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夫妇》●后记:赋格的自由,悲怆的美丽,感恩的鲜花●
(2015-11-16 02:05:38)
标签:
旅游情感时评文化娱乐 |
分类: 石榴夫婦 |
《石榴夫妇》●后记:赋格的自由,悲怆的美丽,感恩的鲜花●
真挚的诚意:从珠宝盒变成了音乐盒
分析者与分析对象之间的定位?
我,唯一的,就只需要装配上一颗诚挚的心,以求能尽量的去贴近他们内心的想法。我都幻想着,我彷佛贴在他们的心上,你的心要够安静,才能听见两位的心跳声。其余,请参考《前言》,笔者一直期许能做到自我前后呼应。
写完就会全部封存进我的文字珠宝盒,那是我一个人的永恒地,谢谢笔下两位主角贡献的苦与甜,让我又多了一个美丽的珠宝盒,这一次是令人惊喜的,竟然是会唱歌的音乐盒,我已经好好的收藏起来了。
自我评价:有始有终,无论好坏,谢谢自己
从2015年5月14日第一篇《石榴星座篇》开始到2015年11月16日最后一篇为止,正好历时半年,石榴文共23篇,字数近20万字。
笔者最满意的是《第四~五集:对决》,写完这篇其实就可以阖上电脑走人了,这是对两人最完整的性格轮廓分析,从第一~十二集都没有超出这个范围,以前如是,未来也会是,他们自己会依照这个方向逐步的自我修饰,只要他们能一直保有自觉,那正是他们的基本性格。人生要先抓住大方向,才来修正细节,很多网友对于两位的要求则刚好相反,逻辑完全错置,把他们两个整个倒栽葱,让他们脑充血却说好爱他们,这种爱却让他们根本就是不能呼吸了。如果能写完这篇就结束,该有多么惬意,可惜我没有这种好命!
笔者认为最难的是第一篇《石榴星座篇》,写这篇还得挑人,两人才见面两次,电视也才播到第四集,在可获得的素材都极为稀少的状况下,既不能乱下标题,还要把标题下的精准,又要充满逻辑,的确是煞费一番苦心,「情人般的朋友」也是两人的最佳写照。
笔者认为最好的写作技巧是《第一~三集:情逢敌手》,要将三集浓缩成一篇,除《前言》之外,这是23篇石榴文中篇幅最短的,因为字数不多,不仅要字字珠玑,还要力求用字优美,的确非常考验写作技巧,短文不一定就比较好写。
长文与短文各有不同写作形式,十二集可用一句话20字讲完,也可写成20万字,无论是哪一种都很考验功力,所以短篇诗人与长篇小说的作者都能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就看你有没有犀利的眼光与洞察人心的感受力,当然还要具备上乘的写作技巧,三者缺一不可,这些桂冠级别的文学家,在我心中,他们也是无与伦比的哲学家。
十二集的分集分析文当然也不好写,当画面很饱满时,对分析者而言就会充满灵感,相对好写。当画面很清爽时,分析文的用字就要轻盈,才不会黏腻。当画面很鲜艳时,分析文的用字就要非常华丽,否则会撑不起来。画面很满,我却很干,就会完全不搭。当画面是大家闺秀时,我就不能写的小家碧玉。题目与总结就是整集画面的浓缩,绝对不能文不对题。
有好几集,当画面没有重点时,连题目都非常难定,网友会说某一集写的不如哪一集,那所谓的某一集其实是杂乱无章,根本就没啥可写,我还是写了,缺了一集也没什么,就像《第一~三集》、《第四~五集》合并写,也未尝不可,我只是在挑战高难度而已,那是一种自我期许,所幸,我无缝接轨,并没有落下哪一集,我全写完了。
节目组理应维持每一集的播放水平,这并不是我的制作栏目,我并不想比烂,我还是想要维持文章品质,当我并没有被有营养的画面给喂食时,我又要如何能写得出好东西呢?我一直都在自求多福与载浮载沉的写文,这并不是一部获得四大历史悠久国际电影节的首奖电影,就只是一檔综艺节目而已,我从头到尾可是清醒的很。或者,网友会频频催促哪一段没写到,请参考石榴《前言》最后「没有入选的,即使画面再美,我照删不误,那就是被我画掉的部分」,感谢。
由于制作粗糙,素材良莠不齐,对分析者而言,这的确是相当不简单的一件工作。已经先天不良,后天不能再失调,既然是我自己的选择,我不会怪罪任何人为何都不帮我,我知道唯有自救,否则,我将走不到终点。
无论如何,终于写完了,我想站起来为自己大力拍手。恭喜你,星球,你好棒棒啊!
