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2019-10-15 11:40:03)
标签:

旅游

杂谈

图片

文化

历史


老实说,作为一个红叶圣地,长溪村如此冷清是我事先并没有想到的。当然,要从我的小九九来考虑,游人少我内心自然是更加酸爽的。作为一个全境旅游的打造者,相比于其他地区,婺源县的西部与西南部则显得有些寂寂无名。经过一番仔细的功课,我还是决心要去填补一下这个空白。

婺源西部的旅游资源,确实不如婺源其他地方来得那么多那么相对密集,主要还是集中在与赋春镇相连着的镇头镇,以丘陵地带为主。第一站是磻坑村。

磻坑村原名蟠溪,是镇头镇冷水亭行政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从赋春镇过来也就四公里左右。北宋初年,陕西宝鸡蟠溪汪姓迁此建村,为表思源之情,取蟠溪为村名。后因婺源乡间,多称呼溪为坑,久而久之,将蟠溪改作磻坑。至南宋初,婺源理坑余姓迁入合居,现在成了村中主要姓氏。

到达村子,前方是一片稻田,有小溪流经。村西边有一簇古樟树,有小廊桥,应该是水口所在。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村子东侧有操场凉亭。整个村庄背靠着连绵的小山。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村西山脚一棵高大的红叶树,似为乌桕;下有小屋,应该是庙宇。我就偷懒了。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水口古樟茂盛,再加上廊桥、小庙,都十分符合古徽州风水营造的特点。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村口小庙宇应该是土地庙。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沿着蜿蜒的河道进村。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到村前河道形成一个分叉。

一条往东贯穿村庄。
河道岔口处的这株古樟,树龄已达800多年了,胸径达2.2米!可惜树身已经在火灾中烧毁了大部,能够坚强地存活下来,也算是一个奇迹了。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一条往北沿着山边流去。有一个说法是:磻,是古代射鸟用的拴在丝绳上的石箭镞。磻坑村正好位于一个“Y”字形河道三角形内,活脱脱就是一枚石箭镞,可谓村如其名;其二,磻坑三面临溪,背倚群山,颇具风水学上“腰带水的典型特征,是一块风水宝地。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沿溪东行,前面见到一个豪华的八字门老建筑。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原来这就是村中的余氏宗祠--秉彝堂。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大门进去是一个院子,后面是高耸的横墙,开有垂柱式门罩。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字匾书“星渚名家”。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门后的结构,立马让我欣喜不已--明显是戏台。为什么如此欣喜?因为在古徽州地区的祠堂中,做有戏台并不不是一件常见的事。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祠堂不算大,仅仅不过是两进三开间。但是中间的天井分了两层,第一层四级台阶,第二层二级台阶。天井两侧为廊庑,因应着地势的高低,檐廊也是分成了两级高度。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到享堂上往下看,戏台的构造就十分明显了。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廊棚的柱础。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戏台两侧各有十级木楼梯可上。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戏台屋顶大梁有精美木雕,上以枫拱出挑。戏台上方梯形梁架是因应戏台的形状布置。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最精彩的还是这个了--戏台中间通道开放部分的方木梁上开有槽孔。知道啥用途吗?没错了,这是一个可以自由组装的活动式戏台。没有演出时台板可以卸下,供祠堂操办各种红白事之时通行。

古人真是太聪明了。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戏台的后台还有木楼梯可上二层。当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啊...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看完了戏台,回归祠堂本身。

