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院子

(2019-01-14 11:19:19)
#中国作家网#——院子

 院子》

在我的记忆当中,随着父亲身份地位的变化,我们家前前后后迁居过八、九次。而每次新居家中那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温馨的小院,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那谐和、浪漫的“院子”,至今还使我念兹在兹,魂牵梦萦.......

我对家的领会就是——没有庭院的“家”,那还叫家吗?

50年代后期,整个国家生了翻天覆地的厘革,“三面红旗”的风气席卷大地,到处都是“一马当先,万马奔腾,大干快变,超英赶美”的壮观景象。很多在政府各部门任职不久的精兵强将,纷纷转向刚刚立项上马的工厂,担任各种级别的掌管人。

一些红军时期参加革命,有着行政“军级”待遇的老革命,也只能委曲求全的到一些行政“师级”单位的厂子里面担任相关职位。尤其是在地方上属于至关重要的大项目,工厂建设初期,县“团级”的人数比例占据很高,多数人只能在下面各个基层负责事务,但相对于每个人的职责分量,就其当时的时代背景看,要远远高于在政府机关时的位置。

父亲做为市政府正局级干部,在58年那“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的匆匆岁月,也被调到省内举足轻重的一家刚筹建的项目,担任办公室主任。可想而知,由繁华、喧闹的都市,搬家到贫瘠、偏僻的乡村郊区,也是情非得已的事情,好在村庄自有独秀的景致。更何况它还寄予着组织上对父亲的一份殷切关怀。

厂子里的新落成的家属院,按地理位置划分为:“东南区”、“东北区”、“西南区“、“西北区”。在诺大一片几乎有着上几百栋,错落有致的砖瓦平房的区域,真正特意建造有着独立院子的房屋,也就那么一栋,它像一面旗帜耸立在千军万马的最前沿。

这栋房子里,分别住着“臭小”家、“党党”家、和“建军”家。这三户人家的主人,都是36年以前参加革命,并且有着老红军经历的高干家庭。房子的构造非常独特,主房间外多了一套客厅,地面上铺设是木地板,单独的伙房内装有自来水管道,卫生间是难得一见的坐便池,各个房间算得上冬暖夏凉(房顶瓦下面铺有很厚一层草泥巴)。而后就是那由绿化队工人刻意修饰过,令人陶醉、着迷的,栽种有各式各样花花草草的院子

就其住房条件来说,依据级别的不同,房屋大小的待遇也有所不同,我们家先前住的那栋房,住着五户人家,门前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我时常去“臭小”他们几家玩,从那时起,我对他们几家的小院就颇有情怀。尤其是臭小的爸爸——林伯伯隔三差五的,总在院子里摆弄他那把珍爱的“小手枪”,令人惊叹不宜,垂涎三尺。

在那个年代,干部流动很频繁。臭小的爸爸为行政级别11级(正师),党党的爸爸12级(付师),建军的爸爸13级(准师)。就在工厂进入正式投产的末期,他们三家就都陆陆续续搬走了。要么是去了省城,要么是到那个市里当领导去了。我们家也因为父亲担任了工厂“一把手”的要职,如愿以偿的搬到“臭小”家住过的带有院子的房子。

我记得,搬家的那天没有鞭炮声,更没有由于“乔迁之喜”惊扰了左右四邻,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唯有我在心里面沾沾自喜,往后的日子里,我也可以像“臭小”那样,在院子里尽情的养猫、养兔子了。(实际上“臭小”那会在小院里还养过很多小动物,像刺猬、乌龟、青蛙等等)。

家中那独具一格的院子。从某种程度来说:其作用也决不亚于房间居室。院子是“家”息息相连的园地,细细品来,人原本就是“猿猴”演变过来的,在茂密的树林和草丛中,猴子尽情的玩耍才是天性。院子就是人莳花弄草本性的一种寄托。

试想,人迷迷糊糊的从床上爬起来,在庭院里伸伸懒腰,葡萄架下呼上一口清晨那清爽的空气,瞅着那时不时映入眼帘的“鸡冠花”、“玫瑰花”、“夹竹桃”,还有那粘连着整个墙壁、瓦片上的“爬山虎”,红红绿绿的……能不心情舒畅吗?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是和家人在院子里摆上餐桌吃饭,还是在院子里读书写作业,沐浴着阳光,空气中弥漫着花香,有一种与大自然和谐相依的味道。

“文革”的那些年,我们家隔三差五又搬了几次家,都是不得已被迫无奈的搬家。今天给你扣上“走资派”的帽子,你得搬家;明天给你“解放”了,你得搬家;后天又给你招进“革委会”,你还得搬家。搬家如同儿戏。可笑的是,唤作“孙大胡子”的造反派头头,傻乎乎的,硬是相中了我们家在“干部楼”的二楼房子,于是把我家从楼房撵走到了平瓦房。

歪打正着,这下可就又随了我的愿。沿着马路旁那一排排“梧桐树”,我爬上爬下撇下了成堆的干树枝,巧妙的在屋前围起了个树丛小院。这种院子透风、透亮,养点鸡、养点鸭,煞是欢喜。我恍然顿悟,原来这种近似于原始风格的“院子”也才是佳品。

这些年人们选择住房的眼光,也时移俗易的发生着改变,高楼大厦成了有钱人追逐的目标,房子的空间越大越好,要的就是显摆、炫耀。脚踏实地的“院子”生活,倒成了被人遗忘的一个符号。

我想说的是:人活着,就是一个院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