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县英家古镇与莲花古戏台--贺州行(十)

标签:
旅游历史图片杂谈文化 |
接着转入钟山县。第一站是英家古镇。
说是英家古镇,现在只能叫英家村了,因为英家镇已经并入了清塘镇的管辖。这也是一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以我实地考察的情况,估计能评上这些国字号的荣誉,更多的原因不在于古建,而是因为在这里曾经爆发了著名的英家起义。
1947年,桂东党组织根据横县会议精神,决定于6月5日在英家举行武装起义。4日晚,集中了3个中队50多人枪和几百名群众,在总指挥吴赞之的带领下,从油榨村的白岩塘分成两队进攻英家乡公所和英家粮仓,一枪不发取得了胜利,缴获长枪9枝、短枪4枝,子弹160多发,电话机1部,缴获稻谷3000多担。
英家起义,是1947年广西各地开始普遍起义的第一宗起义,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刚到达英家时,我还是满怀期望的,首先就是因为见到镇上有许多古老的樟树。


很可惜,古樟的旁边并没有古宅痕迹。

镇中心有一口大池塘,背倚青山。当时在镇上吃的午饭,店主一听我是从广东来的,显得异常高兴,原来其先祖是广东陆河来的,算起来也是老乡了。

问了下英家古街的大致方向,开始进村。按介绍,英家古镇位于古道思勤江西岸,宋末明初开始有街,清康乾时期为鼎盛时期,目前仍保存有石板街近千米。恐怕脚下正在走的这一段也得算进去了...

红砖火柴盒房的旁边,逐渐开始出现稀稀疏疏的老房子踪影。


岭南风格标配的灰塑、壁画。



路的转角处,见到一座门楼。这就是英家老街的标志了吧。


门楼右侧墙壁嵌有功德碑记若干,左侧墙壁上则设有面容慈祥、和蔼可亲的土地公伉俪灰塑。

上到二楼,厉害了我的哥,这里居然是一座小关帝庙!桌台供奉关老爷、关平父子和周仓神像,后面墙壁上还有龙王爷塑像,天花板上有双凤朝阳彩绘。楹联为:神灵护宅添幸福,财福临门赐平安。想一想,关老爷子当个武财神也不容易,既要保平安,还要添财宝,妥妥的一岗双责啊...

这一段大约三百米左右的英家老街,就是古镇现存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一段了。当时正在休整中,当然也是向着旅游开发的方向而去了。于我而言,已然没有了什么古韵,自然就谈不上什么游览的欲望了...草草收兵。






接着往南,赶往英家古镇唯一有点看头的建筑--粤东会馆。
粤东会馆,就是之前所说英家起义旧址,民国时期曾经作为粮仓使用。起义成功后,工委同志在这里开仓济贫,数千担谷子一夜之间便成为百姓鼎中之食。

英家粤东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为四合院式结构,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以麻石、琉璃瓦、水磨砖、木头为主要建筑材料。

正间三开间,廊前设石柱两根,两侧次间有石质横梁。

屋脊上有精美彩色花鸟灰塑形象,正中立有宝瓶;封檐板上有浅浮雕花卉图案。





从左侧开始参观。

柱子下面有底座、柱础,雕刻精美的花纹。

横梁有浅浮雕的双龙戏珠,只不过这里的龙是夔龙。

梁上类似于坨墩位置的,是一只造型生动、憨态可掬的石狮子;背上还有石质通花雕花瓶。

雀替雕刻的是八仙形象。

会馆右侧。


会馆前有三级石台阶,两侧矮栏板前端雕刻有石鼓一只。

回到中门。

大门上方石匾阳刻“粤东会馆”四个楷体大字,字体沉稳厚重。


莲花古戏台,位于钟山两安瑶族乡的莲花村,距县城约20公里,始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戏台坐北朝南,平面呈“凸”字形,重檐歇山顶砖木石结构,台口宽7.85米,深5.44米,后台横长12米,进深4.45米,台基高1.73米,前檐高13米,青石砌基。
莲花戏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重檐有彩塑双龙戏珠,二重檐脊则是鳌鱼和宝瓶。

台基为青石砌筑,上面有精美浅浮雕图案。

仰莲瓣柱础。

稍入雕刻凤凰展翅。

戏台正中雕刻双龙抢珠。戏台正面下方为功德碑记。

这条龙腾云驾雾、鳞爪飞扬,好不架势!


功德碑两侧各有人像,应该为禄星。



戏台前柱檐角造型搞怪的爬狮,十分少见。



戏台中间以四根木柱支撑,周边为卷棚飞檐。

戏台前端放置了一对造型精美的石狮。

后台正中屏风有镂空蝙蝠雕花围成圆形镜框,上画歌女手抱琵琶起舞图;两侧屏风皆有通花窗格,上面有蝙蝠和花卉雕件装饰。

与后台相通的两侧小门门额分别有“龙飞”、“凤舞”木雕饰件。

戏台侧面有封火山墙。

戏台屋顶中间有八卦藻井,正中绘葵花图案,八个斜面绘暗八仙图案。

后台部分。

参观完戏台,对面与其相向约50米有另一座古建--龙归庵。龙归庵建于清代,是一个钟山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正面可见龙归庵为三开间。

檐下有简单拱廊,彩绘相当鲜艳耀眼,内容除了花鸟,居然以西游记故事为主。


廊前有木柱两根。


简单的鲤鱼撑拱。与其说是撑拱,还不如说是挂件来的贴切...

八边形石鼓柱础。

大门上有灰塑卷轴书“龙归庵”三字,门联为:华夏几沧桑,庵宇书泽凝新秀;仙佛自燕暇,龙归福地布祥光。

门前有卵石铺就的铜钱图案。

两侧门当石,雕刻一对狮子,旁边还有葫芦和暗八仙图案。

门槛石雕刻团花锦纹。


入内为两进一天井,两侧有廊庑。

右侧廊柱对联为:真武洪法镇妖邪,虔诚祷告恩德深。这是说真武大帝的。

左侧廊柱楹联为:慈恩修善阴公厚,观音慧眼识善恶。这是称颂观音菩萨的。

主间前端枋板书“智月长圆”四字,天花板有彩绘暗八仙图案。

正间供奉观音菩萨和真武大帝神像。后面墙壁有“鲤鱼跃龙门”彩绘壁画。

右侧次间供奉“护世天神”画像。

左侧次间供奉土地公婆塑像。这也算是中国民间多神信仰的一个典型实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