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新叶古村(下)--能不忆江南(二十一)

标签:
旅游图片杂谈历史文化 |
继续南塘的脚步。


现在处于南塘扇形的南面直边,对面就是东边的圆弧边,也就是最初进来的位置。

池塘中间有伸出的平台,应该是方便洗衣用的。

这个不起眼的屋门上写有“东谷家声”四字。按照之前的介绍,这里的“东谷”指的是玉华叶氏三世祖叶克诚(号东谷居士)。原来,这间屋也是一间叶氏支祠--永锡堂。

当时永锡堂正在修缮中。里面是一个两进一天井构造,比较特别的是:一进为一个两层楼阁,下面为门厅;中间天井,二进地面显著升高,需上五级台阶;天井两侧设有廊庑,搭有简易木梯可上二层楼阁。二进正厅木柱下采用石质覆盆础。大胆估计此祠始建于明代。



正堂上悬“永锡”堂名匾。前有“选元”牌匾,这个功名是清朝对于岁贡、恩贡贡生的独有称呼。

作为一座支祠,永锡堂正堂构架高敞、用材硕大,地位颇为不低。原来此支祠以前主要用于做祭祀礼仪、娱乐和表彰各房功名的场所,我说呢...

接挨着永锡堂,有一个八字木门楼,雕梁画栋,气派豪华。


大门上悬挂“道峰会秀”牌匾。原来此门位于南塘扇形南直边与圆弧的交界,正好面对着新叶村背面的朝山--道峰山,这不一开门就是“道峰会秀”了吗?门后还有一“国戚第”牌匾,看来是出过什么皇亲国戚了。
有序堂,始建于公元1290年,是新叶村玉华叶氏的总祠,位于村子的北端,也是村子的结构中心。新叶村最早的住宅都建在它的两侧;到玉华叶氏第八代时,开始分房派建造分祠,这些宗祠就分布在有序堂的左右和后方。从风水上讲,道峰山主尖下有两个小肩,形如“火”,而木结构的民居最怕的就是走火。建村伊始,叶氏三世祖叶克诚便早已精心考虑,做到未雨绸缪,在有序堂前挖有南塘,达到蓄水救火的目的,也可以有效调节气温。古人的智慧,并不应该简单的一语否定,还是要甄别良莠、有选择继承发扬。

刚称赞了一下,马上就不低调了...炫耀时刻。


戏台采用斗拱抬梁构架,横梁、雀替雕刻有造型各异的夔龙纹。


山墙则采用穿斗式结构。

中间雕刻“百寿图”。

两侧雕刻八仙形象。这幅是何仙姑与铁拐李,两侧饰以夔龙纹。

这幅是汉钟离与吕洞宾。

两边石柱上的雀替、木梁和斗拱雕刻繁复、雕工细腻,造型十分精美。右侧雀替雕刻松鹿鹤,寓意吉祥长寿。

左侧雀替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鹿的口中多了一支灵芝草。

舞台后方两个小门上分别挂有“送往”、“迎来”牌匾;中屏上方悬挂楷体“可以观”牌匾,落款是“民国十四年 夏超”。语出《论语·阳货》第九: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戏台下还有真正江南特色的“菱角桶”,我的耳边甚至马上飘起了民歌《采红菱》轻快而优美的旋律...


虽然菱角在我国分布很广,但是划着采菱桶采菱捕鱼的场景,恐怕还是江浙一带的特色了。下面就结合网上图片科普一番。
这张是浙江湖州德清下渚湖的采菱场景。
这张是嘉兴的。
菱角细节。
一进天井,石条相当规整,排水槽较深。


二进享堂,设有拱形轩廊,前面为两条石柱。

石柱上端以挑梁上架斗拱出檐,雕刻精细,形象生动。挑梁下为一对精美的爬狮撑拱--这次可好了,男女平等,公狮母狮各带两只小狮子。


月梁下雀替雕刻的是人物形象。有老人的一幅我猜测寓意长寿,有书生的一幅应该是祈盼蟾宫折桂。




享堂正中上悬“有序堂”巨幅牌匾。

进士匾,属于新叶村出过的唯一一名进士--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辛未科进士叶元锡。

又一方御赐牌匾,立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大概讲的是对京山王(应该是亲王之类)之孙女下嫁叶希龙为妻一事进行封赏。这估计就是之前看到的“国戚第”牌匾的来由吧...







