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语音、语速、语调训练 (刘芳)
(2015-04-01 11:45:39)分类: 6.第二课堂 |
第三讲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按照普通话的标准读音,纠正方言土语,重点纠正平卷舌不分的毛病。通过训练,使学生们在讲话时做到能够根据内容选择适当的速度、重音、轻音、升降、停顿的变化,从而准确、鲜明、生动地表情达意,美化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节课作业情况,学生上台演讲1分钟。
1、语音:
首先我们来看语音。
语音,即人说话的声音。如果不注意读错了音节,往往会“谬以千里”。
生活中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有很多。一次开会班,一个同学发言中这样说道:“现在的学生程度参差(Cān
在语音方面同学们要注意两点:
(1)使用标准普通话讲话。泱泱大国,使用方言不行,影响交际。
(yì)
吃啥饭,蛋炒饭
chī
2、语速:
语速,即讲话时声音的快慢。说话时的语速受演讲内容的控制。
(1)、说明性文字用正常语速
(2)、叙述性、描写性文字用较慢语速
在《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慢)
(3)、议论、抒情性文字要或快或慢。
朱自清先生在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前面一句表达淡淡的喜悦,语速要快一些;
语速的快慢要考虑到语言自身的形式特点。
如:散乱的冗长的句子和发音拗口的词汇,不宜太快;而整齐的富有韵律色彩的语句,说得快些,才听得顺耳。
[小结]在第二部分语速这部分内容里,我们知道了语速要与文章的内容相吻合,做到:语速服从演讲内容,说明性文字用正常语速,叙述性、描写性文字用较慢语速,议论、抒情性文字要或快或慢。其次,语速的快慢要考虑到语言自身的形式特点。
下面我们欣赏一组诗朗诵:《生命》。
3语调
语调能美化语言,加强语言色彩。语调要服从演讲内容;做到声音洪亮,讲究抑扬顿挫。比如:“我是一名老师”(ˇˋˋˊˇˉ)四个声调都有,发音的时候做到:声母发响亮,韵母发饱满,语调的抑扬顿挫也就自然表现出来了。
有人说: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我想,汉语的美丽美在四声。而我们熟知的英语只有两个语调,要么升调,要么降调。比如: I
语音的美化包括四方面的内容:语音的轻重变化、停顿、升降变化及拖音。
念奴娇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比如: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第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加点的字应该读得轻一些,轻轻,悄悄的意思)
如“这时候最热闹得要数树上的禅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划“\”地方为语音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