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2020-07-27 23:43:50)
标签:

旅游

图片

文化

杂谈

历史


在仁化访古的前两个帖子里,零零散散地介绍了一些仁化现存的客家围,大都保存较差、残破不堪,或许各位看官已经开始暗暗地骂老牛了...稍安勿躁,这次就呈上主菜--石塘镇双峰寨。
双峰寨,也是本牛迫不及待展开仁化之旅的最大动力。双峰寨,位于广东省仁化县城西19公里的石塘镇石塘村,原名“石塘寨”,乃因村得名;后取寨门额匾所题“双峰保障之意,改称“双峰寨”,并沿用至今。
在开始介绍之前,首先必须说,网上的资料太混乱、太不负责任了,很多自相矛盾与吹嘘夸大。本着一个理工男的责任心,老牛只好自行过滤一番,尽量客观地展现双峰寨的真实情况。
第一,按照文保碑所述,双峰寨,始建于始建清光绪乙亥年(1899年),竣工于清宣统庾戍(即宣统二年的1910年),前后共历时十二年之久。
第二,建寨原因与资金来源。此寨建于清末,正是社会动荡、盗匪横行的年代。为了防范土匪抢掠,石塘村由各房族长组成理事会,公推李德仁为理事,操办建寨事宜。决定将石塘李氏祖名下祭产停祭三十六年,用于建寨资金;集全村之劳力,前后历时十二年、费金三万方始建成这座可容纳全村所有男女老少的巨型寨堡。所以,这是石塘李氏全村的意愿。有的网文将建寨原因描述为“石塘的地主为对付农民起义和以防盗贼为名建造起来的”,阶级斗争意识实在够强啊...
第三,关于双峰寨的尺寸大小。现在流传的版本主要有占地面积9000与11300平米两个(包括护城河在内),相应的寨内面积大小也不同。老牛在百度卫星地图上以测距功能测量了一下,寨内尺寸约为67*63米,外围(包护城河)尺寸约为95*90米,呈南北略长的平面长方形。所以,文保碑的描述还是较为准确的:平面呈“回”字形,占地面积近9000平米。但文保碑资料显示寨内尺寸为73*69.65米,老牛再次测量,看来这里的长度绝对是将四角碉楼的外尺寸也包括在内了。
双峰寨之所以出名,更多的还是因为1928年曾经在这里发生的,被誉为“农民暴动中最伟大的战斗”的“双峰寨保卫战”。1928年3月,广东农民自卫军第八独立团第四营退守石塘寨。3月29日,国民党出动三个团的正规军,伙同大批当地反动武装,开始对双峰寨进行疯狂进攻。寨内农民自卫军300多人,连同革命群众400多人共700多人,在农民自卫军营长李载基等革命者的带领下,开展了震撼粤赣湘的双峰寨保卫战。他们利用双峰寨城楼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敌人的炮轰、偷放护城河水、挖地道和出动飞机进行轰炸等种种进攻。最后,由于敌人长期围困,寨内生活物资和弹药越来越少,特别是后期由于缺水,疟疾流行,寨内军民伤亡甚大。在坚守长达9个月之后,最终因弹尽粮绝,绝水缺药,被迫于1928年11月11日深夜分三组突围,但最终只有30多人安全突围在这场长达九个月的战斗中,石塘农军和革命群众先后牺牲400余人,打退敌人几十次进攻,击毙敌人110多人,包括敌连长三人。双峰寨保卫战的英雄事迹,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六大上,甚至引起了前来参会的苏联代表的关注,要求广东省委委员阮啸仙同志把仁化农民斗争的前后经过写成专题报告,译成俄文,存放在苏联档案馆,以供研究使用。1928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评价“仁化农民暴动失败后,坚守石塘寨(即华阳寨、石塘寨)10个月,抵抗反动军队进攻,这亦是农民暴动中最伟大的战斗。
其次,双峰寨之所以出名,还有建筑上的特殊考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客家古堡、围楼数以万计,但双峰寨是其中唯一的水围!什么是水围?四面环水之围也。护城河,这个从前只出现在城池边上的词语,现在,竟然与一座客家古堡联系在一起!最接近的,也只有三面环水的惠州市龙门县鹤湖村围,也是一个国保建筑。
接下来的一切荣誉就不奇怪了。1978年,石塘双峰寨,被评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9月,被国务院评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列为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闲话少说,上图。双峰寨外观。
按照资料,双峰寨,座东北朝西南,占地约9000平米,古堡实有面积4146平米,平面略呈长方形,由石块、青砖加灰浆砌成。灰浆由粘土、黄糖、石灰、黄泥、糯米浆、砒霜等混合而成,与始兴镇满堂大围类似。寨子的四角皆建有三层炮楼,高13.8米;围楼正面建有五层炮楼,高15.8米。城堡围墙高9米,厚1.2米;护城河宽13.7米,水深1.5米;原来正门前设吊桥,是平常入寨的唯一途径;西北楼后有一隐蔽小后门,用于应急出入。实地考察的结果是,主楼与炮楼都是五层!所以伟人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诚不我欺也!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走近点,看看护城河的水。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东南炮楼。围楼东西两侧围墙中间有一个凸出的马面,便于观察,也是对城墙的一种加固。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炮楼侧面。从所开的窗洞就可以清晰判断,里面是五层建筑。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东面城池景观。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马面。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回到正面。围楼正面朝南偏西,中间有高大的主楼。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正门前护城河上原设有吊桥,吊桥分两段,中间还有一个桥墩(1976年改为水泥桥),现在改为一跨木平梁桥。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围墙上的斗形窗。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说来也巧,赶上某单位的主题党日活动。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过了吊桥,城堡又被两重寨门紧锁。第一重寨门楼高两层,原来有两扇樟木大门,厚15厘米;大门顶书有“双峰保障四个大字。按我想,这道寨门就是升降吊桥所在了。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城楼边上有附属建筑,用途待会再揭晓。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二层城楼所开壶形观察窗。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按照老牛的惯例,先围着城楼转上一圈。
