价廉的地砖。

师:你们的建议很好,那老师现在就去装潢店买地砖,行吗?为什么? 

生:不行,我们应该知道厨房的形状和面积,这样省时省力省钱。

师:厨房的形状是长方形,怎样才能知道厨房的面积?

生:测量出厨房的长和宽,就可以求出面积。

生:知道每块地砖的面积和地砖的数量,也能计算出厨房的面积。

师:老师在一家装潢店选择两种地砖

师:观察主体图,你们知道什么?

生:一种地砖是正方形,面积是4㎡,价钱是5元;第二种地砖是长方形,面积是6㎡,价钱是7

师:如何用第一种地砖铺需180块,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谁能发现数学问题?

生:厨房的面积有多大?

生:买第一种地砖需要多少钱?

此时,学生动笔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板演算式?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生:2×2=44×180=720(元)

先算出每块地砖的的面积,

再用地砖的数量×每块地砖的的面积=厨房的面积。

生:我解释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因为有1804相加,所以用乘法计算。

(其他学生鼓掌,表示赞同)

师: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用每块地砖的面积×地砖的数量=总面积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举手急着解决问题二)

师:老师只带700元够吗?

生:不够,我是计算出来的,因为4×180=720(元) 720700所以不够。

生:我是估算的,我把180看做200,200×4=800 800700,所以700元不够。

师:两种方法都计算出700元不够,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时候估算也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请同学们再次观察我们的主题图,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买第二种地砖需要多少钱?(这是小部分同学忙于计算)

师:勤奋的孩子动手了,聪明的孩子停下了。老师想采访一下你

们,好吗?魏灿同学,你为何不动笔计算?

生:因为不知道地砖的数量,无法计算地砖的价钱。

师:追问,要解决买第二种地砖需要多少钱?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买第二种地砖需要多少块?

师:猜测一下,第二种地砖的数量比第一种地砖的数量多还是少?说说理由。

生:第二种地砖的数量比第一种地砖的数量少,因为第二中地砖的面积大,所以数量就少。教师补偿在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

师:这是我们的猜测,你们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吗?动手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板演算式?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生:3×2=6720÷6=120(块)先算出每块地砖的的面积,

厨房的面积÷每块地砖的的面积=再用地砖的数量。

生:我解释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因为有720里面有多少个6,所以用除法计算。

(学生鼓掌,表示赞同)

师:和我们刚才的猜测比一比,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用总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地砖的数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买第二种地砖需要多少钱?

集体解决:120×7=840(元)

师:你们认为潘老师选择哪种地砖?

生:从价钱的角度考虑选择

生:也可以从生活经验的角度考虑

生:根据主人的爱好,自己选择地砖

案例分析:

   “实践活动”这节课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需要以现实的生活情境为基本背景,让现实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的“数学化”历程。在这一历程中,教师创设了开放、民主、和谐、安全的数学课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本节课将作为一节实践活动来进行教学,是对教材的把握与创新设计。教学目标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就是从现实世界中寻找生活素材。在以上的教学片断中,通过铺厨房地面地砖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们熟悉的生活空间。然后通过说一说、猜一猜、算一算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观察、记录、猜测、验证、思考等多种实践活动,积极性非常高。

  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练,会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着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可以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活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