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宫乐图》和《包乐图》

(2017-04-21 08:29:46)
标签:

凇菱

中国画

艺术

陆燕包乐图

分类: 现代艺术

http://s15/mw690/005VfPZCzy7at1waI58be&690
《宫乐图》和《包乐图》
我拨通了陆燕老师的电话,寒暄之后,直接说明了我的用意,谁知她有点不太情愿的说:“不就是一张工笔画吗,没有宣传的必要嘛。你还是多多的康复身体吧!”我再三的重申自己的兴趣,并说许多网友也非常欣赏她的画,这并不仅仅是一张工笔画的问题,它是你们在工笔画的探索方面经过多年努力才有的高度体现,是一个人们看待中国工笔画表现的误区需要扭正的契机。我啰啰嗦嗦地唠叨了许多,她才就关于这张画以及其它的问题给我拉起了家常。
 
那是去年的事情,中央美院国画系下达了要在中国美术馆办个国画系教师作品展的指令,每个老师都要有新作品参加。她不知道该画什么样的题材比较好些,所以就一直迟迟的没有动笔。一次她帮师母到一个医院去取药,恰好赶上吃午饭的时间,取过药后就随便到附近的小饭馆就餐,这家饭馆经营包子为主,她看到那里的师傅、阿姨们忙乎着包包子的情形生动有趣,这样的工作场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觉,就有点想画他们的冲动。恰逢这时期她给央美国画系的本科生上工笔临摹课,摹品的范画中有一幅唐代的名画《宫乐图》,其画面上的贵妇品茶场景和这里包包子的状态有些绘画表现上的契合。经过和饭馆负责人的沟通及其他师傅们配合,她就收集了需要的资料图片、并画了一些动态速写,用了一个多月的课余时间,就完成了这幅仿唐人绘画构图的工笔画创作《包乐图》。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个妙趣横生的画面,人物的造型别具特色,生活的场景及人物神态都没有写生与照片式之照搬;就是连一只猫咪也画得比真的还要生动,人物着装几乎是统一的白色工作服不仅仅造型是典型的独具特色,人物的表情也是神态各异,着色的渲染层次变化有度,画面的桌子是非透视客观的再现,带装饰意味的平面空间就像古人一样有意为之。她想通过描绘当代的某个生活场景让人们去正视那些古人的传统名作,真正的仿临也是一种有高度的学习途径;我们不能忽视传统中的艺术精华,而被过度地仿照片式之“创新”而因噎废食;唐人的工笔画《宫乐图》等等是非常好的艺术经典,现在的工笔人物不是扭曲性变形,就是照片般逼真,忽视继承优秀的艺术传统是我们当今的工笔画之误区!展览开始时,她已在外地游览采风了(作品《包乐图》已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我想起了那些评论古代大师作品的话:“虽然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场景,但是吸取了传统人物画形式美的造型语言,想尽力地去和过去的传统大师拉近距离;注重于提升观众的视觉审美层次之升华”。就从这一张作品中我们就不难看出画家的造型功力与深厚的艺术素养,她倾注了自己内心的真挚情感,且深深地倾心于热爱平凡生存状态的人文关怀。
我有意识地让她讲起当年如何考上了叶浅予的中国画实验班,才了解到1980年在叶浅予先生的主持下,中央美院第一次专门招了个中国画“实验班”(人数十名)。让学生从中国画传统的基础学起,山水、花鸟、人物、书法、印章、诗词等都要涉足接触,然后根据学生自己之专长再持续发展。陆燕原是北京某区的少年宫美术辅导老师,只经过短期的绘画正规训练,她工作之余苦练速写基本功,无论是空闲还是看戏的时候,几乎是笔不离手,就是在看电影以后,也要在速写本上画下自己的记忆,她悟性高手又勤,凡是能够入眼的东西她都扑捉到自己的速写本里。她的天赋与努力使她终于得以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八零年考入了叶浅予先生的这个实验班。四年的系统学习和正规训练,更是得到了德高望重名师的指教。不但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奠定了自己良好的审美取向。我曾经看过她本科生时的留校作业印刷品图片,水墨人物的写生画得也非常好。但是她却一边扬弃自己的“学生式”技巧,一边探索如何才能在工笔画的惯常表现手法上有新突破。其中的《踢毽子》是毕业时的获奖创作(美院陈列馆收藏),女孩子的动作难度比较大,人物的神态非常生动,且在画面晕染上尝试着水墨性的表现,敢在近三十年前这样画,可见她的胆量与气魄如何。她的静物系列也非常精彩,用现代的构图手法表现了中国古瓷的美感,且在简约的物象组织上显示了她对瓷器美术怀有深深地敬意。1995年的《民居系列》则想用二维的平面达到立体的空间效果,黑白灰的简洁把民居之视觉感受推向了悠远。《夏》是1995年参加《中国妇女绘画展》的重头作品,我当时在美术馆看画时就被它的艺术感染性之强烈所镇住了,我没有听说过陆燕是谁,只是觉得能够把工笔画到了这样的水平,实在是令人佩服,原作的效果非常大气,颜色也是在平凡的温馨中蕴含着华贵,用对比的色彩把父子亲情演绎得淋漓尽致,造型的处理既简化又不失大气的幽默。我当时不知道是她是谁;后来与一个朋友交谈,说一个叫陆燕的画已经是中国工笔中的顶尖级别 ,画面的感觉及造型之高度概括是没有人能够与此媲美。没有想到是朋友哈哈地笑了,才知道原来是他妻子的作品。1997年的《盥(父子之三)》在虚对比中把家庭的私生活描绘得平淡而又恬静,可见生活里处处入画,关键看我们是怎么地表现了。到了2003年的时候,她又尝试着如何在写生里运用一些现代的材料,可惜是我们无法看到原作细节的诱人效果,《纳西族妇女系列》就是这个时期的探索作品。《山歌》等等则是另一种表现,其后的水墨小写意她同样也画得妙趣横生。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她要在生活题材上有所升华,只有向古代大师的绘画境界靠近,才可能有望在艺术语言上与大师们对话。她的《包乐图》就是以这样的具体行为在实践着。陆燕在工笔画上关注的是传统工笔基础上的“写”,是她对表现客观之上的绘画本质有了深刻地理解后而产生的新意象,并不是现实中物象的原版挪移,是具有文化传统的审美发扬后而独有的美感语言。我们现在的工笔不是制作的精细繁琐,就是故作姿态把照片直接挪移到画面上,有的人就干脆用投影仪来起稿子或打轮廓。全国美展的获奖作品几乎都在真实的生活照搬上玩弄制作,也表明了评委们根本就不懂中国工笔画的实质为何。就是有陆燕这样的优秀画家之作品,没有艺术良知的他们也是照样地视而不见!但是,她明白自己的艺术不能去迎合廉价“叫好”声;这也丝毫没有影响其在艺术语言上继续地探索。我们再看看陆燕画的工笔静物画,就知道了画家的尝试性表现有着与众不同的实践,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同时也具有自己独到的一种工笔绘画新表现。
 