审判与分析:人生的追求,赋格的自由
《小王子》第十章,国王说:「审判自己比审判别人要困难很多,假如你能好好的审判自己,你就是真正的智者」。
《Le Petit Prince》Ⅹ,le roi:《Il est bien plus difficile de se juger soi-même que de juger autrui. Si tu réussis à bien te juger, c’est que tu es un véritable sage.》
Juger在有些中译本被翻译成批判或批评,Critiquer才是法文的批判,Juger则是法学与神学用语,所以我坚持使用中文审判,以尊重原作者Antoine de Saint Exupéry的母语法文,un sage是智者也是圣人的意思。
赋格是古典音乐的乐理,源自拉丁文,有飞翔之意,德文是Fuga也有追赶之意。德国音乐家Bach是世界赋格艺术的领头,Hans von Bülow比喻Bach《十二平均律曲集》是键盘乐器史的旧约圣经,Beethoven《32首钢琴奏鸣曲》则是键盘乐器史的新约圣经。(Bach is the Old Testament of Music and Beethoven, the New Testament. ~By Hans von Bülow)
在古典音乐史上,这两位双B音乐家是神级的人物,德国真令人羡慕。
与Brahms合称三B,Beethoven是浪漫派的创始者,Brahms则是浪漫派的最后一位代表,始于B终于B,因缘际会之下非常有始有终。
赋格在作曲上追求高度严谨,此音乐理论已接近数学逻辑,古典音乐并非天马行空,浪漫的音符之间深具理性逻辑。
写文章要分章节,古典音乐的作曲也要分章节曲式,赋格是一种音乐的创作方式,而不是各乐章之曲式。在作曲上,赋格运用严格的对位法与和声法,只要严格遵守这个规则,就可以自由创作,宛如乘着音符的翅膀,自由的在这个美丽世界飞翔。
法国哲学家Sartre:「自由的前提是自律」,就能完全诠释德国音乐家Bach的赋格艺术。跨界的法哲学家与音乐家告诉我们,只要遵守规则,你就能获得完全自由,法律与音乐如是,人生亦如是。
自己的杂草要自己除,人要经常开启自动去芜存菁模式,若能精准的自我审判,会经常反思者,虽然是在做自我设限,就会是充满逻辑的人生,你的人生会被谱成一首优美的赋格曲,在里面,你可以自由飞翔,人生会被你划出一道又一道令人赞叹又美丽的抛物线。
美丽的第八悲怆:爱情的第二乐章,甜美如歌的行板
当今世界各国的法学分两大系统,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欧陆法系又称大陆法系),严格说来,英美法系也是欧陆法系的分支,欧陆法系又以德国为发展中心,欧陆法系又是植基于古罗马法,为人类的现代法学提供许多最重要的逻辑与理性的推论基础,数千年来,世界按照这套法之基本逻辑在转动着,这是古罗马人对世界的贡献。欧陆法系认为,法律的概念虽然非常抽象,却有一种内在深层的理性,这种理性就称法哲学。
德国位于欧陆法系中心,理性已内化成德国人的DNA,严谨又一丝不苟的德国人,不仅为世界贡献过很多科学家、法哲学家与大文豪,更产出无数具有辉煌成就浪漫的音乐家,Bach与Beethoven是德国人所票选出心中最伟大的前两名德国音乐家,他们不仅是德国人的心肝宝贝,更早已是人类珍贵的精神资产,请放心取用,无论你是哪一国人,皆可共享。德国人骄傲的说,Bach与Beethoven以及其他的德国伟人,不只属于德国,更属于全人类。
Beethoven是古典音乐史浪漫派的开创者,第三号交响曲《英雄》是他满溢的浪漫终于以降E大调涌现的第一部杰作。德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大文豪Goethe,中老年的他首次见到青壮年的Beethoven,Goethe盛赞Beethoven是一个伟大的人,这两人虽然年纪不同,却属于同一时代,他们每一次相遇,对旁人而言,那都是多么激励人心的时刻,不敢打扰。
