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颜真卿《祭伯父文稿》《祭侄文稿》

(2018-11-23 19:05:15)
标签:

【书画欣赏】

杂谈

       颜真卿《祭伯父文稿》(758年作),或称《祭伯父豪州刺史文》、《告伯父文稿》。现有刻本,最早的为《甲秀堂帖》。乾元元年颜真卿被御史唐旻诬劾,贬饶州刺史(治所在今江西波阳),遂祭其伯父颜元孙及一门去世者。此即为祭文稿本,或行或草,刚劲圆熟,与前之《祭侄文稿》及后之《争座位帖》为颜氏著名“三稿”。

唐·颜真卿《祭伯父文稿》《祭侄文稿》

       此稿在用笔上中锋运转,以沉着凛然为崇尚,不取侧锋之妍,故溢盈篆箱气息。且一任纵笔,无意于工拙,不计其布置。然每字活泼圆动,行气贯串,全篇风神洒脱。王世贞曾以此帖与《祭侄季明文稿》比较,云:“此帖与祭季明侄稿法同而顿挫郁勃似少逊之,然风神奕奕,则祭季明侄稿似不及也。”看来“三稿”为同一类型风格,而因内容与撰写时的心境不同,又各有特色。此文稿与祭侄稿书法一气相通,而顿挫郁勃似稍逊之。

唐·颜真卿《祭伯父文稿》《祭侄文稿》

唐·颜真卿《祭伯父文稿》《祭侄文稿》

唐·颜真卿《祭伯父文稿》《祭侄文稿》

唐·颜真卿《祭伯父文稿》《祭侄文稿》

唐·颜真卿《祭伯父文稿》《祭侄文稿》

唐·颜真卿《祭伯父文稿》《祭侄文稿》

唐·颜真卿《祭伯父文稿》《祭侄文稿》

释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十月庚子朔,廿一日庚申,第十三侄男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饶州诸军事饶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敢昭告於亡伯故朝议大夫豪州刺史府君之灵,日者羯胡禄山,俶扰河洛,生灵涂炭,兵甲靡夷。二兄杲卿,任常山郡太守,忠义愤发,首开土门,擒斩逆竖,挫其凶慝,先蒙授卫尉卿兼御中书。城孤援绝,身陷贼庭,圣朝哀荣,褒赠太子太保。甥侄季明、卢逖等被贼害者八人,并赠五品京官。嫂及儿女,皆被拘囚。睿略昭宣,宇宙清廓,脱於贼手,并得归京。真卿比在平原,遭罹凶逆,与杲卿同心协德,亦著微诚。二圣悯焉,授户部侍郎河北采访招讨使,又迁工部、宪部二尚书,再兼御史大夫,出为同、蒲、饶三州刺史。圣恩锡类,大门赠华州刺史。兄弟儿侄,尽蒙国恩,允南授膳部郎中,允臧授侍御史,威明试太仆丞,真卿男頍受太子洗马,诸侄男等,顶授协律郎,授秘书省校书郎,赐绯鱼袋。袁衡华亭丞,泉明、颢、颋、颖等,并蒙迁改。一门之内,生死哀荣。真卿时赴饶州,至东京得申拜扫,又方远辞违,伏增感咽,谨以清酌庶羞之奠,以伯母河南县君元氏配。尚飨!


颜真卿《祭侄文稿》

唐·颜真卿《祭伯父文稿》《祭侄文稿》

唐·颜真卿《祭伯父文稿》《祭侄文稿》

唐·颜真卿《祭伯父文稿》《祭侄文稿》

唐·颜真卿《祭伯父文稿》《祭侄文稿》

唐·颜真卿《祭伯父文稿》《祭侄文稿》

唐·颜真卿《祭伯父文稿》《祭侄文稿》

释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姪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璉。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图逆贼开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眾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櫬。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尔幽宅。(抚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饗。

唐·颜真卿《祭伯父文稿》《祭侄文稿》


      赏析:第9行“方期”字组(图1),看过一遍就会留下深刻印象,笔势上下字的连笔,而是体势构形,或者说是连笔使之成为这种体势,左上的收笔对右下的起笔,甚奇妙。细看“月”部与上面“方”、左边“其”的笔势,关联性极为丰富,线索太多,无以言说,最凸显的是其中的张力,一种诡秘的“气”支撑着“方”字字势的向右下坠,整个字组神采飞扬、优雅活泼。

唐·颜真卿《祭伯父文稿》《祭侄文稿》



历代集评

《广川书跋》 宋 董逌

峻拔一角,潜虚半股,此于书法其体裁当如此矣。至于分若抵背,含如并目,以侧映斜,以科附曲,然后成书,而有人于此盖尽之也。鲁公于书,其过人处正在法度备存而端劲庄持,望之知为盛德君子。尝问怀素折钗股何如屋漏水,曰老贼尽之矣。前人于其隐处亦自矜持,不以告人,其造微者,然后得之。此二体又在八法六体之处,乃知书一枝,而其法之重至此。公祭兄子文殆兼存此体者也。

《跋》 宋 陈深

公字画雄秀,奄有魏晋而自成一家。前辈云,书法至此极矣。 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其工邪。苏文忠谓:“见公与定襄五书草数纸,比公他书尤为奇特。”信夫。如公忠贤,使不善书,千载而下,世固爱重,况超逸若是,尤以宝之。

《跋》 元 张晏

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端楷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心手两忘。真妙见于此也。观于此帖,真行草兼备三法。前宋名重当时。

《跋》 元 鲜于枢

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余家法书第一。

《跋》 元 陈绎曾

前十二行甚遒婉,行末“循尔既事”字右转,至“言”字左转,而上复侵“恐”字,“有”旁绕“我”字,左出至行端,若有裂文,适与褙纸缝合。自“尔既至泽”逾五行,殊鬱怒,真屋漏迹矣,自“移牧”乃改。“吾承”至“尚飨”五行,沉痛切骨,天真爛然,使人动心骇目,有不可形容之妙,与《禊叙藁》哀乐虽异,其致一也。“承”字掠策啄碟之间,“嗟”字左足上抢处隐然见转折势,“摧”字如泰山压底柱鄣,末“哉”字如轻云之捲日,“飨”字蹙衄如惊龙之入蟄,吁,神矣。

《跋》 明 文徵明

元章独称《座位帖》,盖尝屡见,而《祭侄》则闻而未睹,今《宝章录》可考,宜其并称《座位》而不及此也。世论颜书惟取其楷法遒劲,而米氏独称其行草,为劇致。山谷亦云,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回视欧、虞、禇、薛辈,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萧然出于绳墨之外而卒与之合哉。盖亦取其行书之妙也。况此二帖皆一时藁草,未尝用意,故天真烂漫出于寻常畦径之外。米氏所谓忠义愤发,顿挫鬱屈,意不在字者也。

《书法雅言》 明 项穆 行草如《争座》、《祭侄帖》,又舒和遒劲,丰丽超动,上擬逸少,下追伯施。

《跋》 清 王顼龄

鲁公忠义光日月。书法冠唐贤。片纸只字,是为传世之宝。况祭侄文尤为忠愤所激发。至性所鬱结,豈止笔精黑妙,可以振铄千古者乎。

《初月楼论书随笔》 清 吴德旋

慎伯谓平原《祭侄稿》更胜《座位帖》,论亦有理,《座位帖》尚带矜怒之气,《祭侄稿》有柔思焉,藏愤激于悲痛之中,所谓言哀已叹者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