从西侧观赏正门楼。高大巍峨,卓尔不凡。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西南角楼。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西边城墙。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城楼上细部。砖叠涩出檐,只为了下面一个斗形窗不被雨水影响...服了。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西北角楼。这是四个角楼里最特别的一个,也是实测最高的一座,高约15米。边上稍矮的附属建筑,反而感觉与其他三座角楼一样高,也就是13.8米。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最高处的窗洞,细节不容忽视,值得细细品味。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西北角楼东侧下角,竟然另开有一个小门,作为应急之用!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小门高两层,上面设有更楼,观察窗为证。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重回双峰寨正门,准备入内参观。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寨门为硬山顶,下面由巨大花岗岩石条砌成拱券门,额匾书“双峰保障”四字;二层设有更楼,墙身开有圆形窗、一字窗和方形窗孔。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寨门入内,为一条走廊,两侧开有券门,通往之前在外围看到的附属建筑。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主门楼下方也是一个花岗岩砌筑的拱门,上面有红色砂岩石匾阴刻“保安门”三字。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主门楼高五层15.8米,单檐歇山顶,四层外墙加设一条精美青砖叠涩出檐。二层开两个壶形(葫芦形)窗,三四层开圆形、方形窗,五层则最豪华--开有三个精美的青砖券窗。当然了,顶层开这么大的窗洞,还是因为相对安全罢了。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是时候看看主门楼脚下的附属建筑了。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所以,这就是一间公厕...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方便的时候,也不能放松警惕啊...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寨门二层更楼内部。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进入保安门,这才算真正进入了寨子。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这个角度,可以看到拱门正中后面开有小孔。按照正常的情况,这个孔多数是用来倒开水或者热油,对接近大门的敌人给予迎头痛击。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入内是一块巨大的草坪,没有任何建筑。不知道原貌是否也如此?如果是这样,就不能称之为“回”字形构造了,就是简单的口字形。四周就是紧贴城墙而建的二层通廊,可以连接主门楼与四座角楼。走廊又分上下,楼上称走马廊,宽1.3米,用于防御时开枪放炮行走;楼下称半边屋,宽3.2米,能储存粮食和住人。走廊每隔3.9米有一个炮眼,一共有55个小炮眼。炮眼设计巧妙,居高临下,可以从不同角度消灭不同方向来犯之敌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主门楼。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西南角楼。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东南角楼。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东北角楼。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型制特别的西北角楼,是由两座紧密相连的楼房组成。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主门楼内西侧有石阶可以上二层。二层走廊则是与主楼三层连通。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草坪中间以卵石铺成十字形道路。走到十字形道路中间,可以清楚环顾四周景象。
西北角楼。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东北角楼。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西边围墙。中间凸起部分就是马面了。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东边围墙。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西南角楼。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西边围墙正中的一口水井引起了我的注意。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水井位于马面部分内部,墙面开有各式射击窗孔。左右墙面上的规则方形孔,个人估计是原来架设木梁的,在一层走廊中部制造一个夹层,方便观察与射击。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寨内共设有水井三口,这是第一口。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西南角楼内侧草坪拐角处,看到第二口水井。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西侧下层通廊。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第三口水井,则在草坪北侧接近走廊中部。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北侧走廊正对大门处,感觉以前是做神龛之类的用途。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第三口水井。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选择从最特别的西北角楼开始参观。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西北角楼下方也有一条砖砌梯道可上二楼。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紧贴着西北角楼的,就是之前介绍过的应急小门。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门闩孔。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北边廊道。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楼梯右侧开有券门,可进入炮楼底层。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西北角楼由于是两栋相连,所以都有相连的两间房。小券门就是进入里间的,太暗了就没照。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这扇窗正好开在楼梯边。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上楼。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西边廊道的二层构造清清楚楚。