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课例
(2019-04-09 13:00:25)分类: 教学教案 |
武安市级个人课题优秀课例申报审批表
姓名 |
杨庆杰 |
单位 |
北安乐乡赵窑小学 |
联系电话 |
15832032758 |
|
课题名称 |
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
|||||
课例题目 |
陶罐和铁罐 |
年级及学科 |
三年级语文 |
|||
研究设计 (结合课题研究意图详细地介绍本节教学方案) |
这个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朗读基本技能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朗读习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对语文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基本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学通过朗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进行有效的语文学习,充分根据新课标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教学理念进行构建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本节课堂教学以“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的基本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朗读技能和习惯,通过朗读感知体验语文课文内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文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进行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和生活体验求知欲,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内容和生活中的道理,培养学生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重点神态与其语调词语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在朗读对话的过程中理解体验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形象性格特点,在理解这种形象特点的过程中对比陶罐和铁罐的两种不同的结局,突破理解寓言故事最后要表达的做人要谦虚不要骄傲和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认识别人的长处的道理这个教学难点。 课堂教学首先朗读学习课文的生字词语,巩固知识基础,排除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障碍,确定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为学生能够有感情理解朗读课文打好知识基础。其次学习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作为课文重点,这部分内容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中陶罐和铁罐对话,抓住陶罐和铁罐的神态和语气语调特点进行进入人物角色朗读,通过对人物角色的语言和神态直接的角色体验和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对陶罐和铁罐的形象特点整体把握和理解,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形成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语文学习的能力。再次学习过渡段,过渡段在课文中起着课文前后内容承上启下的联系作用,本课的过渡段的解决过程是通过教师示范朗读课文的形式进行学习,在朗读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出时间变化和惋惜之情,认识到在时间的过程中陶罐和铁罐也会发生变化,会有不同的结局。最后就是学习陶罐和铁罐的结局。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通过过渡段的引导,理解认识陶罐和铁罐的结局,通过和陶罐和铁罐的形象对比引导出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道理,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对课文进行整体理解的目标。课堂小结以寓言故事表演进行,通过对故事的表演,让学生进入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故事内容,感知陶罐和铁罐的形象特点,理解寓言故事表达的道理。 我校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对语文学习的认识面窄、语文学习发展思维单一片面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语文学习过程中处理信息能力不强很难形成对信息的有效处理表达和因为羞涩不自信对语文的交际表达的积极性表现不是很高。针对学生这些学习特点,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对课堂的主导作用,以多形式多方法带动作为主体学习的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注重培养形式的学习兴趣和语文语感的形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积极主动,以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教师对朗读的形式和内容进行适时地鼓励和指导,激活学生朗读的兴趣点,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和树立信心。在感兴趣树立信心和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去朗读和真情地去体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整体感知体验课文知识内容,拓宽生活学习认识面,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技能和语文学习兴趣,通过体验学习提升学生语文交际表现能力和发展思维,构建好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
|||||
研究目标 (结合课题研究目标,确定本节教学目标) |
《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提升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学习兴趣,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和语文核心素养。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流利和有感情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朗读技能和习惯,通过朗读感知体验课文知识内容。 2、通过抓住重点神态语气词语,分角色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陶罐和铁罐的形象特点。 3、理解寓言这一文学体裁,培养要做人要谦虚,不要骄傲的情感态度,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人的长处的道理。 |
|||||
研究 片段 (在教学中截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体现课题研究过程的片段) |