她几乎很少卖画,更没有名利欲望的牵挂。平常就是一个家庭妇女打扮,就像走街串巷的小大妈。我们曾经说起如今的动画电影造型时,她禁不住地惋惜而又愤愤的谴责:现在的电视上净是日本人的卡通片,人物眼睛画得像玻璃片一样镜明发亮!并哀叹现在中国的视觉动画影像之落后尚达不到《哪吒闹海》时期的艺术高度。
 
她的速写功夫实在了得。听在央美国画系学习的学生们讲:她画速写时,看到人家那个动作好看,瞥上一眼就能把对方的造型快速、准确地表现出来。她的速写不仅仅是在画,更像是一种笔意的率性挥洒。为她的自由驰骋之绘画想象力提供了美妙的记忆,在速写里保存了她长期的艺术修炼而形成的审美情趣。美院里的教师作品联展,许许多多的人被她的速写所吸引,也为她造型意识的不同凡响而感叹。
 
她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现在退休了。绘画、家务的同时爱旅行的她继续游走在她喜爱的自然和平平淡淡的日子里。
http://s5/mw690/005VfPZCzy7at1H2bsMe4&690

http://s1/mw690/005VfPZCzy7at1w9Zni70&690

http://s10/mw690/005VfPZCzy7at1wajfXf9&690

http://s3/mw690/005VfPZCzy7at1warWG72&690

http://s13/mw690/005VfPZCzy7at1H25ly0c&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