青少年时期,德国的Beethoven曾上过几次Mozart的课,令当时年过30的奥地利音乐天才Mozart惊为天人,对旁人说这孩子将震惊世界,过几年Mozart离世,得年35岁,Beethoven难忘Mozart对他的评价,Beethoven终生都为音乐鞠躬尽瘁,始志不渝。童年时期,匈牙利的Liszt演奏完钢琴,当时年约50,德国的Beethoven上台拥抱并亲吻Liszt的额头,匈牙利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兼钢琴家Liszt,他终生都念念不忘曾被乐圣热情的拥抱与亲吻,Beethoven 57岁离世,他身后的雕像制作与竖立,正值青壮年的Liszt,他更倾其人脉为其奔走。这都是伟人之间令人激动、无法言喻的历史性相遇,那正是灵魂能被理解的伟大瞬间,音乐家们代代相传,为世人以身作则,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知遇之恩。
你曾把石头当黄金,或把黄金当石头了吗?你是很有眼光的人吗?你是伯乐还是有眼无珠的人?你曾把千里马当奴才使唤了吗?你曾把朽木养在你的黄金花盆里了吗?
Beethoven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Pathétique)是少数由他本人亲自命名的曲目,母语是德文却以法文取名,中文译作悲怆,原本取名Grande Sonate Pathétique,意为大悲怆奏鸣曲,Pathétique不只是悲伤,还有感人、哀婉之意,中文哀婉其实更适合,应为哀切委婉动人的美丽,中文并没有比较接近这个字意的语词,大家已习惯使用《悲怆》来称呼第八号奏鸣曲,况且哀婉并不够与时而磅礡的曲风相衬,才会将其译为悲怆。
创作《悲怆》时正值Beethoven的耳疾恶化,他早知自己即将全聋,而此时他能听见的声音并不多,跟聋子几乎没两样,再加上他的双亲早已过世,彷佛Beethoven在对你娓娓倾诉他的哀伤与痛楚,他的孤独如同音符,是泄了一地。
2006年日剧《交响情人梦》男主角追到琴房外看见女主角正在弹奏的就是Beethoven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的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日剧原名《のだめカンタービレ》(Nodame Cantabile),意为《如歌的野田妹》,好美的剧名,彷佛这些日文字都要律动起来,应该是原著作者想以这部漫画向Beethoven《悲怆》的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Adagio Cantabile)致敬,原著想感谢Beethoven赋予爱情如此美丽的乐章。漫画里出现数量庞大的古典曲目与众多的音乐家,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把读者给环绕住,是一部会飘出高低音符、响起悠扬旋律的创新漫画。
两人最重要的相遇场景是以《悲怆》第二乐章来牵线,可见漫画原著对Beethoven是多么情有独钟。Adagio Cantabile是音乐术语,都是意大利文,Adagio意为轻柔的、缓慢的,Cantabile意为如歌的,Adagio Cantabile意为「像唱歌一样,宛如在吟唱一首无言歌」。
意大利文是拉丁语系四姊妹之一,其语感是一种音符飞扬优美的浪漫,宛如恋人的歌唱,音乐术语的原文,很多都来自意大利文。当然还有法文,例如母语是德文的Beethoven,却以法文为其曲目命名,法文也是拉丁语系四姊妹之一,其语感是一种优雅气质软呢的浪漫,像恋人的呓语。可见同为欧陆的意法两国,在古典音乐史上的地位,并不在德国之下。
男主角第一次发现女主角的存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幕,在音乐大学洒满夕阳的琴房里,一个音乐天才少女正在即兴弹奏Beethoven第八号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闪闪发光的拍摄与运镜,把第二乐章成功的影像化,男主角从琴房门外的玻璃看向里面,两人虽然没有面对面,漫画家让她笔下的男女主角以Beethoven邂逅了。