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进入炮楼二层内部,这是里间,各个方向都开有瞭望窗孔。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对外是斗形窗。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对内则是采光的券窗。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炮楼外间。有木扶梯可以上到三层。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拐角处的斗形窗,可以看到护城河的情况。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炮楼三层。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炮楼四层。这一层就有点意思了,因为两栋相连的炮楼在这里分出了高低。角楼内墙的这个屋顶形状不知是否原来遗存?木梯边的小门就是进入里间的,但是上面的方窗又可以看到里间的木瓦坡屋顶,虽然只比主角楼的四层略高一些,但证明了附属角楼同样有五层。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附属炮楼四层里间构造,上面还有一层。从里面墙壁的坡屋顶形状,老牛推测以前就这么高而已。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从窗口可以看到东北角楼雄姿。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继续上楼。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角楼五层,也就是顶层了。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东侧券窗可以看到附属角楼的屋顶。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此时就必须享受一回一览众山小的酸爽了...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寨子北侧的石塘村村景。仍然保存有连片的砖木结构老宅,鳞次栉比,造型各异,精美大气,真不愧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从券窗中看到的附属角楼屋顶。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南侧窗口望出的西侧围墙与西南角楼。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下到三层,与走廊二层相通。这是西侧走廊。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老牛选择沿着北侧走廊行进。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什么角度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啊。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北走廊正中部位。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东走廊。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到达东北角楼。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炮楼三层。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四层。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各个方向都看一下。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五楼,从西侧的圆形窗,可以看到西北角楼的高低构造。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开始沿东走廊行进。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东走廊中间凸出的马面位置,开有各个方向的射击孔。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主门楼已经近在咫尺。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东南角楼。由于构造相同,就没再流连,直接通过转往南走廊。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不久即进入主门楼三楼,两端皆开有券门与走廊相通,内侧设有可供上下的木扶梯。三楼两侧外立面都开有圆形或方形窗孔,内面为拱券形。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主门楼四楼。两边墙面各开三个窗孔,中间为方形,两边为一字型;主楼两端还隔开有一个圆窗孔和两个小方孔,可以观察到东西两个角楼的情况。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最后,来到顶层五楼。屋顶采用砖木结构的抬梁架,青砖砌成瓜柱,不是很常见的做法。顶层的墙面所开窗孔就多了,内外立面开有大幅券窗,外三里二,外加若干斗形窗和小方孔;两端各一个券窗,外加两个斗形窗。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正面券窗还可以看到寨子南边的连绵青山,景致醉人。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往里的券窗,则可以俯瞰到石塘村和寨子内部。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看完了五层,开始往下走。这是二层楼梯边上的方窗。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草坪中间的十字形卵石径一览无遗。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二层中间这个内凹且下沉少许的券窗,下面开有一个小孔。这就是之前老牛所谈及的,石拱门上方可以倒开水进去御敌的小孔。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二层楼面两边下沉约60公分。中间抬高,仅仅是为了给拱门腾出高度。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终于看到正面两个葫芦形观察窗。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从主门楼侧面的楼梯下来,算是完成了对双峰寨的探索之旅。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必须说一句,双峰寨在所有的客家古堡里,的确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堪称是一个孤本,无论从它五座城楼的构造形式,或者是独一无二的护城河与吊桥,至今还让我铭心难忘。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石塘双峰寨--仁化访古(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