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翚(1632-1717)清代画家。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出身绘画世家,幼承家学,初学画于张珂,后又得到王鉴、王时敏指点。擅山水,初摹黄公望,后广泛师法唐宋元明诸家,转益多师,加以发展变化,形成个人风貌。曾说“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其画笔墨功底深厚,长于摹古,几可乱真,但又能不为成法所囿,部分作品富有写生意趣,构图多变,勾勒皴擦渲染得法,格调明快。在四王中比较突出。其画在清代极负盛名,康熙三十年奉诏绘制《康熙南巡图》,3年完成,得到皇帝的褒奖,被视为画之正宗,追随者甚众,因他为常熟人,常熟有虞山,故后人将其称为虞山派。有《康熙南巡图》(与杨晋等人合作)、《秋山萧寺图》、《虞山枫林图》、《秋树昏鸦图》等传世。
清王翚夏五吟梅图,纸本,设色,纵90.7cm,横60.1cm。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成时王翬已是83岁高龄,然而画面丝毫看不出有衰老的迹象,线条细若游丝,劲如屈铁,笔力老练纯熟,画风细润明快,融合了众家笔法之长。构图布景显示出画家胸有成竹,景物的配置自然写实,气度不凡。
清王翚秋树昏鸦图,立轴,纸本,设色,纵118厘米,横7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山峦连绵起伏,洲渚溪面沉静,黄昏时分,成群乌鸦归林栖息。房屋楼阁,掩映于林间。用笔苍老劲秀,画风清丽,为画家晚年面貌。
清王翚秋树昏鸦图,立轴,纸本,设色,纵118厘米,横7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山峦连绵起伏,洲渚溪面沉静,黄昏时分,成群乌鸦归林栖息。房屋楼阁,掩映于林间。用笔苍老劲秀,画风清丽,为画家晚年面貌。
清王翚仙山浮岚图,设色绢本,172.5×59.5cm。钤印:王翚私印,石谷子。
清王翚虞山枫林图,立轴,纸本,设色,纸本,横61.7厘米,纵146.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王翚溪山访友图
王翚 1696年作 茅亭赏春
立轴,年 代:1696年作,尺 寸:128×42cm
录
文:紫袍陋袭御炉香,朝散常於白玉堂。拂地湘帘春昼寂,自家磨墨写昀颡。读松雪翁诗风流可想因书。
王翚 深山欲雨图 立轴,尺 寸:164.5×46.2cm
吴湖帆边题:余于清初六大家之画,最爱耕烟,故余曩昔作画时,亦尝学耕烟。盖耕烟画法妙在能泛滥历代名匠,不拘一格,非若余子仅出入于元数家耳。此图笔墨苍莽,气韵浑厚,纯法北苑。虽未题明年代,然以其点法鉴定,乃老年精极之作。吴湖帆识。
钤印:倩盦
王翚 1707年作 深山古寺 立轴,年 代:1707年作,尺
寸:189.2×94.6cm
题
识:深山飞绿雨,古寺暗红泉。丁亥 (1707年) 长至日,画于来青阁。石谷王翚。
王翚 1716年作 乔松茅堂 立轴,年 代:1716年作,尺
寸:108×49.5cm
题
识:山远云烟水漫塘,乔松修竹郁苍苍。茅堂独坐尘心静,一卷黄庭日正长。丙申 (1716年)
春仲仿唐解元意海虞王翚。
王翚 1707年作 秋山萧寺图 立轴,年 代:1707年作,尺
寸:117×45cm
赏析:在清初正统派“四王”中,王翚(石谷)是功力深湛,面目众多而又能独出机杼的一位。此件题仿王蒙的《秋山萧寺图》山头皴法狡杂多变,凡卷云皴,解索皴乃至王蒙的牛毛皴都一一展现,弄笔染翰,组合于一幅之中,而令人丝毫不觉其乱,反显统一和谐,并能各助画意,显示出画家指挥如意的协调组合之能。据考王石谷仿王蒙秋山萧寺图作品尚不止一件。广西博物馆藏有一件,布局笔墨大致相当。画面用深远法布局,以繁狡茂密的笔墨层叠布置,表现出山峦起伏连绵,生生不息的气势,衬托以曲折的山涧、溪谷,回环的流泉,远浦以及深秋萧然矢矫的秋林霜叶。在派间山头掩映着古刹梵林,更增幽胜之趣,在高峻雄奇的主题中透露出纵逸灵秀的新面,借古人之形而写自家意会之山川,是石谷晚年的扛鼎力作。此图曾经著名画家糜耕云庋藏,糜氏法乳大千,亦为传统画家中之精鉴者,裱边则有当代着明鉴定家陈佩秋先生的鉴题,称其为“真迹妙品”,递传有绪,凿证无疑,画面的本身又如许精湛,实在是难得一遇之入藏良机。
王翚 1708年作 茂林叠嶂
立轴,年 代:1708年作,尺 寸:101.5×47cm
王翚 1711年作 竹吹松风图
立轴,年 代:1711年作,尺 寸:125.5×62cm
王翚 癸亥(1683年)作 夏山欲雨图
立轴,年 代:癸亥(1683年)作,尺 寸:72×24cm
王翚 1709年作 江山渔乐
,立轴年 代:1709年作, 尺 寸:48×56c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