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阅读答案及赏析

(2017-03-18 09:02:18)
标签:

教育

分类: 诗歌在线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 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北阙:指帝宫。青阳:指春天。
   一、 这首诗是在诗人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请分点概括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4分)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松月夜窗虚的妙处。(3分)

答案:
    ⑴①仕途失意(或壮志难酬)之悲世态炎凉之苦年华已老之哀万念俱灰的无奈(或绝望、失望)(11分,22分,34分)

    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松间明月照着我的窗台,一切是那么空寂!注:意思相近即可。)该句以清冷寂寥之景写绵长不尽之愁,以景结情(或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语意双关),韵味悠长。(划线处各1分,答对3处即可)

   
二、1)从诗歌的题材上看,孟浩然的这首诗应该是诗。 敝庐一词称的是自己破落的。(2分)
2)联系全诗,分析不才明主弃包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3分)
3松月夜窗虚中的字用得好很传神,分析传神在哪里。(3分)
参考答案
1)山水田园家园(家)。
2不才是谦辞,“不才明主弃写得有怨恨,有自怜或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划线词语一个1分,意思相近的词语亦可酌情给分)
3)答:字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划线词语一个1分,写对三个即得满分,意思相近的词语亦可酌情给分)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表达自己归隐田园,不再上书的坚决意志。

  B.颔联中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

  C.本诗颔联写出因为自己生病,故友疏远、明主见弃的凄凉之景。

  D.尾联”“二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不遇明主白发早生的愤慨和激愤。

  E.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在辗转反复、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表达了一腔怨悱之情。

2.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价《岁暮归南山》一诗时说:结句意境深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 5分)AD(解析:A“表达自己归隐田园,不再上书的坚决意志错误,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D表达出诗人不遇明主白发早生的愤慨和激愤错误,是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2. 6分)寒冷的冬夜,一轮冷月透过松树,将清冷的光辉照进窗内,给诗人以清虚空寂之感。(紧扣意境,描述意境,2)这句诗以景结情,语意双关,(指出手法,2)既是对眼前清冷、寂寥的实景客观描写,也是诗人求仕不得后内心愁苦与无望的真实写照,含蓄委婉,极有韵致。(紧扣深妙,分析意境的含意与作用,2)

参考译文:
我已停止在宫廷北门请求谒见,归隐到南山中我那破旧的草庐。因为我缺少才干方被明主遗弃,由于我穷途多病故友往来渐疏。时光流逝头上的白发催人衰老,岁月无情新春逼迫着旧岁消除。胸中常萦怀愁绪彻夜不能入寐,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
赏析:
    约在开元十六年(728),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他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现在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读来自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何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相通,借多病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怎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何等相似!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这首诗看似语言显豁,实则含蕴丰富。层层辗转表达,句句语涉数意,构成悠远深厚的艺术风格。

    相传,孟浩然曾被王维邀至内署,恰遇玄宗到来,玄宗索诗,孟浩然就读了这首《岁暮归南山》,玄宗听后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唐摭言》卷十一)可见此诗尽管写得含蕴婉曲,玄宗还是听出了弦外之音,结果,孟浩然被放还了。封建社会抑制人才的现象,于此可见一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