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吕蒙正《劝世章》之《命運賦》/《破窑赋》和《勸世賢文》真偽辯

(2018-11-13 14:02:23)
吕蒙正《劝世章》之《命運賦》/《破窑赋》和《勸世賢文》真偽辯


吕蒙正(944或946-1011),北宋大臣。字圣功,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公元977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丁丑科状元。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再著作郎,入值史馆。公元980年(太平兴国五年),拜左补阙,知制诰。后任参知政事。公元988年(端拱元年),拜为宰相。为人质厚宽简,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不允者,必不强力推行。与开国元老赵普同在相位,关系极为融洽。公元991年(淳化二年),贬为吏部尚书。两年后复以本官入相。公元995年(至道元年),再度罢相。真宗即位,任命吕蒙正为左仆射。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第三次登上相位。后封莱国公,授太子太师。不久,因病辞官,回归故里。卒谥文穆,赠中书令。

吕蒙正是北宋时期的知名大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直接从平民出身的宰相。他一生经历贫富荣辱,年少时饥寒艰辛,曾与寇准一起在破窑读书,体会到了人间冷暖;后考中状元、三次入相,兼任太子老师,又体会到人心的宠辱。

当时太子(即后来的宋真宗)正值青春年少,目中无人,没有哪个太师敢当面教训太子。吕蒙正于是写下《命运赋》来告诫太子,文章虽短,却蕴含深刻的道理与智慧,他列举历代传奇人物面对历史安排的无奈,讲述人生在自然万物面前的渺小与无常,以及君子无论贫富都会坚守其道,有顺天意而为的德行。聪明的太子一下子就懂得其中的道理,据说太子读过此文后,一改常态,常虚心向他人请教。
下面相傳是北宋传奇状元吕蒙正之一则流传了1000多年的《破窯。 如今读来,朗朗上口,其状物之精、明理之深,堪称一代奇文。将社会之人情冷暖、现实无奈,写得那么真实且入心。



一、
劝世章》之《 命赋 /《破窯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

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

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


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使楚封齐宰相。


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

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


诸葛力无缚鸡,卧居草庐,出作蜀汉军师。


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

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
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

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

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

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


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


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



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

量。

衣服虽破,常有礼仪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

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有扬眉之日。


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


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

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

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

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


今居朝堂,官至
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

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


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

宠,下人拥。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译文】:

天上有预测不到的风云变幻,人也会有早晚遇到的灾祸与喜事。蜈蚣有上百只脚,却不如蛇行走得好。家鸡翅膀虽然很大,却不能像鸟一样飞行。马虽然能行走千里之遥,但没有人驾驭也不能自己到达目的地。人虽然有远大的理想,但缺乏机遇就可能难以实现。


人们常说: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孔子的文章写得超过世人却被围困于陈国;拥有文韬武略的姜子牙也曾在渭水垂钓等待机会;孔子的学生颜回虽然早亡,但绝非凶恶的人;盗跖虽然活得长,却不是善良人;尧、舜虽然英明,却生下不肖的儿子;舜的父亲瞽叟顽固愚蠢,反而生下舜这样的大孝子。


张良原来只是普通百姓,萧何也只是县吏。晏子的身高不到五尺,却被封为齐国宰相;孔明居住在茅草屋里,却能担当蜀国的军师。项羽虽然强大,却兵败而自刎乌江;刘邦虽然弱小,最终取得了国家政权。汉将李广虽有射虎石的威名,却终身都未获得封侯;冯唐虽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却一生怀才不遇。韩信时运不济时,连饭都吃不上,等到运气来了,成为掌印的大将军,而一旦运气衰败,又死于阴毒人的计谋。

有的人先富裕后贫穷,也有人老年富裕少年衰落。满腹锦绣文章,直到老年还没有考上功名;才疏学浅的人,可能很年轻就金榜题名。皇帝的妃娥在动乱中可能沦为妾妓;风流的妓女,时来运转也能做贵夫人。青春美丽的女子嫁了愚蠢的丈夫,俊秀的青年倒找了丑陋的妻子。

蛟龙没有机遇,只能藏身于鱼鳖之间;君子没有机会时,只能屈从于小人。衣服虽然破旧,常保持恭敬礼仪;面带忧愁却可能怀有兼济天下的志向。不得志时,只能安于贫穷和本分;心中坦荡,一定会有扬眉吐气的一天。君子贫寒也有一身傲骨,暴富的小人,也脱不了内心的贫寒。


天气不好时,就见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光辉;土地没有合适的气候条件时,草木都不会生长;水得不到恰当的环境时,就会掀起疾风巨浪;人若得不到机遇时,好运就不畅通。富贵荣华命中都有安排,谁不想要呢?人如果没有依从做人八德而生活,哪里能做高官当宰相?