后面就是天井与三进寝堂。


这里也有一面“黉宫驰誉”牌匾,想来题字者来头不小。


福禄雀替。

寝堂上悬“道学正传”和“功德永馨”牌匾。

“道学正传”,估计说的是玉华叶氏三世祖叶克诚当年兴建重乐书院,延请南宋著名理学家金仁山、许谦、柳贯、章燮等在此讲学的故事吧。这里的金仁山,指的是宋元时期金华学派的四位著名学者,“金华四先生”(亦称北山四先生)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之一的金履祥,而四人也是递相传授的师生关系。其中最年长的何基,师从宋代大儒朱熹弟子黄干(也是女婿),所以金华学派可谓是朱熹嫡传,“道学正传”。


参观完有序堂,沿着门楼正对面的小巷前进。

后面山势稍高起来。



另一文保单位--大门里。


内为两进一天井两层楼阁,大门开在天井窄边。现在还有人居住。


接着往双美堂。双美堂坐南朝北,建于民国初年,是新叶村现存最好的民宅,宅主为村中七大乡绅之一,拥有私人后花园是其最大特点。
外边是八字门楼。


门当雕刻铜钱形,虽不稀奇,却很罕见。

入内为一个院子。屋子为两层楼阁。

院子照墙上写有万字纹底的“福”字;屋前有一个长方形水池,四周有精美望柱栏板。

望柱头雕刻线条简洁的仰覆莲图案。

大门为青色石库门,上书“耕读传家”四字。

门檐上还有简单粗暴的“瓶生三戟”造型。

里面也是两进一天井。

天井中间有一整石打造的太平缸。


典型徽式四水归堂格局。




正厅所摆放的这张百工桌也是屋主人实力的体现。


说好的后花园呢?我并没有找到入口啊...

崇仁堂是叶氏三世祖叶克诚的家祠,坐南朝北,始建于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四进三开间,以过厅堂楼前后相连,总进深达到惊人的61米!其规模不但超过了祖庙,也超过了总祠,是新叶村最高大、最宽敞、最豪华的祠堂。
从正面看,崇仁堂前面留有较大空地,地基明显抬高,彰显其地位尊贵。


一进大门上悬“东谷遗芳”木匾,正是暗指三世祖叶克诚名号“东谷先生”。


大门两侧立有青石鼓一对。

雀替雕刻“鹿衔灵芝”,挑梁雕刻“夔龙献寿”,座斗雕刻成莲花座形...

中间石柱为一对爬狮撑拱。



斗拱、雀替雕刻成精致的花卉,翼板则透雕夔龙纹,一切的一切,都像在做炫技般的表演...


门厅天花雕饰。


二进厅堂台基明显升高。

天井中还摆放有一块练功石,275斤!


大梁雕刻福禄寿三星图案,中间垫板雕刻夔龙,上为波浪纹。


又见秦琼与尉迟恭哥俩。


接着是八仙过海。






“谨慎勤敏”,大明万历年间为武昌府江夏县事叶希朱立。



万历十年(1582年)为孝子叶一阳所立的“孝行”匾。

大清康熙甲寅年(1674年)为磐石卫(今乐清市磐石镇)都司叶可让所立“驰骋海疆”牌匾。

二进天井。二进与三进以廊庑相接,地面相连。



三进享堂,上悬“崇仁堂”三字大匾;再上有御赐“龙章宠锡”牌匾,大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为叶诰文立。


旁边摆放的这些道具,估计是新叶古村特有的三月三迎神祭祖活动中使用的。

四进寝堂。

后天井。可以明显看到寝堂地面再次抬高,位置最为重要,寓意“步步高升”。

主间上悬“和敬”牌匾。


两侧次间里布置有寝室。

蓦然回首,重门叠户之间,时光仿佛穿越了一般...

出村的路上,村子西南角的池塘。

狗狗们又换了一副姿态,夕阳中思考狗生...



最后,以一张网上图片结尾。新叶村,也是一个观赏油菜花的圣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