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羲之存世唯一章草《豹奴帖》

(2018-07-22 08:28:57)
标签:

【书画欣赏】

文化

王羲之存世唯一章草《豹奴帖》

     释文:羲之顿首。昨得书问,所疾尚缀缀,既不能眠食,深忧虑。悬吾情,至不能不委。(嫂故)不差,豹奴晚不归家,随彼弟向州也。前书云:至三月间到之,何能尽情忧。足下所惠,极为慰也,不谓也。   

       王羲之章草书《豹奴帖》,拓本,六行,七十字。在《晋书》本传中,有“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的记载。想必郗愔当初擅长的书体是章草了。王羲之擅长章草书,这是无可怀疑的事实,庾翼叹服王羲之,也在章草书方面。但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建树,是流便遒美的“新体”,东晋人喜尚的是王羲之的新体,并非章草书。
       唐太宗所褒扬的王羲之书法,在书体上也有倾向性,是“新体”的行、今草、正书,而非旧体的章草。章草书在唐朝的没落,正是唐朝人取舍王书的结果之一。由此又使得数量本来就少的王羲之的章草书湮没难传,往往在文献上见到善章草书的记载,却很难见到实际的作品。至元朝人得儿二三行残本,便视若珍异,王羲之善章草书的观念印象顿时还原为现实,不仅仅证实了古代的记载,也使后人开了眼界。时至今日,尽管《豹奴帖》仅此刻本,失真处自难免,仍不失为研究王书的重要作品。此帖亦收刻于《汝帖》、《宝晋斋帖》、《二王帖》、《玉烟堂帖》。


图文放大

王羲之存世唯一章草《豹奴帖》

王羲之存世唯一章草《豹奴帖》

王羲之存世唯一章草《豹奴帖》


许思豪:解读王羲之章草《豹奴帖》

       王羲之以独草、行书、楷书闻名于世,王羲之的章草唯以《豹奴帖》传世。虞龢在其《论书表》中说过:王羲之曾“以章草答虞亮,亮以示虞翼,翼叹服,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日有伯英(即张芝)章草书十纸,过江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虞翼以王羲之的章草与张芝的章草书法相提并论,可见王羲之章草的历史地位。
       在中国书法历史上,王羲之的传本墨迹碑帖最多,在宋《淳化阁帖》第六、第七、第八三卷里王羲之的书迹就有160多种,其中没有《豹奴帖》。《豹奴帖》最早见于《宣和书谱》,之后陆续见之于其他众帖。迄今为止,《豹奴帖》是王羲之名下唯一的章草书迹。它与王羲之《十七帖》不同。有人将《十七帖》归属于章草,这是不对的。《十七帖》已经步入今草的范畴,虽然它有若干章草遗韵,但就其主要的笔法、结构而言,它已经从章草中走了出来,进入了今草的新领域。
       王羲之《豹奴帖》依旧保持着众多的横锋、腾踔、波磔等章草笔法,在结构方面依旧保持着众多的横向取势、简约特殊、偏旁互用等特征,在章法上突破了皇象的字字独立,大小相近的约定,形成了大小数倍之差的新特点。
      《豹奴帖》在章法的安排上是十分生动的,章草的笔法,章草的结构在大小的穿插安排中显得格外的灵动和协调。就这点而论,《豹奴帖》的章法已经孕育着今草的生动。王羲之的书法必定经过章草的阶段,其《姨母帖》就明显留有章草痕迹。王羲之的《十七帖》与《豹奴帖》在风格上是一脉相承的,《豹奴帖》的基本面是章草,《十七帖》的基本面是独草,两者虽然属于不同的书体,但是独草从章草中走出来的痕迹是依稀可见的。所以《豹奴帖》具有极高的临摹价值。
       古人学书法,都在读帖和临摹上反复下工夫。读帖先要领会通篇的章法特点,其次是追求字型结构,再次是研究用笔。我们在动笔临摹时,一般是先体会用笔,再掌握结字,经反复临摹和细心体会才能感悟和掌握其笔法、结构的特点,进而再去理解字与字之间的关联,掌握通篇的精神风貌。所以,读帖是从大处着眼,从章法到结构,再从结构到笔法,步步深入。临摹是从小处着手,从笔法到结构,再从结构到章法,层层提升。如此循环反复,渐渐切入,不断收获,逐步提高,渐至佳境。从笔法到结构再到章法的提升,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临读环节。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是学习方法,也是创作方法。
       追求《豹奴帖》的灵动,在笔法、结构方面保持着章草安详的神韵,保持着章草用笔的温和,保持着章草结字的平稳,努力在淡雅的气息中彰显章草的灵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