以前,我在洛阳,白天到寺庙里吃斋饭,晚上住在寒冷的窑洞里,所穿衣服不能避寒,吃的粥饭抵御不了饥饿,上等人憎恨我,下等人讨厌我,都说我卑贱,是我没有机遇啊。现在我入朝为官,官职做到最高层,地位达到三公,地位只在皇帝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拥有管理百官的权利,有惩罚卑鄙悭吝官员的权力。穿衣服是绫罗锦缎,吃的则是山珍海味,出门有武士保护,回家有仆人侍奉,皇上宠爱我,百官拥戴我,所有的人说我尊贵,不是我真有多大本领,而是我得到天时和命运的眷顾啊。

"唉呀",人活在世上,即使居富贵不可以尽情享用,处贫贱也不要自暴自弃,听从天地的循环,周而复始吧!


讀後結語:《破窑赋》/《勸世章》透出的是人生命运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的思想,文章以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列举了自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人经历的各种命运和磨难,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这世界人生命运的起起落落。
人生的始与终,在无运与有运、得时与失时的这种天地时空自然变化循环中,会产生天差地别和意想不到的人为和自然变化。只有经历过太多苦难沧桑和大起大伏的人才能够体会到最深刻地天道无常和人情冷暖的巨大变化,才会体会到在人困、人为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中,命运的巨烈地沉浮与很多人生无奈的结局。
吕蒙正寻求的是他的听天地循环变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的人困的人生智慧。开篇就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以及最后“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并且要“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吕蒙正在作品中透出这样一种思想:在特定的并且是之前意想不到的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的变化中,人要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的人困人为努力的思想。天尚有不测之风云,人尚有旦夕之祸福,吕蒙正提示人们要重视自然界的星移物换,随着时间变迁,人与事都会带来巨大落差并对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天地循环周而复始,所以人必须坦然面对坦途与坎坷。

 

吕蒙正用相当大的篇幅列举了自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人各种命运起伏的得时与失时、成功与磨难的巨大落差,他特意要列举这么多数量,是因为要说明很多人想胜天,实际是多数人胜不了天。很多人活在这世上,不会接受现实和应对变化。

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 这就叫“运”,“上人

宠,下人拥。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命好”。《破窑赋》正是提示人们天道无常和人情冷暖是人世间的常态,提示人们要接受现实和应对天地时空的变化。
《命运赋》系吕蒙正之《劝世章》,有称《破窑赋》。由于受传统观影响太深,有人认为吕蒙正的思想过于保守消极,因此吕蒙正的许多文章典籍都已失落,而在《吕文穆公传》中这首破窑赋被看作是吕蒙正的经典之作。相传当初是为教化太子而作此文的。吕蒙正曾三次入相,兼任太子的老师。当时太子(后来的宋真宗)青春年少,目中无人,没有哪个太师敢当面教训太子。吕蒙正决定写一篇文章,来告诫太子。于是写了这篇《破窑赋》。这篇文章,虽然内容短小,但是却包含了无穷智慧,聪明的太子一下子就懂得其中的道理。据说太子读过此文后,一改常态,常虚心向他人请教。

能够世代流传,可见其中蕴含的人生态度引起了众多世人的共鸣。《勸世章/破窑赋》透出的是人生命运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的思想,文章以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列举了自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人经历的各种命运起伏的得时与失时、成功与磨难的巨大落差,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这世界人生命运的起起落落,提示人们天道无常和人情冷暖是人世间的常态,很多人想胜天,实际是多数人胜不了天,提示人们要接受现实和应对天地时空的变化。

