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瞎猫碰上死耗子

(2017-08-24 09:09:56)
标签:

杂谈

情感

娱乐

http://s1/large/005WsQANzy7dGrNohJN4b

瞎猫碰上死耗子

     我很少得病,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住过院,更没有打过吊瓶。我对医院迷迷蒙蒙的看法就是:能医治好的病,在药铺自己买点药就行,医治不好的病(癌症)再高级别的医院也白扯。

     几天前,我就莫名其妙的被医院戏耍了一次。也更加证明了我对现今医院的看法。

事情的原由经过是这样的:吃罢晚饭后,我在公园里面溜达的过程中,忽然间觉得整个头部晕晕乎乎,两眼发直,精神恍惚。这种症状不曾经历过,给我的第一知觉,不是小毛病。

      在市级正规的医院挂了个“急诊”,挂号接待人员建议挂个“神经外科”。
大夫咨询完病情后,即用双手板动着我的头颅(是个女大夫),朝着一个方向猛然扭转几下,而后问我感觉如何?我惊呆了!怒道:“你这是在干什么?”女大夫故作镇定:那你去“神经内科”再看看吧!

   “神经内科”是位中年男大夫,还好,简单地量了量血压,紧接着测了测脉搏,然后开了几片镇静方面的药物,说:你明天白天在来看吧,仪器检查的晚上没人。

     返回到家里后,夜里一点钟左右病情加重了。起初,断断续续的浑身发冷,不能入睡,进而发展到头神经一跳一跳的疼痛。吃了二片去疼片也没管用,整个晚上基本上没合上眼,痛苦难耐。

     第二天,天色蒙蒙亮时,我就急匆匆的赶到了医院。无奈,负责医疗器设备检查得到八点半才上班,我在焦虑、烦躁状态中等了两个多钟头。

     在“心电图”测试的房间里,三位大夫边闲聊着天,边给我检查着。大夫把“心电波”图递给我时说:“你过去有过心梗吧”,我一愣,原本我看的病与做“心电图”无关,这会又说我“心梗”。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愤愤的说:“你的意思我还的下几个支架呗。”

     我又被支到了“内科”门诊部,大夫心不在焉说:“根据你的检查报告看,你得住院。”我寻思寻思说:“什么时候住院。”大夫说:“越快越好。”刹那间,我惊出了一身冷

     我暗自思忖着,这些人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我怎么得过“心梗”呢?这医院是不是像大家传说的那样,对所谓的“病人”,一律要“雁过拔毛”呢?

     我故作镇静的从兜里掏出一盒烟来,恭恭敬敬的递给大夫一根。在给他点烟的同时,悄声细语地说:“都是明白人,如果不住院,有没有其它办法?”不得不说,这位大夫真是明白人,他吸了口烟对我说:“好吧,那就先给你开点药吧。”

     他给我开了三种药,分别是:压氏达、欣康、拜阿司匹林。

     我根本没有把他开的药当回事,因为这三种药根本不对我的症状,但我还是试吃了一天。果不其然,一点效果也没有。

     吃罢晚饭,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我又来到医院。可能因为,一是对“梗塞”心有余悸,二是晚上睡觉还不得安生,寻找一下医疗机会,三是万不得已只能住院了。

     我战战兢兢的来到急诊值班室,三位小女生端着药盘子正准备下病房。(估计这个时间有资历的大夫都在家中悠闲自得)我急忙拦着她们,装出一副痛苦难耐的样子,求其帮帮忙。

     其中一位长的“娇小玲珑”胸前佩戴“实习生”字样的小医生,听完了我的病情叙述后,坦然说道:“叔,没啥事,内火造成的,回去多喝点水。”哦,这么简单。我半信半疑的说了声:“谢谢你”!

      回到家中思前想后,猛然间恍然大悟,可不是内火攻的吗?我已经“便秘”三天了!

原来在病发之前,我吃了有点发馊气味的剩菜,不巧引起腹泻,谁料想吃了治疗“拉肚子”的药后,又引发了“便秘”的结果。

     听从“实习”医生的交代,我多喝了几缸子“凉白开”,又自作主张的吃了“润肠通便”的药。我猜想十有八九能行。

     其结果,明眼人肯定已经知晓,答案就是:百分之百正确的对症下药了!

     事情过后,我在想,能把此次病看好,纯属于“瞎猫碰到死耗子”。可令我惶恐不安的是,按我现在的年龄,有可能逐渐进入“生病高发期”了,医院的大门随时向我敞开着,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细细揣摩揣摩,我产生了许多的疑问,现今医学是发达了,可人的医德是否落后了呢?像小女生那样纯真无瑕的大夫,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呢?

     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姑且不谈人为了钱可以忘乎所以的干一些损人利己的事,但脱离了做人的起码底线,置职业道德而不顾,何谈“以病人为中心”及所谓公立医院服务的公益性呢?

     人们在投入千亿、百亿人民币去研发“天宫”、神舟飞船的时候,想过没想过用同样的精力和投资,扶持医药行业,解决当今“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呢?

    人都有老的一天,多为老人着想,才是中华民族应有的传统美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叶落归根
后一篇:谈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