享堂两侧廊檐做成垂花门式,梁枋上有精美木雕。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月梁两端以丁头拱支撑,上雕灵芝云纹;普柏枋的木雕就更为复杂一些--上面以卷浪纹装饰,两侧是万字纹与葵花相间的图案,中间则是戏曲人物浮雕。整个雕刻玲珑浮凸、造型生动、雕工细腻,至少于我而言可说是大大的惊喜了...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左侧的一幅。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斜拱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丁头拱的灵芝纹。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这个丁头拱雕刻的是麒麟喜鹊,喜鹊是展翅飞翔的。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这边的喜鹊则是站立姿态的。古人真会玩...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同样也有戏曲人物的,左下方小人拉开的横幅上写着“福如东海”...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享堂前的拱形轩廊。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最后这个不知道怎么定义了。因为只有两进,没有设专门的寝堂,享堂的中堂后壁设有暗格,作为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所以二进既是享堂,也是寝堂。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享堂两侧次间的上方同样做有暗格,应该也是安放排位之所。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看完了余氏宗祠,继续前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横跨小河的房屋之后,竟然还隐藏着一座小石桥,看起来也是古物。小石桥为石平梁桥,一墩两跨。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看仔细了,原来这一座微型桥墩为整石打造,上铺石块,再上架石梁。有点意思...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南边的山脚竹林青翠。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旅行中经常见到这样的标语,很是无语。似乎到处写上标语,就等于做好了事情一样...还是老实干事、踏实干活才能兴家旺吧。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围了一圈的墙,就是为了这口古井。可惜其外观已经被混凝土搞得面目全非。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里面是这样滴...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又是一座新建的廊桥,同样还有古樟的陪伴。看来这里是村子的水尾了。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秋天嘛,哪怕只有几棵红叶树,我也要尽量把最美好的一面呈现给大家...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最后,就是主角登场的时刻了--磻坑奇樟。
感觉是不是有点平平无奇啊?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转过来看,没错,关键在这里--古樟是一座天然的“树桥”。磻坑古樟,据资料显示,树龄已达六百多年,胸径1.6米。树身向对岸横卧,两头生根,形成一天然树桥,从前村民可沿树干步行过河。更加奇特的是,桥上另长了五侧枝,高度也都超过了10米,如母抱五子、十分温馨;后兜部又寄生一棵糙叶树,与古樟枝绕叶叠、相生相伴、浑然一体,谓为奇观。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现在,古樟桥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是该好好颐养天年了。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事实上,冷水亭村还有一个重要古迹--西汉长沙王吴苪墓。吴苪据说是吴王夫差的后代,也是刘邦登基后唯一躲过屠刀、得以善终的异姓王,其墓地位于冷水亭村对面的鸡山之上。当时问了几个村民都没有结果,一路上也没见到有什么路标指示,只能作罢。
离开磻坑村,往西南约两三公里,到达第二站--镇头镇阳春村。这里已经非常接近镇头镇政府所在了,算是镇中心位置吧。
村子外围,先来点田园风光。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村中古建存留不多。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所以,主角就更加鹤立鸡群般显眼--阳春古戏台。这是在街道边所见到的,戏台的背面。
由于街道很窄,角度所限,无法拍摄正面照。但是一点很明显,这是一座豪华的徽式五凤楼。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多层斗拱出挑形成状若展翅的飞檐,梁枋栏板木雕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栏板两侧为灵芝图案,中间是凤凰牡丹,寓意富贵吉祥。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下额枋雕刻双狮滚球,两侧灵芝;上额枋中间刻“福”字,两侧为铜钱图案,寓意福禄双全;上面为双凤牡丹,普柏枋雕刻灵芝云图案。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戏台底下好乘凉,看把你美的...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当然我的目的可不是捉鸡了,而是...戏台下还隐藏了一对抱鼓石!而且,鼓石之间还有约五十公分的门槛!
这个就比较好玩了。虽然没有任何资料提及,我还是很确定一点,这座五凤楼原来是一个祠堂的大门!外面的戏台这部分很可能是后来改动的。要知道,在古徽州,徽式五凤楼几乎就是豪华的代名词,也主要用于祠堂大门。抱鼓石也证明了这一点。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戏台上方是拱形轩廊。大家注意一点,轩廊左侧有四个户对!这就更加证明我的观点的合理性。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从另一边再看一次。五凤楼门楼面阔五间,两侧是砖雕八字墙,中间三开间就是五凤楼木质大门部分,轩廊、门当、户对,一切都标准得不能再标准了。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进村,寻找道路前往戏台正面。
村中所剩不多的老房子,开有八字大门。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路边还可以看到一对正八边形旗杆石,上刻“亥贡元”。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这块居然被修进墙里面了...旗杆石的存在,一般情况下证明祠堂就在附近。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耶,终于可一睹古戏台正面了...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同样的院墙内,另一端就是方氏宗祠。门前竖有两根木旗杆。

阳春方氏宗祠(含古戏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婺源宗祠其中的一个。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还是继续古戏台。阳春古戏台,始建于明代,三开间,为大木榫卯组合建筑,外观呈现典型徽式五凤楼建筑样式。戏台高约1.7米,前后台面积约50平方米;整个戏台(含屋顶)宽10米,进深7米,高8米,占地近80平方米,由8根方柱、26根圆柱共同支撑。戏台前一侧设有简易木楼梯。

按照这边的结构,我怀疑跟磻坑余氏宗祠一样,阳春戏台也是一个组合式活动戏台。(后来查到了资料,我居然蒙对了)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结构与背面相同,不同的是木雕。下额枋雕刻的是戏曲故事人物,上额枋为双龙戏珠。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次间额板的主角变成了仙鹤,内容可分为松鹤延年、鹤戏莲花,都是祈求长寿的。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博风板精美的花卉雕刻和雨梗墙的灵芝纹砖雕。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两边接头处还各有一个鳌鱼首。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最令人赞叹的,莫过于戏台正中的八角斗拱藻井了...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戏台底部构造。可以感觉中间留有通道。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登台喽...

戏台的后墙前有太师壁,左右两侧为出入戏台的场门(按明代传奇戏剧的要求,设置了八个门),可供演员同时出入。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挂落下方卷草纹,上面是万字纹,中间雕刻了一个大大的龙脸。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戏台两侧稍小的长方斗拱藻井。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各种过门,各种图形精美、雕刻细致的冬瓜梁。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最外间,也就是八字墙后方的房间,是演员化妆休息之所。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走到戏台的后台,也就是刚才在外街见到的部分。

拱形轩廊。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瓜柱下设莲托,叉手雕成象鼻状。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抱鼓石凸出台面的部分,显得十分奇特。中间这部分台板应该是可拆卸的。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莲托,雕刻的不是莲,而是灵芝纹。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丁头拱同样是灵芝挂帅。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看完了戏台,接着就是方氏宗祠。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按照老牛之前的分析,现在看到的其实就是祠堂的第二进--享堂。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前面同样有拱形轩廊。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里面是五架梁构造。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但廊前这两个正八边形柱础就很异类了,居然是木头雕刻的!确实罕见啊...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廊下刻满万字纹的鳌鱼形撑拱。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这莲托,雕刻精致的花儿是葵花吧...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三进。入内为天井,两侧设廊庑。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寝堂三开间,中间明间为寝室,两侧厢房。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精雕细琢的柱础。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寝堂内部为穿斗式构架。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戏祠堂平时不开的。图中的老者就是祠堂管理员,打电话专门请来开的门,十分感谢!还有边上透露信息的热心小妹,谢谢你!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再次回味,阳春古戏台,五凤楼的余韵依然...
磻坑古樟与阳春古戏台--秋行婺源(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