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名师工作室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2016-09-26 11:48:43)分类: 个人专栏 |
让名师工作室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在发展初期都需要经历一个认知过程,名师工作室也一样。
第一次听到这个新名词,是在14年陕西省首批学科带头人培养集中研修的时候,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的章健文主任与我们分享了她的《名师工作室的理论与实践》专题报告,“名师工作室”就作为了一个教学研修团队的代名词注入了我的脑海。接下来的两年时光里,名师工作室这一名词就只仅仅变成了一个口号,一种呼吁!直到15年七月,陕西省教育厅正式启动了我省名师工作室建设,随之诞生了一批由特级教师担任学术主持的省级名师工作室。在省教育厅新的教育思潮的涌动下,15年11月咸阳市名师工作室也率先启动,一批由优秀教师的实名工作室也随之诞生。从此,名师工作室才真正从口号变成了一种教育追求。
燕小艳名师工作室也就是在这种教育大背景下拥有了一个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发展平台。实体工作室的提供和网络平台的搭建,使最初只有9人的研修团队逐渐发展为了18人,名师工作室也由最初的雏形成长为了一个步履稳健、积极奋进的研修团队。
工作室从启动至今,不满十个月。这十个月是我们工作室每位成员的思想和行动经历双层脱变的过程;也是我们所有成员由实践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型的起步过程,更是我们团队手拉手、肩并肩共同提升的过程。我把这个过程简单的概括为两个关键词——
1、储备能量。为了使团队成员在研修中提升自身素养,我曾多次为她们争取学校的同意和支持,先后带成员走进省市级高层次教学研讨会,让他们接受新事物,吸收新的教育理念。3月份,我带着工作室5名成员赴西安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4月初,又带着4名成员赴咸阳参加了“咸阳、渭南、延安三地市阅读教学交流会”;4月中旬,带领了2名成员参加了第二届当代名师大讲堂—陕西省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观摩研讨会;6月底带领7名成员参加了“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马栏齐心送培送教活动”;9月中旬,带着3名成员参加了“陕西省人教版部编教材培训”。此外,为了让成员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升,借着我县“同优共进”的东风,我先后带领成员送培下校走进清源、土桥、张洪、太村、城关等片区做示范课和专题培训。在旬邑县学科基地教学研讨中,我工作室走进职田小学为全县骨干教师做示范课和专题培训。今年暑期,名师工作室全员参与,又一次积极地承担了为期一周的县级骨干教师培训任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成员的专业素养得到了不断提升。
2、输出成果。积淀是为了成长!我们的成员在经历了学习、储备的过程之后,也慢慢地开始成长。十个月来,她们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通过共同的网络平台记录着个人的研修脚印!打开我们工作室的博客和网站,15个研修专栏,8类优质资源,1400余份研修成果,都是工作室成员汗水和心血的凝结。其中70余期简报记录着我们工作室成长中一步一个脚印的研修史,成员发表的8篇研究论文(其中,1篇发表在西部教育导刊,1篇发表在教师报,3篇发表于咸阳教育,3篇发表于旬邑教育。)和获奖的10节微课(一等奖5节、二等奖3节、三等奖2节。)以及先后完成并结题的四个省市级课题(省级课题《有效指导小学生进行习作修改的实践研究》和《高效课堂背景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市级课题《小组合作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和县级课题《社会实践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不仅是工作室成员从实践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型的见证,更让我们学会了课题研究不应该只在云端跳舞,而是要贴着地面行走!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虽然名师工作室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事物,但我相信路虽远、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