这是Beethoven在描述年轻时的爱情,而不是老去之后对爱情的缅怀,况且,完成此曲的Beethoven才29岁,这一幕是以男性的视角来切入,女主角的才华在他眼中犹如夕阳余晖般的闪闪发光,指尖在黑白键上跳跃出Beethoven名曲的她,宛如是剪影般被印在他的脑海里。从漫画的日文原名来推断,应是以女主角为主线,应是从她的视角去展开故事,但是电视剧的呈现则是男女主角平均发展。
再过4年是Beethoven 250岁的冥诞,29岁时完成的《悲怆》是他年轻时的作品,身形结实矮小,只活了57岁的他,这时已来到人生的上半场。此曲迥异于Beethoven其他奏鸣曲四个乐章的形式,只有三个乐章。
第一与第三乐章是在抒发乡愁、吶喊人生不幸的遭逢与不愿向命运屈服的执拗。此时早已移居奥地利维也纳居住多年,每当痛苦时,Beethoven总在呼唤与遥想故乡德国Bonn莱茵河畔的一切。
第二乐章是在书写爱情,当时的乐评家认为,这是Beethoven在「讴歌青春」,也是三个乐章中最甜美的,还掺杂一些德国民谣的曲风,如此优美又缓慢流动的旋律,象征爱情的纯洁与美好,家乡的民谣元素则在疗愈他自己,一如Beethoven作品一贯的风格,浪漫、热情、奔放、诚挚,有一种张扬的美,也是他32首钢琴奏鸣曲中最为知名的,经常出现在爱情电影的配乐中。
Beethoven的酒鬼父亲脾气暴躁,让他童年饱受恐惧,导致日后的他变得孤僻又乖张,诡谲的性格造成爱情上连连失意,他总是被拒,追求不到他想要的爱情,因他的个性太让人吃不消,Beethoven终生未婚未育。爱情上的挫折以及长年的耳疾,最终更导致全聋,这些生命中的苦难,都可以从Beethoven的作品看出他对人生态度上的转变,中晚年后,他悟出了从热烈对抗命运到冷静面对现实,才能获得灵魂上真正的自由。
Beethoven的作品告诉我们,人生中每一个痛苦又沉重的忧伤慢板,背后都会伴随着甜美如歌的行板,即使人生充满苦难,因为背后还有美丽,这个世界依然值得我们留恋。(「值得留恋」是我妈的口头禅)
我写的是爱情分析文,Beethoven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二乐章,是半年来伴我写完两对分析文的背景音乐,音乐描述29岁的Beethoven关于爱情的心情。这并不是一部精致的电影,只是一栏商业取向的综艺节目,每当我觉得剪辑很差,画面的颜色很黯淡,超想对节目组翻白眼时,我就会乘上Beethoven的翅膀,让他的音符带我到达美丽的新世界,如果你觉得分析文会有音符飘出来,那是因为Beethoven优雅的降A大调赋予了文章抒情的魅力,能看穿的你,则是被Beethoven的浪漫所祝福的那一位幸运儿。
Beethoven在世时早因其凌天的才华而享誉盛名,徒有名声,为数众多的斐然作品,并未让他左右逢源,他换不到同等的财富以改善生活,他直至死前依旧贫病交迫,一生都是挫折、困顿不断,物质生活从未因洋洋的成就而丰富,他越到晚年对磨难越是淡然,对生命的热情则是有增无减、益发的纯粹,人与作品都转变得更成熟,情感之浓烈又更胜以往,他在追求自我灵魂真正的超脱与对人类永恒的爱。
对于Beethoven一生所遭逢的苦难,我感到心痛,想对Beethoven说,谢谢你曾经来过,能在Beethoven存在过的世界活着,真好!
鲜花般的成就:感恩所有,无以回报
写文章被批评时,是因为我不够完善,问题只出在我一个人身上,与他人无关。写文章被赞美时,每一个赞美就像一朵鲜花,我想将这些鲜花集成一束,献给我的父母。无论好与坏,我都会收下,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释迦牟尼佛说:「众生的双亲辛苦,母亲有十种恩德」,请参考《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父母恩重如山,爱比天高,我终身都无以回报。
人生充满苦难,我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带我来到这个苦难的世界,我人生所有的鲜花永远属于你们,请接受我至诚的三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