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问卷调查报告

(2018-12-19 14:59:20)
分类: 调查问卷

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问卷调查报告

          北安乐乡赵窑小学  杨庆杰

一、前言

小学语文朗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具备的一项能力。小学课堂朗读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很好地完成传统教学中的教授知识任务的一个环节,而且还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一个基础。最核心的是小学语文朗读能力还承担着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培养语文学习兴趣,构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任务。在注重构建高效课堂和语文核心素养的今天,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关键也是基础。它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一个体现,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基础。针对如此认识,我制定了一份有关我校学生朗读能力现状的问卷调查,对学生语文朗读情况进行调查。

二、调查目的:

朗读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审美艺术,也是一个人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体现。语文的作用就是提升语文素质和构建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朗读作为语文一项基本技能,它不仅关系着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和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提升语文学习基础和技能的有效途径,同样也是展现自我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舞台,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还有待向延伸化、兴趣化和规范化发展,应该走向技能化和审美化的发展。针对如此目的做如下问卷调查。

三、调查内容:

1、              年级(

A、三年级   B、四年级

2、              性别(

A、男    B、女

3、你的语文学习成绩(

   A、优良  B、中等   C、不理想

4、你喜欢朗读吗?(

   A、喜欢B、不喜欢 C、听老师的安排

5、你认为朗读对语文学习的作用影响大吗?(

   A、大 B、不大 C、没有感觉

6、你经常主动去朗读吗?(

   A、经常  B、不经常 C听老师安排

7、朗读的时候你会带着问题去朗读吗?(

A、会  B、不会  C、不知道(没有意识)D、老师没说

8、朗读的过程中你会思考你的问题吗?(

A、会  B、不会  C、怎么思考

9、朗读完后你还知道你的问题吗?(

   A、知道  B、不知道

10、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对于理解课文作用大吗?(

A、大 B、不大 C没感觉

11、朗读的过程中你身体会乱动吗?(

A、会 B、不会 C、我会正襟危坐

12、朗读的过程中你会思想开小差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C、不会

13、朗读的过程会不会加大你的语文学习兴趣?(

A、会 B、不会 C、没有感觉

 

14、课堂上你会选择( )形式熟悉课文

A、朗读B、听讲C、其他

15、朗读完后你会主动谈谈你的感受体会吗?(

    A、会B、不会C、听老师安排

16、你喜欢在别人面前高声朗读吗(

A、喜欢B、不喜欢

17、面对别人不喜欢你的朗读(

    A、坚持朗读  B、放弃朗读

18、课堂上老师注重朗读吗?(

A、            注重B、不注重C、没留意

19、课堂上老师经常注重什么样的朗读方式?(

    A、全班齐读 B、分组朗读C、个人朗读 D、分角色朗读

20、课堂上,你喜欢怎样的朗读方式?(

A 全班齐读 B、分组朗读C、个人朗读D、分角色朗读

21、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你会进入角色做到声情并茂吗?(

A、会   B不会

22、如果课堂朗读你跟不上,你会(

A、不朗读了B、跟老师说C、下课问同学 D、不知道

23、老师会专门对你做朗读辅导吗?(

A、会  B不会

24、老师对你的朗读会经常鼓励吗?(

   A、会     B、不会  C鼓励加指导

25、朗读前,老师会渲染气氛吗?(

   A、会  B、不会

26、在一种被渲染的高情绪的气氛中,你喜欢朗读吗?(

A、不喜欢  B、喜欢  C太喜欢了

27、在家里家长喜欢你朗读吗?(

A、喜欢 B、不喜欢

28、家长会陪你朗读吗?(

A、会  B、不会

29、你希望得到家长对你的朗读的鼓励、肯定和指导吗?(

A、希望 B不希望

30、如果有家长陪伴你朗读,你确定你语文学习能有很大的进步吗?(

A、我确定  B、不确定

四、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北安乐乡赵窑小学三四年级学生

三四年级处于小学语文学习的过渡和习惯形成阶段,用对比方法调查,反应的问题更具有真实性和针对性。

调查方法:

1、          随机发给三四年级部分学生并真实作答。

2、          使用问卷星对三四年级学生普遍问卷调查

五、调查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以选择题形式,共设计了30道题目。通过调查,并进行了数据汇总和分析,主要反映出如下关于课堂学生在朗读,学习和课堂中的问题。

1)、本次调查61.54%的学生是四年级学生,38.46%是三年级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61.54%是中等,7.69%是优良,30.77%是不理想。过度阶段的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和学习有很大差别,语文素养形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结果反应的问题也具有普遍性和真实性,成绩数据反应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普遍缺乏,语文基础不牢固,语文技能有待形成,语文核心素养有待提升,这也对于朗读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可能。

2)、对于是否喜欢朗读,61.54%学生的选择喜欢,34.62%选择听老师安排,2%选择不喜欢。这说明部分学生在朗读上缺乏主动积极性,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习惯。第六题结果:经常主动朗读的同学只占30.77%,而听老师安排和不经常主动朗读的学生69.23%。从侧面也印证了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而第1367.31%的同学认为朗读的过程会加大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所以以兴趣培养,主动学习为出发点应成为研究的重点。