现代有人看此赋感觉蕴含的思想过于消极,太过宿命。但是仔细品读,从古到今,以史为鉴,结合社会现象,确实透出一些亘古不变的道理。但吕蒙正在人生极度时能冷静思考:在众人之下,任他人眼光如何轻蔑,要拿自己当人看,不妄自轻贱;在众人之上,任他人如何仰慕,不要太拿自己当回事,不得意忘形。这睿智的人生态度需今人反复学习和品味。
《命运赋》/《勸世章》中提到众多历史传奇人物经历的不公命运,同时也肯定了人在通常情况下应该顺天意而行的本分,强调作为君子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宿命,还是贫富得失,都会坚守自己的志向与德行。正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世人莫道贫贱恶,做人中正又平和,他日时来运得转,莫忘当年苦寒乐。



二、《時運/《勸世賢文》-(疑後世假託之作


 

天地有常用,日月有常明,四时有常序,鬼神有常灵。

天有宝,日月星辰。地有宝,五谷金银。家有宝,孝子贤孙。

国有宝,正直忠良。合天道,则天府鉴临。合地道,则地府消愆。

合人道,则民用和睦。三道既合,祸去福来。天地和,则万物生。

地道和,则万物兴。父子和,而家有济。夫妇和,而义不分。


时势不可尽倚,贫穷不可尽欺,世事翻来覆去,须当周而复始。

余者,居洛阳之时,朝投僧寺,夜宿破窑。

布衣不能遮其体,饘粥不能充其饥。上人嫌,下人憎,皆言余之贱也,余曰:非贱也,乃时也,运也,命也。

余后登高及第,入中书,官至极品,位列三公,思衣则有绮罗千箱,思食则有百味珍馐,有挞百僚之杖,有斩佞臣之剑,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扶袂,廪有余粟,库有余财,人皆言余之贵也,余曰:非贵也,乃时也,运也,命也。

蛟龙未遇,暂居云雾之间。君子失时,屈守小人之下。

命运未通,被愚人之轻弃。时运未到,被小人之欺凌。

初贫君子,自怨骨格风流。乍富小人,不脱俗人体态。

生平结交惟结心,莫论富贵贫贱。深得千金,而不为贵,得人一语,而胜千金。吾皆悼追无恨人,富贵须当长保守,

苏秦未遇,归家时,父母憎,兄弟恶,嫂不下玑,妻不愿炊,然衣锦归故里,马壮人强,萤光彩布,兄弟含笑出户迎,妻嫂下阶倾己顾,苏秦本是旧苏秦,昔日何陈今何亲。自家骨肉尚如此,何况区区陌路人,抑犹未也。

文章冠世,孔子尚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曾钓于渭水。

颜回命短,岂是凶暴之徒。盗柘年长,自非贤良之辈。

帝尧天圣,却养不肖之男。瞽叟顽嚣,反生大孝之子。

甘罗十二为宰相,买臣五十作公卿。晏婴身长五尺,封为齐国宰相。

韩信力无缚鸡,立为汉朝贤臣,未遇之时,口无一日瓮飧,及至兴通,身受齐王将印,吓燕取赵,统百万雄兵,一旦时休,卒于阴人之毒手。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安邦之志,一世无遇。

上古圣贤,不掌阴阳之数。今日儒士,岂离否泰之中。腰金衣紫,都生贫贱之家。草履毛鞋,都是富豪之裔。有贫贱,而后有富贵。有小壮,而后有老衰。人能学积善,家有余庆。青春美女,反招愚独之夫。俊秀才郎,竟配丑貌之妇。五男二女,老来一身全无。万贯千金,死后离乡别井。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满腹文章,到老终身不第。或富贵,或贫贱,皆由命理注定。

若天不得时,则日月无光。地不得时,则草木不生。水不得时,则波浪不静。人不得时,则命运不通。若无根本八字,岂能为卿为相。一生皆由命,半点不由人。

蜈蚣多足,不及蛇灵。雄鸡有翼,飞不及鸦。马有千里之驰,非人不能自往。人有千般巧计,无运不能自达。

吾敬为此劝世文也。


讀後結語:《
劝世文多玄奥.愚人不知自心痴。

 


 所謂《寒窑赋》/《勸世賢文》貌似後人偽託改變而作!內容立意雖有教化世人之啟迪意義,但全文用詞與史料不合而近乎戲曲傳聞等。故不做詳細評價!