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整体探究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交流过程和感受时间的变化。 师: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1:铁罐很骄傲,陶罐反之应该是谦虚,故事的发展是铁罐奚落陶罐。 生2:国王一词说明时间会发生变化。 师:通过读第1自然段,我们知道了铁罐是骄傲的,陶罐是很谦虚的。所以在朗读课文第2——8自然段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时,我们要仔细体会这种神态语调语气,理解陶罐和铁罐的形象特点。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师:整个对话分为几个过程? 生3:两个过程:奚落过程和恼怒过程。 师:恼怒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是表现哪方面内容的? 生4:恼怒是发火、恼火和发怒,情绪很激烈。 师:咱们同学总结的很好,那能不能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把握这种情绪变化呢?现在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陶罐和铁罐的神态和语气。 学生分组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指导朗读的神态语气语调。 师:刚才咱们同学分组读得都挺好,现在找一组同学上来表演一下,底下同学观看评议。 一组同学确认角色表演,教师旁白。 师:现在我们来评议一下同学们的表演。 生5:神态把握有点和课文里的不一样。 生6:老师语气语调很平淡,老师您能给示范一下吗? 师:同学观看很仔细,现在老师给示范一下,同学们比较观看。 教师范读,学生观看评议。 生7:分角色朗读就是要进入角色之中啊! 生8:角色朗读要注意朗读的神态语气和语调。 生9:我明白了角色的语气语调,我们这一组可以表演一下吗? 师:可以。 学生分角色表演,教师旁白,同学观看评议。 生10:这组同学的表演对陶罐和铁罐的语气语调把握的很好,我们也要表演一下。师:观看很仔细,兴趣很高涨,好,可以。 学生分角色表演,教师旁白,学生比较观看评议。 师:刚才我们三组同学分角色朗读了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过程,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把握理解陶罐和铁罐的神态、语气和语调,也很好的理解和体会了陶罐和铁罐的形象性格特点。对话最后的结果你有什么样的理解? 生11:结果是谦虚的陶罐不再理会骄傲的铁罐,时间会证明一切。 师:时间会给陶罐和铁罐带来不同的结果。首先是什么样的时间呢?在这里时间是连接对话与结果的词语,这段也是过渡段。谁能读一下这个段落,看看时间发生了什么? 抽学生朗读过渡段,学生倾听。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对比倾听。 学生齐读课文,抓住关键词感受时间带来的变化。 生12:关键词:王朝覆灭、宫殿倒塌、荒凉废墟和厚厚尘土。 师:同学们找的真对,从这些词语中我们体会到了时间的变化 |
|||||
研究 反思 (结合课堂观察效果,有针对性地对其中蕴含的研究问题进行反思) |
在本节课《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依据课题《培养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研究》和本课的内容特点以及教学重点进行有方向,有目标教学,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巩固了语文知识和达到了对语文学习的新的认识。这节课的整体来说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学习达到了有效学习的程度。这节课的教学过程用多种朗读方式进行巩固复习生字词语开始,建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为学生学习排除了朗读障碍,为能正确、流利和有感情朗读课文做好了前提工作。其次整体复习理解把握课文内容把学生的朗读置于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的大环境下。再次在感知课文具体内容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根据陶罐和铁罐的性格形象特点使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教学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教师的示范朗读,让学生的朗读不是孤单的,有个对比和归属感,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通过学生的朗读体验和对比学习最后自然而然突破了寓言故事所表达的道理这个教学难点。这节课以读代讲,通过学生自主朗读、分组分角色朗读和教师的示范朗读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和比较体验,学生对于朗读的神态、语气和语调有了准确的把握和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对陶罐和铁罐的形象理解。这种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朗读体验和角色扮演来体会感知课文内容,无意识地让学生提高了语文学习兴趣,巩固了语文学习能力,构建了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
但是本节课的课堂朗读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首先是在朗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课文的信息生成中,信息可以有效生成,但是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顺利和完整地表达出来,更多的是需要教师的给予太多的牵引和提示才能完成,这个学习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发展,朗读的根本任务就是在朗读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展现自己的能力。这也就给了我一个发展方向:如何让学生在朗读之后,养成完整顺利表达自己的信息的能力,如何在朗读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展现自己的能力。其次是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缺乏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朗读学习语文课文中,学生不会也不能发现自己要学习的问题和解决的问题,在朗读中不能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材料。对于课文的认识单一化和片面化,对于信息不能效整合,对语文学习不能走向深入化的发展,不能用发展的思维去整体理解学习课文知识内容,这也是学生语文学习走不远的一个原因。三是课堂教学作为学生的一个学习时间过程,教师的分析太多,占据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活动的时间,这个问题作为以后教学活动的一个磨合,磨合中给学生作为主体活动的机会,充分作为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个突破口。最后学生的朗读实践能力基本功不扎实,基础薄弱,养不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和朗读的语气语调神态等朗读习惯都制约着学生的朗读发展,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这四个问题是学生以后学习的障碍,也是学习的方向与重点。如何处理好这四个问题,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上一个台阶也是我以后语文教学的一个工作重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的反思、改进、实践、总结和再实践,通过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极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技能和学习兴趣,构建好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最后通过研究找到符合农村学校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让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习都能获得最佳发展。 |
|||||
能够
申报人 所在单 位意见 |
公
章
|
教育科学规划 办意见 |
公
年
|
注:1.根据内容需要可自行加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