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慎(1687--1770)中国清代画家。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恭寿、菊壮,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
生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84岁时尚在,卒年不详,幼丧父,以卖画为生,奉养母亲。初随上官周学画,后离家出游,曾多次在扬州卖画。擅人物,亦能作山水、花鸟。所画多历史人物、佛道、樵夫渔父,早年工细,后参以怀素草书笔法,所作人物用笔粗犷,顿挫转折,纵横排奡,气象雄伟。花鸟笔法洗练,形象概括,画风泼辣;山水境界开阔,注重诗意的表达。
黄慎
湖亭秋兴图立轴,纸本,设色。纵181厘米。横102厘米。南京博物馆藏。
图中山石岐蹭,古树苍郁,湖水微波,亭内外人物形神皆备,各具情态,笔黑清润沉静。
黄慎擅人物,偶作花卉,却生动有韵味,比他的人物更胜一筹。原因是他的人物画得太多,太熟,熟易俗,反是其病;花卉较生,用心多些反生拙有韵致,是其佳处。此图写孤鹭鸣于水边,身后衬以墨石苇草,有笔墨处俱在右方,空着大片缁纸,仅以一行诗句与之呼应。画白鹭用笔轻捷,画崖石用墨湿重。实处益实,虚处益虚,其境界趣味由此而生。
归舟图,纸本,设色,纵121.8厘米,横61厘米,首都博物馆藏。
黄慎
携琴访友图,立轴,纸本,设色,纵168厘米,横88.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城关外,崦岩绝蛾,左右对峙,山下道坦处,有三位骑驴缓行的老人,仆人肩背囊琴相随,寻视访友,情意甚殷。在百年老树环绕处,有静室明轩,幽雅宜人。正等侯来客,内外呼应。置陈布局,精心铺排,主次分明。茅屋、古树、老翁,勾点精到,
山崖城关,笔墨概括简练,笔触泼辣粗放。撷取人物神态驾轻就熟,功力坚深。
黄慎 高士图
立轴 90×110cm
款识:乾隆乙亥春三月,宁化瘿瓢子慎写,钤印:躬懋(白)
黄慎 1747年作 山水
册页 (十开)22.5×31.7cm×10
黄 慎(1687~约1770) 雪骑探梅图
款识:
骑驴踏雪为诗探,送尽春风酒一甔。独有梅花知我意,冷香犹可较江南。瘿瓢。
黄慎 踏雪寻梅
立轴 171×89cm
款识:骑驴踏雪为诗探,送尽春风谓一担。独有梅花知我意,冷香犹可较江南。瘿瓢。
《踏雪寻梅》描绘的是隆冬季节的雪景,画面左侧数棵古木拔地而起,虽然枝干上压满积雪,但似乎有一种毫不屈服的神气,几根老藤挂满了冰霜,从树枝下垂,几与骑驴老者相齐。背景的远山、田野,仍冰雪一片,一位老者骑着毛驴,他头戴斗笠,身披蓑衣,面部在胡须的装饰下,神情肃目自然。毛驴健壮,两耳直竖,低首听从主人使唤。后随一人,戴方巾,肩扛梅枝,踏着覆满冰雪的草地,老者回首与随从正在交谈,我们似乎能听见两人在谈论今天的收获,两人满面红光,好像对这严寒的冰雪天景和蒙蒙的远山毫不畏惧。由于黄慎对大自然有独到的观察能力,能适时地把握住特定的感情和变化多端的景色,使画面富含情趣,他的山水人物画中,画雪的题材很多,除上述几幅画外,还有《瑞雪图》、《雪骑觅句》等。据说在这些图中,尤其是《踏雪寻梅》为最佳之作,它最能代表黄慎思想的高尚境界。《踏雪寻梅》的立意、构图和用墨都有新意,是黄慎的最佳代表作之一。
黄慎的人物绘画,题材广泛,大多取材于历史典故、佛仙故事、历史人物等,但大部分题材反映了雇主的要求。在绘画艺术上黄慎十分全面,他最大的特点是将草书入画。《踏雪寻梅》就是将草书入画的典型代表,此画中人物的衣纹均施淡墨、着淡色,衣纹勾勒清晰、生动活泼,突出了他以草书入画的特点,此图不失为其此类题材中的佳作。
黄慎 1762年作 春风柴扉图 镜心
95×60cm
款识:春风又到草堂东,久客淹留事事慵。自是清言王武子,人称青道郭林宗。曲调濮水萦登荐,须爱糟邱积曲。且喜烟波仍故我,异乡花月意谁容。乾隆壬午春三月写,瘿瓢。
黄慎 踏雪觅诗 立轴
166.5×91cm
黄慎 烟波独钓图 立轴 136×65cm
款识:懒内何鱼换酒钱,芦花被里醉孤眠。每逢风雨不归去,红蓼滩头泊公船。宁化黄慎写。
黄慎 烟江钓翁 立轴
138×70.5cm
款识:一卧凌波老钓徒,故人夜雨忆三呈,大江东去成天堑,要一春山呌鹤空。瘿瓢。
黄慎 山水
立轴
《闽峤雪梅图》
黄
慎(1687~约1770) 春江独钓图
款识:一卧沧波老钓徒,故人夜雨忆三吴。大江东去成天堑,处处春山呌鹧古。瘿瓢。
黄慎
雪景人物图
清 黄慎 苇岸渔舟图
黄慎 山水 四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