今人-真伪之辩

韩信力无缚鸡,立为汉朝贤臣  
  韩信落魄时就喜欢仗剑行走,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怎么会终日仗剑而行,欠扁么?读过《史记.淮阴侯列传》的人都知道韩信当过项羽的“执戟郎中”,相当于现代的仪仗兵,选人的条件就是要高大勇武,难道韩信能执戟不能缚鸡么?况且,“手无缚鸡之力”这话的出处恰恰是元朝杂剧《赚蒯通》中说韩信的话,这种民间文学跟《说岳全传》一样完全跟正史不搭边的,吕蒙正一个宋朝人怎么写出了元朝的句子,况且还是这种村野奇谭?
驳反:韩信任治粟都尉,是管行军粮食的,说他无缚鸡之力是和他“兵仙、战神”的称呼所比较。吕蒙正用的是比较合适的。
  冯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无封。李广有射虎之威,终身不第。
  冯唐官至宰相,这还不能算“半官”?李广是汉朝人,汉朝选官是察举制,科举到隋唐才开始,这点连高中生都知道,况且李广是武将,怎么去“第”?该文作者估计看《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就望文生义,创造历史了。吕蒙正可是状元水平,如果说真拿这种文章去糊弄世人,岂不被弹劾死?
驳反:冯唐做过中朗署长(宿卫侍从长)车骑都尉(管马车的)后拜为楚相很快被罢免,再次被举荐已经九十多了未果,到最后没有一官半职,也是正确的。(补充:作为赋需要对仗,前文用了“封”字(到老半官无封),此处“第”字不应当看作本意,而是表示当官封侯之类的事)
  满腹经纶,白发不第,才疏学浅,少年登科。
  吕蒙正33岁高中状元,以科第而言,可算“少年登科”,那么他写“才疏学浅,少年登科”是闲的没事扇自己脸吗?
(补充 驳:首先这是行文需要,然后这可以看做谦辞,诸葛亮说他自己卑(身份低微)鄙(见识短浅)他就真的卑鄙吗?)
  该文查询宋元时期的古籍、正史、笔记全无出处,其文体称为赋,而作者之才力实堪忧。赋有骚体、大赋、抒情小赋,为赋则注重体、意,古人作赋,偶句需对仗工整甚至用韵。看这篇文章,不说作者令初中历史老师气煞的历史知识,就这行文中流露出浓郁的大馇子味道,也能熏死稍微有点诗赋阅读经验的善良读者。


吕蒙正出身尽管贫穷,还是少立大志,奋发苦读,终于中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丁丑科状元。之后,皇帝赐予状元府。于是,亲朋故交、士绅旧故、达官贵人、商贾巨富,成百上千,皆携重礼厚金登门祝贺,一时门庭若市。吕蒙正管家佣人无不雀跃喜极,报知吕蒙正。吕蒙正却说:我只有亲人一家,何来如许亲朋?管家忙将贺喜礼单送上,曰:大人亲朋故旧遍四海,怎说仅有一家?吕蒙正笑而不答,只吩咐闭门谢客。

三天后,吕蒙正唤来管家说:我的亲人已到了。我有一联,将其张贴于大门,只有挺胸而进者,即为亲朋,不得怠慢。管家忙将对联贴上。

上联为:旧岁饥荒,柴米无依靠。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亲外戚,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下联为:今科侥幸,吃穿有指望,夺取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亦扬,不论王五马六,踵门庆贺,尽来锦上添花。

送礼之人看了大为羞愧,纷纷离去。只有一个衣着补丁、手提一串豆腐干的五旬老汉昂首而入。吕蒙正闻报喜极,亲至前门迎进,并设酒席与老汉尽欢。据说,吕蒙正以后还多次屈尊老汉家,老汉也成了吕蒙正家中座上常客。原来,这老汉及老伴乃以做豆腐为生的贫民,当吕蒙正饥寒交加时老汉为其处境困极而苦读所感,识之为英才,常以粗茶淡饭、水酒豆腐济之。

流传甚广的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年冬,吕蒙正乘船沿运河北上。某日听到外面狂风大作,疑是下雪,于是用手指将窗纸捅破看了看窗外的情况。谁知晚上就开始头痛发热。于是命船停靠岸边并命人找来郎中看病。郎中切脉后说:“大人,您受了一指之风寒。” 吕蒙正听后,不禁叹道:“人哪,真是随风贵来随风贱!”并提笔在郎中开的处方的反面写下一首诗: 昔年栖身茅草棚,几夜寒风不伴梦。今日一指探窗外, 却需船舱会郎中。 写毕大笑,命人付给郎中诊金但并不取药,起矛开船,继续前行。