3)对于朗读与语文学习的关系38.46%认为作用影响大,而认为不大和没有感觉的同学却高达61.54%。这种观点是对语文学习认识的一种缺乏,反应了学生对于朗读技能掌握不熟练和认识程度不深刻。朗读作为一种语文学习技能,应该形成习惯,内化于学生的语文素养之中。
4)、在带着问题朗读课文上有59.62%认为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对于理解课文作用很大,但带着问题去朗读的同学也只是51.92%,还有48.08%的同学没有带着问题朗读的习惯。在朗读过程中也只有71.15%会思考问题,不思考问题的同学却高有四分之一,还有3.85%的同学对于思考问题的方法没有认识和掌握。朗读完之后有26.92%的同学却已经不知道自己的问题了。这些说明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带着问题朗读技能掌握不够熟练,朗读习惯养成缺乏,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化意识的学习方法有待提高。

5)、在朗读过程中有30.77%的学生身体会乱动,偶尔和经常思想开小差的同学更是高达67.31%,真正聚精会神的朗读同学只有30%左右。朗读的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分散,身心没有有效投入到朗读学习过程中。而朗读姿势作为习惯一种也直接决定着朗读的有效性。注意力和朗读姿势作为朗读习惯的外在表现也是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方向之一。

6)、朗读作为熟悉语文课文的一种重要方式,可是选择这种方式的同学只占38.46%46.15%的同学选择上课听讲的方式来熟悉课文。亲身体验的朗读直接决定学生语文学习的意义和效果。朗读完后主动谈体会和感受更是亲身体验的一个表达。但是朗读完后主动谈体会和体会的同学只有34.62%65%左右的同学不会主动谈体验谈感受。这在语文高效课堂上对高效学校是大打折扣的。朗读只有亲身体验才会喜欢,才会产生兴趣,才会对语文学习产生积极性。但作为亲身体验的高声朗读只有30.77%,高达69.23%的学生却是不喜欢朗读,而且面对别人的不喜欢却有13.46%选择放弃朗读。这种缺乏亲身体验和自信心的表现直接影响了对语文学习兴趣和效果。

7)、对于课堂上的朗读,78.85%的学生认为老师注重朗读,课堂老师注重的朗读方式:全班齐读的比例占69.23%,分组朗读的比例占13.46%,个人朗读的比例占15.38%,分角色朗读的比例1.92。而学生喜欢的朗读方式个人朗读的比例占有30.77%,分角色朗读的比例32.69%。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内心是接受,热情是高涨的,在分角色的朗读过程中,65.38%能进入角色做到声情并茂。当然朗读的方式也是重要的。34.62%的学生进入不到角色,做不到声情并茂。角色化朗读和声情并茂化的朗读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8)、朗读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课下的交流学习也是很重要。这次调查如果课堂朗读没有跟上,42.31%选择跟老师交流,44.23%选择与同学交流,9.62%不知道交流,3.85%选择放弃。朗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合作交流是必然的一种方法。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朗读认同和模仿习惯,也可以培养学生审美化的朗读习惯。

9)、朗读也需要老师的参与,此次调查40.38%学生确定老师会辅导,30.77%学生确认老师会鼓励,同样,30.77%学生确认老师会经常鼓励加指导。高效课堂的标志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朗读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老师的主导参与作用,让学生作为活动主体是积极参与体验,形成朗读体会和感受,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例如对于一篇课文,朗读前渲染一种气氛,引导学生进入声情并茂的角色之中也会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此次调查59.62%的学生喜欢在一种渲染的气氛中读书,而课堂上也有63.46%的学生认为老师缺乏气氛渲染。

10)、家庭朗读也是学生成长的一个关键. 此次调查73.08%的学生喜欢在家庭里朗读,更有98.08%的学生希望在家庭里得到家长的鼓励、肯定和指导。如果有家长的陪伴朗读,67.31%的学生确定语文成绩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家长陪伴朗读的比例只是32.69%,不陪伴的比例却有67.31%

六、调整策略和研究方向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准备调整如下研究策略和研究方向:

1、以构建语文核心素养为基准,重视语文基础的朗读,形成系统的朗读习惯;重视学生朗读技能的引导与培养,做到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有效性学习;重视培养学生朗读学习兴趣,做到语文学习审美化,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

2、以问题引导为线索,重视语文朗读核心的构建,形成核心化或目标指向性朗读;重视思考性朗读,引导语文学习走向综合实践性。重视朗读的过程就是真实体验学习的过程。

3、以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为载体,重视学生集中注意力和端正姿势等良好朗读习惯的培养。

4、以兴趣构建为引线,重视多形式朗读,以分组朗读、个人朗读和分角色朗读为载体,加大体验式朗读,重视在朗读体验中走进知识,走向技能,走向审美,激发语文学习兴趣。重视朗读的自我表现,建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5、以高效课堂为阵地,充分发挥朗读的声情并茂的功能,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学习构建一个真实的、知识的、趣味审美化的和综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语文的学习。

6、以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为指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分层次的朗读训练和指导。认真钻研教材,创新授课方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多样化的朗读活动和研究。

7、以家校共育为桥梁,构建家校共读的朗读学习氛围。共同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结语:

    此次调查问卷,非常真实地反应了当前我校或者农村类似学校的现状和问题困惑。我也真实准确地了解到了学生的实际问题困惑和改变现状的需求,同样为我的课题提供了解决的方向和思路。以“引发语文学校兴趣,构建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导,我将把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作为我的教育教学和教研实践目标,着力关注、研究困惑学生学习发展的相关问题,以培养朗读能力为突破口,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塑造积极地情感态度价值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