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艳芳延安市2017级规划课题《小学数学大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申报表
(2017-10-26 17:43:30)
标签:
申报表 |
分类: 课题资料 |
项目类别
课题类别
延安市“十三·五”基础教育科研课题
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
课题主持人:
所在单位:
申报日期:
延安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公室制
2016年1月修订
填表说明
一、本表请用一律用宋体小四号字体认真填写。
二、本表第一项中所列主要研究人员一般为5—9人,(含课题负责人),不得超过9人。
三、课题主持人应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具有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基本研究经验与研究能力。
四、所填内容必须为实验教师研究原创,如有网上下载、剽窃、抄袭他人作品,一经查实取消结题资格,并通报实验教师和所在单位。申请表中“课题研究设计”和“课题研究论证”两部分务必逐项详细规范填写。
五、本表一式三份及电子版呈送延安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公室。
六、表中“项目类别”为:1.一般课题
地
邮政编码:716000
联系电话:0911-2380600
传
电子信箱:yaktbzy@163.com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
折艳芳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74.2.9 |
||||||||
行政职务 |
教导副主任 |
职称 |
一级教师 |
研究专长 |
小学数学 |
||||||||||
学
|
|
学位 |
|
课题情况 |
|
||||||||||
工作单位 |
延职附小 |
电话 |
13488416399 |
|
|
||||||||||
通讯地址 |
陕西省延安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 |
邮政编码 |
716000 |
||||||||||||
课 题 组 主 要 成 员 |
姓 名 |
职 称 |
职 务 |
工作单位 |
专
|
课题研究分工 |
|||||||||
齐淑霞 |
高级教师 |
教研员 |
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
小学数学 |
研究指导 |
||||||||||
刘丕斌 |
一级教师 |
副校长 |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 |
小学数学 |
阶段总结、考核工作 |
||||||||||
白县萍 |
一级教师 |
教研组长 |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 |
小学数学 |
课堂教学、资料汇编 |
||||||||||
张茂伟 |
一级教师 |
办公室 主任 |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 |
小学数学 |
课堂教学、资料汇编 |
||||||||||
王 |
一级教师 |
年级组长 |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 |
小学数学 |
课堂教学、资料汇编 |
||||||||||
淮文利 |
二级教师 |
|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 |
小学数学 |
课堂教学、简报撰写 |
||||||||||
刘慧芳 |
二级教师 |
|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 |
小学数学 |
课堂教学、简报撰写 |
||||||||||
|
|||||||||||||||
主持教育 科研规划 项目级别 及完成项 目 情 况 |
2014.05折艳芳主持的陕西省规划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与“探”的策略研究》结题。 2014.12折艳芳参与的陕西省规划课题《小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结题。 2016.06淮文利参与的延安市规划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研究》结题。 |
||||||||||||||
发 表 或 出 版 的 主 要 论 文 论 著 |
姓
|
论文或论著名称 |
发表(出版)或交流处所 |
时
|
合作人 |
||||||||||
折艳芳 |
《植树问题》 |
陕西省一等奖 |
2012.04 |
独立完成 |
|||||||||||
折艳芳 |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各环节导课艺术》 |
《名校》杂志社 |
2013.10 |
独立完成 |
|||||||||||
折艳芳 |
《小学数学课堂中“导”与“探”的关系》 |
《教学与研究》 |
2013.11 |
独立完成 |
|||||||||||
折艳芳 |
《小学高年级数学简便计算策略初探》 |
《教学与研究》 |
2014.10 |
独立完成 |
|||||||||||
白县萍 |
《身份证的意义》 |
录像课省级 一等奖 |
2005.12 |
独立完成 |
|||||||||||
张茂伟 |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把握导课的艺术》 |
《教学与研究》 |
2013.12 |
独立完成 |
|||||||||||
张茂伟 |
《三角形的认识》 |
陕西省教学学会 |
2014.04 |
独立完成 |
|||||||||||
白县萍 |
《平移和旋转》 |
陕西省一等奖 |
2012.11 |
独立完成 |
|||||||||||
|
淮文利 |
《找规律》 |
陕西省教科所 |
2014.12 |
独立完成 |
||||||||||
|
白县萍 |
《计算课可以如此精彩》 |
《新课程教学》 |
2014.09 |
独立完成 |
||||||||||
|
张茂伟 |
《如何正确处理数学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 |
《名校》杂志社 |
2013.10 |
独立完成 |
||||||||||
|
张茂伟 |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把握导课的艺术》 |
《教学与研究》 |
2013.12 |
独立完成 |
||||||||||
|
王飞 |
《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及原因分析》 |
《教学与研究》 |
2013.12 |
独立完成 |
二、课题研究设计
课题 界定 与 支撑 理论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
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具体化) |
1.通过课题研究,达到转变教师观念、培养教师的课堂提问的智慧,做到问在疑处,点在惑时,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通过调查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形成一套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教学策略和模式。 4.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学科教学特色,形成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范例。
|
||
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
1.了解什么是“大问题”? 通过本课题研究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我们头脑中的“大问题”是什么样的,从而使得我们能对“大问题”这个核心概念的界定更清晰、更准确、更符合实际,并能为之找到更为合理贴切的新命名。 2.如何设计“大问题”?