      从这些流传的故事中,不难看出吕蒙正是一个少年时期穷困,青年时期腾达,至老年始终未忘记苦难,不断思考探索人生哲理的人。


吕蒙正有极多的典故和故事。他少时家道败落,父母双亡,贫寒交加,风餐露宿,求助亲朋旧故无门,沦为乞丐,其凄凉悲惨及至人间极限。所以民间论到谁人穷极,则有“穷过吕蒙正”之喻。有一年过年,吕蒙正见家中空无一物,悲伤之余,写下一副春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为“南北”。暗喻“缺衣少食”“没东西”。一时间传为奇谈。真宗即位(998年),吕蒙正被任命为左仆射,为感先帝之恩,吕蒙正献家财三百万助之朝廷。咸平四年(1001年),第三次登上相位。六年,封莱国公,授太子太师。吕蒙正宽厚正直,对上遇礼敢言,对下则宽容有雅度。不久,因病辞官,回归故里。卒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谥文穆,赠中书令。


史書記載評價:
脱脱《宋史》: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赵普开国元老,蒙正后进,历官一纪,遂同相位,普甚推许之。又论:《诗》云:‘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为阿衡,实左右商王。’言有是君则有是臣,有是臣则足以相是君也。太宗励精庶政,注意辅相,以昉旧德,亟加进用,继擢蒙正、齐贤,迭居相位;复进黄中,俾参大政。而四臣者将顺德美,修明庶政,以致承平之治,可谓君臣各尽其道者矣。君子谓李昉为多逊所毁而不校,蒙正为张绅所污而不辨,齐贤为同列所累而不言,黄中多所荐引而不有其功,此固人之所难也。而况四臣者皆贤宰辅,又能进退有礼,皆以善终,非盛德君子,其孰能与于斯? 
陈淡野:人亦一器也,莫不各有其量。如天地之量,圣贤帝王之所效焉。山岳江海之量,公侯卿相之所则焉。古夷齐有容人之大量,孟夫子有浩然之气量,范文正公有济世之德量,郭子仪有福量,诸葛武侯有智量,欧阳永叔有才量,吕蒙正有度量,赵子龙有胆量,李德裕有力量,此皆远大之器。
吕蒙正祖父吕梦奇,山东莱州城北军寨址村人,曾任户部侍郎。 
其父吕龟图,曾任后周起居郎;母刘氏,也出自莱州名门望族,生性刚烈。 子吕从简,国子博士;吕惟简,太子中舍;吕承简,司门员外郎;吕行简,比部员外郎;吕务简,也是国子博士;吕居简,殿中丞;吕知简,太子右赞善大夫。吕蒙正弟吕蒙休,咸平进士,至殿中丞。 
叔叔吕龟祥,殿中丞、知寿州。子吕蒙亨,后历任下蔡、武平主簿。到道初年,州县官考核,吕蒙亨作答,文学、政事俱优,命为光禄寺丞,改大理寺丞,卒。次子吕蒙巽,虞部员外郎;吕蒙周,淳化进士及第。吕蒙亨子即吕夷简。次子吕宗简,也为进士及第。 
吕蒙正的后辈多有名人,如侄子吕夷简,侄孙吕公著,官至宰相,八世孙吕祖谦吕祖俭都是南宋著名大儒。


  北宋名臣墓葬--吕蒙正墓


吕蒙正是北宋时期的名臣,其墓葬在尉氏县朱曲乡北二里小寨村内,海拔83.6米。冢高约20米,直径是66米,现保存完好。据《洧川县志》载:“吕蒙正字呈功,河南洛阳人。祖梦奇户部侍郎,父龟图起居郎。恶蒙正而逐之。蒙正流寓于洧,在此苦读。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以状元第授临丞,太宗、真宗时以敢言著称,任三任宰相。卒谥文穆,葬于洧,建有祠堂,春秋致祭。” 墓周有小寨,墙高三丈(小寨村名由此而来),每逢春秋,乡人谒陵,登高远眺,空旷无际,爽气宜人,故有“吕祠爽秋”之誉,列入洧州八景之一。在吕蒙正墓南约一里许的地方,立有“吕蒙正养晦处”石碑一通,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立,1930年重立。另据记载,洛阳金石乡奉先里也有吕蒙正墓并有富弼所撰神道碑。旧志郑北四十里有吕蒙正墓。洧川在新郑北,是否指此墓,有待今后进一步考证查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