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纪(1477~?),明代画家。字廷振,号乐愚。鄞(今浙江宁波)人。以画被召入宫,值仁智殿,授锦衣卫指挥使。擅花鸟、人物、山水,以花鸟著称于世。
吕纪初学边景昭工笔法,亦受林良水墨法影响,后临仿唐宋诸家名迹,遂自成一体,独步当代。其花鸟画风呈两种面貌,工笔重彩,精工富丽,多绘凤鹤、孔雀、鸳鸯之类,辅以树木坡石、滩渚流泉背景,既具法度,又富生气;水墨写意,粗笔挥洒,简练奔放,风格接近林良。因弘治皇帝朱佑樘的欣赏品味与父辈成化皇帝朱见深的欣赏品味不同,吕纪由水墨淡色画转为工笔重设色画,从而造成其多画凤凰、雉鸡、仙鹤、孔雀、鸳鸯之类,杂以花木草石,具有生气。吕纪还善于将工笔着色与水墨写意两体结合。其花鸟画风在当时宫廷内外影响甚大,继承者不乏其人,被称为明代花鸟画第一家。据说吕纪在画作上常用寓意手法对皇帝劝谏,皇帝知其用心,评其“工执艺事以,谏吕纪有之”。
吕纪是当时极负盛名的宫廷画家以及院派画家的代表,他擅长翎毛花卉,其画风呈两种面貌,一作工笔重彩,精工富丽,多绘凤鹤、孔雀、鸳鸯之类,辅以树木坡石、滩渚流泉背景,既具法度,常生机勃勃,趣味生动;另一类为水墨写意画,粗笔挥洒,简练奔放,接近林良的风格。他亦兼善人物、山水,宗法南宋马远、夏圭画法,工写结合、大刀阔斧、笔墨挥洒、凝练概括。他的花鸟画风在当时宫廷内外影响甚大,继承者不乏其人。
此件《柳荫禽趣图》,为工笔重彩,设色浓丽,笔法工西致,为吕纪典型的花鸟画作品。他的花鸟画远宗南宋院体格,延续了黄筌工整细致的画风及钩勒笔法,并予以发扬。此图画面草石上一对俏丽鸳鸯,生气奕奕,其上桃花片片,繁茂盛开,一个恬适宁静的温馨画面跃然画布上。上方有三只苍鹰,并非展翅,也非如那幅盛名的《残荷鹰鹭图》中的苍鹰一样,凶悍、犀利,却被描绘得姿态各异,气氛轻松随意,与下面鸳鸯相映成趣,一株柳树枝繁灵秀又不失豪放苍劲贯穿主画面,树石衬景,主次错落有致,视觉完整。整幅画面透露出和谐安宁的意境,应该也表达了作为朝廷官员的吕纪所期望社会和谐的祈愿。《柳荫禽趣图》构图繁密,工整严谨,笔法丰富,粗细相间,尤以干笔略施皴擦,浓淡相宜,笔爽墨润,藏者宝之。
吕纪存世的作品并不算很多。其绘画风格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水墨为主,略施淡彩,用笔较为豪纵;另一类则是设色浓丽,用笔工致,具有富丽的宫廷装饰趣味。从时间上看,他早年在家乡学的是边景昭的画风,工整细致;被征召进入宫廷以后,因为看到林良的画风极为时尚,故而所作也多为水墨淡彩一类的作品,而到了后期其画风又回复到早年工笔重彩的路子上。吕纪画风的变化,尤其是由水墨淡设色画转为工笔重设色画,其直接的原因看来是为了适应不同皇帝的不同口味,具体说来就是弘治皇帝朱佑樘的欣赏口味不同于他的父辈成化皇帝朱见深,前者欣赏林良的写意花鸟画,后者喜欢工笔重彩花鸟画。从而造成了吕纪绘画风格的前后区别。而这幅《花鸟图》轴,正好是反映了他画风变化时期的作品,尤为可贵,应当是吕纪画艺成熟中年时的佳作。
在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史中,素来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的说法。“黄家”指的是五代西蜀至北宋初的画家黄筌和他的两个儿子黄居寀、黄居宝,他们先后供奉宫廷,擅长画珍禽异兽,风格富贵华丽;后者指的是徐熙、徐崇嗣父子,他们也是五代南唐至北宋初人,所画大多为野生花卉及习见之禽鸟,画风野逸素雅。由此形成了花鸟画中的两大流派。此后花鸟画的发展就是在这两大流派的基础上,不断地演进变化,逐渐呈现出了多姿多采的格局。一般说来,宫廷绘画中更多的是富贵的画风,而在民间则是野逸的画风在流行。但是也不尽然,大凡一种绘画风格流行之后,便会对周围及以后产生影响,于是花鸟画中“富贵”和“野逸”这两种画风就在演进中又不断地相互渗透和融合,它们之间的界线也逐渐不是那样分明了然了。我们从明代宫廷画家吕纪的这幅《锦鸡图》轴中就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既有区别又有相互渗透和融合的现象。
此幅《锦鸡图》轴,是著名华裔收藏王季迁先生的旧藏。画为绢本设色,纵166厘米、横97.5厘米,
画幅的右边沿有作者署款“吕纪”,下钤印章“廷振”。
画中为一对色泽深暗的锦鸡,笔致工细,但是色彩上仍以水墨为主,只有锦鸡眼睛周围及脚爪两处为鲜艳的红色;山石流水的画法明显带有南宋“院体”马远、夏圭的痕迹。此图经清张大镛《自怡悦斋书画录》一书著录。(聂崇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