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氢氧化钠变质问题课堂实录

(2016-06-28 12:34:36)

氢氧化钠变质问题课堂实录

[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这瓶氢氧化钠溶液是上次咱们做酸碱中和反应用过的,但是用完之后我忘了盖上瓶塞,那么现在这瓶氢氧化钠溶液还是氢氧化钠溶液吗?我们这节课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揭示课题]

http://s11/bmiddle/005VvMOkzy72PAhSLpM9a&690

[提出问题]

http://s12/bmiddle/005VvMOkzy72PAoDY8z8b&690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作出猜测。小组发言人汇报发言。

 

[教师小结]

http://s5/bmiddle/005VvMOkzy72PArQR1i74&690


[学生活动]

1.     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

2.     根据本组得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http://s10/bmiddle/005VvMOkzy72PAyzzRfb9&690

[学生展示]

选出两个小组对本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展示。介绍实验方案,操作步骤,出现现象,所得结论。

[教师点评]

大部分组都能够想到通过盐酸来检验溶液中是否有碳酸钠。但是关于猜想二,大部分同学没有完整的给出证明。

[教师演示实验]

http://s13/bmiddle/005VvMOkzy72PABohZO0c&690

点评:向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Na2CO3存在,但是想要证明NaOH的存在,Na2CO3会干扰NaOH的检验,因此加入过量的CaCl2旨在除去Na2CO3。再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变红则说明存在NaOH

[得出结论]

猜想二成立。

[随堂演练]

2014年陕西省中考题)在一次用餐中,同学们对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遇事对其成分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http://s9/small/005VvMOkzy72PAFCIWI88&690【实验探究】(1)按左图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此结论                    (选

填“合理”或“不合理”)。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实验并结合资料得出氢氧化钠已变质

3)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探究。

甲组取烧杯上层清夜于两支试管中,按下图探究。

乙组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夜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夜,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经讨论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_____

A.Ba(OH)2溶液     B.CaCl2溶液     C.Ca(OH)2溶液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非常典型的一节实验探究课,本节课并不是课本上要求的学生实验探究,但是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因此我特意安排了两个课时连上,成功完成了本次的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的设置上面可以看出,本次教学过程非常注重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给出学生问题之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得出实验方案,成功的打开了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后面的教师演示实验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节课成功的将实验探究性教学落到了实处。但是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由于想要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课堂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整个课程用了80分钟完成,课时成本有点高。另外,最后,可以加上物质的除杂NaOH(Na2CO3)使课程更加的完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