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泾河:一部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力作——读高鸿长篇小说《平凡之路》

标签:
作家泾河文学评论 |
分类: 作家动态 |
![[文学评论]泾河:一部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力作——读高鸿长篇小说《平凡之路》 [文学评论]泾河:一部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力作——读高鸿长篇小说《平凡之路》](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平凡之路》中,田安国他们家有兄弟八个,老大田建国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老二田兴国、老三田卫国都当过兵,转业后在华北油田工作,老三田卫国是油田医院的医生。在大哥的斡旋和奔波下,老四田保国、老五田少国招工到油田,老五田少国有文化,当了技术工人,老四田保国没上过学成为一名厨师。后来老六高中毕业也招工到油田当了工人。小说的主人公田安国是他们家的老七。他 16岁 初中毕业,学校以可笑的理由——“两个哥哥先后都上了高中,这次轮也该轮到别人了!”——没有推荐他上高中。于是田安国开始了他的第一份职业——农民。由于从小生长在农村,这个身份在他 16岁之前都算,虽然他在生产队只干了几年活,然记忆的底板上永远都保存着那些艰难的片段,艰苦的自然环境和高强度的劳动,锤炼了他的筋骨和意志,为他后来经受一次次挫折,度过一次次磨难,从身心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他的第二份职业是汽修工,这是他跳出农门、当了工人后的第一份工作,然而没干几天运输处被撤销了,他就被分配去金属管道厂当了铆工,这是他的的三种职业。铆工这个工作和飞溅的钢水、沉重的大锤打交道,对于年仅 16岁的他无法胜任,他又被调到油田的农场去挖水田、种水稻。 这是他的第四种职业。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稻田里遇见了下来视察的公司领导,这天领导心情好,让他唱了几句秦腔,对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公司通信员犯了错误,领导觉得 田安国 比较老实,就让他当了通信员, 这是他的的第五个职业。通信员的工作干了两年,由于没有文凭,机关待不了,他必须回到基层去当工人,这时,机关工会需要电影放映员,他就当了电影放映员。这是他的第六个职业,在此期间,他在大哥的建议下开始学习英语,并且争取到了去北京外国语学院培训的机会,学习归来后他当了出纳,因为突出的英语水平,进了科研所当了英语翻译。当翻译后,他想出国深造,按正常程序办了四年出国手续,都没办成。最后在其四哥帮助下,以厨师的身份出了国 ……总结下来,从离开老家旬邑,到出国到德国当厨师,田安国总共干了九种职业。他做梦也没想过,最后帮助他完成出国梦想的,竟然是他最不愿干的厨师工作,而且还有国际国内承认的三级厨师证。作者通过 田安国的经历,告诉读者: “多么令人啼笑皆非啊!然而,生活就是这样,你要想不被淘汰,就需要不断地做出调整,咬紧牙关迎难而上,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生活,立于不败之地,逆风飞翔,成就你的人生梦想。否则一辈子浑浑噩噩,醉生梦死,最终将一事无成,成为社会的弃儿。”小说讲述到高潮部分, 田安国通过到德国打工,开阔了视野,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德国啤酒设备生产商,通过一桩生意,进入了这个行业,并且成为德国一个知名品牌啤酒的中国代理商。在成功赚到第一桶金后,他不忘回报桑梓,返回家乡投资现代化生态农业,带领家乡父老乡亲,走上了一条共同致富的道路。小说主人公奋斗的历程,时间跨度与祖国改革开放同步,情节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是一部与现实零距离的力作。
看罢 《平凡之路》 之后,掩卷沉思,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 《平凡之路》 是又一部陕军东征的强势之作,如果说,陕西文学大省的地位,是一代一代陕西作家用自己的作品浇铸起来的,那么高鸿的《平凡之路》,就是给这一成就增加了一枚新的砝码。第二个感觉,都说小说是一们结构的艺术。看了《平凡之路》, 我感觉 小说家高鸿 已经深谙小说创作 的 要旨,主题 的 提炼、叙述进程 的把握 、人物 出场的排布已经驾轻就熟, 做得 非常到位。加上作者独特的目光,开阔的视野,故事写得既鲜活又生动,避免了纪实类文学作品所固有的概念化和生涩之感, 给读者留出了相当宽泛的思考 空间, 应当说是一篇相当出彩的好小说 。
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作家思想感情的“语言艺术”。它通过形象的美感作用,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者在看长篇小说时,更多的注意力往往在故事的情节上,而对语言的要求不像中短篇和散文那么高。然而,高鸿的
《平凡之路》 在人物刻画、故事的传神、语言的精粹等方面,创造出了又一个异彩四射的文化高峰。其独特之多、
从文学性来看, 《平凡之路》 有这么几个特点:
其一,小说的语言是传统的,但作家的创造显而易见。 《平凡之路》 中,文学语言的优异之处,就在于以创造为胜,作者写人写景,用精妙字词编织语句,五光十色准确形象。秉承了柳青、陈忠实、贾平凹等陕西作家一贯接地气的文风,语言精短,出奇别致,遣词造句,万千妖娆,许多方言俚语的熟练运用,使小说语言更生动,人物塑造更准确传神,有巧夺天工之功效。
其二,小说的叙述是从容的,看不出雕琢的影子。这与这部小说有故事原型,有很强的真实性和纪实感有关。文学是一座扑朔迷离、辉煌耀眼的金色殿堂,那么造就这座摩天大厦的作家和艺术家,对于读者而言,往往被涂上神秘色彩。如何以文学的语言讲述普通人的生活、情感、生存状态,这对作家的功力、水平、经验、视野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为这触及当代作家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反映现实生活这样一个从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一直试图解决,而又没有很好得到解决的时代命题。高鸿的 《平凡之路》 成功解答了这一命题,而且是一份优质的答卷。
其三,小说的叙述是丰富的,但突出在极致。 《平凡之路》 中,作者的叙述在继承传统中有了更多的发扬,他把细腻化合为粗犷,把错杂演变成斑斓,把文字的功用无声无息渗透进人们的心田,像春夜的细雨,丝丝滋润人心,把平凡的日子变成了岁月的年轮。眼下各种人物传记类小说堪称汗牛充栋,但真正能使读者于文词有所学,于章句有所鉴,诵之思之昂扬生机而又情醉大地的并不多。高鸿的 《平凡之路》 能集刚强柔媚于一体,木奇苗秀,难能可贵。
高鸿的这部 《平凡之路》为中国作协2017年定点深入生活支助项目,作家高鸿历时五年,采访足迹遍布陕西旬邑、河北华北油田、北京等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部带着泥土的芳香,带着时代的回音,带着满满正能量,带着文学特有魅力的五十万字的宏伟巨著,在作家高鸿笔下诞生了。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