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瑜瑜19909
瑜瑜19909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4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牧童》教学设计

(2017-06-12 14:44:26)
标签:

教育

       《牧童》教学设计

                                                                            刘瑜

【教学内容】

  《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这首诗形象、鲜明的表现了郊野辽阔的景色和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文字浅近,用意却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教学目标】

  1、会认“笛”这个字。

  2、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诗句大意,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达到熟练成诵,让学生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声画结合,引入诗境

  1、出示课件:

     牧牛晚归图。背景音乐:丝竹曲。

  2、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学生自由说。

  3、唐代诗人吕岩和大家一样被牧童那自在的生活所吸引,用短短的28个字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4、教师诵读《牧童》。

     (课件出示古诗及配乐。)

    二、初读古诗,感受韵律

    1、学生自读古诗:

    读准字音,把诗读流利,认一认双横线中的生字。

   2、大家都读得特别认真,把这首诗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读得好,大家表扬他;读得不够好的,大家帮助他。

    3、反馈:

   ⑴ 出示生字卡“笛”,指名读,读准字音。

   ⑵ 指名读诗,提示学生读准字音;并请同学评读,纠正读音。

   ⑶ 齐读古诗。

    三、品读古诗,再现意境

   1、指导第1、2行,进入情境:

   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再次走近牧童,去看看他那悠然自得的村居生活吧!

   ⑴ 出示课件: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的图、文。

 请同学们说说看到什么。

     你从诗中哪个词可以体会到绿草繁茂,感受到牧童的快活?

   的确,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牧童悠闲地放着牛,吹响了短笛,几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徐徐的晚风传来。多美的风光,多自在的牧童啊!

    ⑵ 请学生读,师生点评,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与情感。

    ⑶ 教师范读,请学生评议。

   ⑷ 学生练读,再指名读、齐读。

  2、指导第3、4行,与诗情对话:

  师述诗意:牧童回到家里已到了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连蓑衣都没脱,就躺下来,有滋有味地观赏那渐渐升起的明月(课件显示图)。这正是“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课件显示文)

  ⑴ 读了这句诗,你知道了什么?

  ⑵ 设题引猜:

  从文中的插图和注释,我们知道蓑衣是──

  (学生答:──),那决不是一件漂亮舒适的衣服,牧童为什么不脱蓑衣而躺在院子里看明月的升起?你是怎样想的?

  ① 牧童辛苦了一天,困了,来不及脱下蓑衣。

  ② 他是很自在潇洒的,没有想那么多。

  ③ 他可能想用蓑衣当被盖吧!

师述: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无牵无挂,自由自地,是多么可爱的牧童啊!请你们用自己的喜爱之情,再读这句诗。

 3、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齐读整首诗。全班齐读。

    四、诵读古诗,升华感情

  1、看来,这位天真烂漫,纯朴自然的牧童已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你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

  2、师生合作背。

  3、指名配乐背。

  4、配乐齐背。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1、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山村迷人的暮色,认识一位悠然自得的牧童,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

  (课件出示相应的诗和情境图。如《所见》、《小儿垂钓》、《清明》、《村晚》……)

  2、同学们课后,再收集这样的诗,我们开一个“诗歌展示会”,读一读,背一背,画一画,唱一唱都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啊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