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幼儿园混龄角色区域游戏的益处(转载宗)

(2018-04-11 21:15:55)
标签:

育儿

分类: 过程性材料-理论学习

浅谈幼儿园混龄角色区域游戏的益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角色游戏中获得的,只有让角色游戏深入、高质量的开展起来,才能让幼儿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在角色游戏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游戏期”.幼儿喜爱游戏,不仅是幼儿身心特点的反映,更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不仅使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再现,而且为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应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拟成人活动、反映他熟悉的四周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爱好,这就使得幼儿园混龄角色区域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而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在混龄角色区域游戏中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予以指导教育这便是最重要的任务。下面我就谈谈幼儿园混龄角色区域游戏开展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我们都承认“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那么孩子在混龄角色区域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纵观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老师在混龄角色区域游戏的指导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即: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讲评自己的游戏、我认为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这五个“自由”,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

然而在游戏中孩子们也需要老师,他们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伙伴,或者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些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老师,假如在这方面顺应了孩子的需求,整个混龄角色区域游戏就会变得相当活跃,孩子们会在游戏中大胆地反映出很多很多内容。久而久之,游戏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熟悉社会的一种手段.是他们一日生活中最开心的时刻了。然而,混龄角色区域游戏仅仅作为幼儿的随意游戏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混龄角色区域游戏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因此,尊重幼儿五个”自由”的同时,老师应该把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和计划时时刻刻装在脑子里,并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思维、意识、情感处于较低水平这一特点来有目的的教育。这里我把全面发展的目标分五个方面。

一、通过混龄角色区域游戏让幼儿对社会有所了解.

混龄角色区域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拟性。幼儿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拟来熟悉社会、了解社会,幼儿园提供了各个游戏区域,创设了各个主题环境,让幼儿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社会,这是混龄角色区域游戏较其他游戏的一个不同所在。如:我们园为孩子提供了18活动区。包括美食系列的美食城;科学文化方面的科学探究室、亲子书屋;休闲娱乐的钓鱼区、球球俱乐部、休闲食品吧、北北舞台、手工作坊;综合性的超市、花坊等。

二、通过混龄角色区域游戏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

这里所指的积极的情感包括两个方面:对人的积极情感、对社会的积极情感.我们的孩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是我们混龄角色区域游戏中重要的教育内容。之所以这么说是混龄角色区域游戏本身性质所决定,混龄角色区域游戏就是幼儿模拟成人活动、反映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的游戏嘛。孩子们自己打工挣钱来消费,通过买卖、理财、动手操作的的过程中教育要比上课谈话要生动得多、深刻得多。如:一次区域游戏中,萱萱跟志愿者姥姥学缝衣服!”她非常高兴。我看着她很仔细的观察姥姥怎么拿针穿线,怎么缝制。看到不明白的就会跟姥姥说:“姥姥慢一点,太快了。”就这样一步步的学习,从不知道针是怎么拿,怎么缝,到姥姥手把手的教,到最后姥姥从旁指导,她自己缝。如:王子:“老师,今天我去大三班国际美食城洗碗了,挣了两块钱。”岳岳:“老师,我今天去小四班玩刮画去了。” 丹丹:“老师,我今天打工去做寿司了。”

三、通过混龄角色区域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期是培养道德意识、道德情感、传授正确道德行为的要害期,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很轻易接受正确的、美好的、规范的刺激,这对他们养成习惯至关重要。那么通过混龄角色区域游戏可否完成这些目标呢;回答是肯定的,比如:有一次一个孩子做北北舞台的售票员,我对他说:“我是你的朋友,可我今天没带钱,你就让我进去不买票吧!” 他听了我的话停住了一下,但经不住我再三催促终于同意了。可这事真的就对吗,我让小朋友来评判。结果意见变为二种:一种认为既然是朋友当然可以不买票;而另一种则认为不行。一个孩子激动地说:“入场是有规则的,那就是买票入场,凭票入座。这条规则人人都要遵守。” 第二次开区的时候,我找了另一个老师去试试,我们的“售票员”说什么也不同意了,他一本正经地说:“要遵守游戏规则,没带钱你可以去挣。” 可见游戏中传授给幼儿的道德意识、行为规范在孩子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

四、通过混龄角色区域游戏提高幼儿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教会他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处理,在学前教育期我们有意识地为幼儿设置一些小小的问题鼓励他们解决、处理,使他们从小就看见问题不足为怪、看见问题不害怕、看见问题肯动脑筋解决。这对将来踏上社会会是个很有效的预备。

游戏来源于生活,经验来源于生活,我们应有意识地让孩子们自己去放手完成游戏,找到他们感兴趣的区域情境,让幼儿通过游戏过程来明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建立友好关系。

五、通过混龄角色区域游戏扩大孩子的知识面。

我们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由此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知识,对孩子来说学得安闲;对老师来说也教得自然。事实上,在游戏中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有许多许多。如:走廊墙面布置的世界闻名的建筑物、中国文化历史、家乡的介绍等等。这些知识的传播在游戏中是幼儿最渴望获得的,效果会比一次一次说教来得好得多。

让幼儿充分自由地游戏,并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懂得一些道理、体会一些情感。也正是这样不断地给予,幼儿才会更爱角色游戏。老师会正确的指导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角色游戏指导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引导。

六、幼儿在游戏中有明显的年龄特点

比如:中班上期幼儿角色意识并不明确,更换角色相当频繁;对社会化的反映极少极少,多的只是四周生活中的领事;他们游戏的目的性不强或者说根本没有,很多时候还存在着小班的特点,需要老师不断地捕捉角色语言。角色动作、角色情感。而大班幼儿则不同,他们在各方面的水平都有明显提高,自主性、目的性增强。这里就需要老师根据年龄不同来“对症下药”。

上面讲到的许多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在游戏中他真正的投入,却经常是无意识的,一个小主意、一个小想法往往是一闪而过的.而作为有心人的老师就要很善于捕捉,并进行有意识地引导.抓住幼儿无意识的、稍纵即逝的一个想法把握完善,最后变成幼儿自己的一个主题,这里需要老师具有灵活性以及正确儿童观点,会站在幼儿立场看问题,更需要老师丰富的知识,会从孩子中获得灵感,并将之化为孩子们轻易接受的东西,让他们象海绵吸水一样不断涉取.

总之,混龄角色区域游戏是以孩子们为主体的意愿游戏。把握幼儿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加以引导,这样的游戏会更生动、更受欢迎、更有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