3.探究以“大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是什么样的?
4.基于“大问题”教学模式展开过程中有哪些基本的路线?
|
||
研
究
过
程
设
计 |
准备阶段 |
时
|
过
|
|
(2017年05月——2017年07月):通过资料研究,明确研究的基本方向,研究的重点和研究的途径,组织研究力量,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方案,落实人员分工,制订课题方案。设计申报、完成评审书、争取立项。教师深入学习课题方案,查阅信息资料,并进行课题相关内容的学习、培训。 |
||
实
施
阶
段 |
时
|
过
|
|
|
(2017年9月—2017年12月):根据研究方案,分解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明确研究职责。全面实施课题实验,跟踪记录实验情况,定期进行课例、课件评析,适时组织经验交流、专题研究等活动,反思研究过程和方法,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和内容;对研究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提炼实施研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构建有效模式;形成阶段性总结报告、论文、课例录像、系列课件。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待完善修正后继续实施。
|
||
总结阶段 |
时
|
过
|
|
|
(2018年3月——2018年6月):全面达到方案制定的实验目标,做好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课题成果,拟定实验报告、论文,开展结题专家咨询,撰写结题报告。申请进行课题成果的鉴定。 |
三、课题研究论证
课题提出的背 景与所要解决
的主要问
|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能力的养成做在平时,逐步探究解决目前教学现状的一些有效措施,真正的体会和运用有价值的数学教学;
|
||
课题研究的实 践意义与理论
价
|
问题教学,是学校一直开展的校本研究,学校一直致力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问题意识方面的研究,2015年,学校就进行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研究》市级规划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课题研究的氛围非常浓厚,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好的基础。 本课题研究涵盖了小学数学各学段教学模式研究,覆盖面广,能充分发挥数学组教师集体的聪明与智慧,促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而且本课题强调“以校为本”的研究,注重教科研活动的针对性、时效性,切合我校教科研活动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
||
完成课题的可行
分
|
这次的课题有省、市专家的指导。课题是在充分研究文献、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向有关教科研部门的专家提请咨询与论证,因此本课题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改革的方向,具有现实针对性,理论依据充分、科学。 本课题研究理论假设合理,目标内容清晰,实施的可操作性较强,阶段实施过程与目标都很明确,完成课题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同时我校一贯重视教科研工作,倡导“科研兴校,科研立校”的新理念,能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 |
||
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
1.资料文献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课题研究的有关信息,搜集有关“大问题”教学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与分析,从中筛选出适合“大问题”构建的具体内容。 2.案例研究法。通过重点构建6-8个“大问题构建”的成功范例,分析整理,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提炼“大问题”构建的类型、基本形态、实施策略,以及与“大问题”相对应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的结构。 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的过程中,按计划开展“大问题”构建的各项实践研究活动,通过调查、座谈和观察,对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修改、补充。使研究更具适切性。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进程中进一步加强反思,用现代教育理论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提高策略的效度。 |
||
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
1.人员结构:我们本次研究的课题是依据国家规划课题《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查研究及改进》确定的子课题《小学数学教师对“大问题”课堂模式的掌握与应用课例的研究》,研究者有一定的教科研水平,学历水平全部达到本科,由我校教导副主任担任课题组组长,教研室高级职称专家、我校副校长、办公室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青年教学骨干等一线教师多人参加。这些教师曾多次负责或参与省、市规划课题研究,有相当成熟的非常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有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乐于和善于进行理论总结,曾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和研究成果出版,近几年又多次参加教育教学等培训,有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同时为此专题已潜心研究了很长时间,积累了大量有关材料,能够比较准确地、全方位地把握该课题的研究方向,使本课题的研究有了很好的理论基石。近三年主持或参与省级规划课题研究,都已顺利结题,加之我校有科学规范的学校课题研究管理机制,为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3.课题的选取,结合了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势,旨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可行性强。课题研究对教师自身的成长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所以将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充分的教育经费展开本课题的研究,支撑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
|
||
预 期 研 究 成 果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
|
2017.12 |
||
|
2018.05 |
||
|
2018.06 |
四、评审意见
课题 主持 人所 在单 位意 见
|
单位盖章
|
县区 教育 科研 部门 评审 意见 |
单位盖章
|
市教 育科 研部 门评 审意
|
单位盖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