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2019-03-03 18:38:47)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杂谈

图片


渔梁古村,位于徽州古城东南约一公里处,中国传统村落。在古代,渔梁是徽州城的重要水路码头之一,徽州与杭州、南京、上海等外界的联系全靠新安江这条唯一的黄金水路。渔梁村因紧靠新安江而应运而生,成为当时徽州最繁华的水运商埠和商业街区,曾经是商人、水手、脚夫云集之处,也是各类货物的中转之地。辉煌一时的徽商抵钱塘、下扬州都要从这里起步,堪称徽州商人“梦开始的地方

这也是我第二次来到渔梁,同样又是来补课了。三年前重点放在了渔梁坝,竟然忽视了渔梁古街,没有认真看完。出来混,始终是要还的...这不,I am back!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渔梁景区的西门其实离徽州古城很近,步行也就十分钟的样子。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这段依山傍水的石板路,就是著名的“新安古道”。
新安古道,从古城南门起,沿练江而行,穿过繁华古商埠渔梁镇,通向渔梁坝下游的水埠码头,全长约1000米。沿江的矮石头栏杆又称“张公堤”,据说是百姓为了缅怀明代主持修建此堤的县令张公涛而命名。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此次遇上了大雾笼罩,江面几乎全都看不见。前行不远,一个亭子前有几方碑刻。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残碑,只剩下了顶部“本府正堂龚示”与双凤朝阳图案,恭示内容就不得而知了。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放生池”碑。看来此地旧时是一个放生的场所。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这块石碑则相当于一块禁碑,在放生池捕捞可是要遭到重打三十大板外加监禁一个月的惩罚...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李白问津处。稍后详解。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下有石阶通向江边。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莫非这就是李白问津之处?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继续前行,路边有依山而建的“白云禅院”。禅院采用徽式建筑,也算是一齐了。

白云禅院,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白云禅院枕山、环水、面屏,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后壁山崖裸露,岩石嶙峋,间以细泉滴露,俨然一幅天然立体的山水画图,吸引了众多明末清初画家在此居住作画,最为有名的当属新安画派的代表人物渐江。现建筑为

渐江(1610-1664年),俗姓江,名韬、舫,字六奇、鸥盟,为僧后名弘仁,自号渐江学人、渐江僧,又号无智、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是新安画派的开创大师,和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为“海阳四家”。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再往前,浓雾中一个三角亭子隐约显现...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原来,这才是正宗的“李白问津处”。
这都来源自一个传说。据宋《太平广记》记载,唐天宝年间,诗仙李白在洛阳“同华传舍”看到许宣平的一首题壁诗:“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闲来饮碧泉。樵人歌垅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即惊赞其为“真仙人诗也,十分之仰慕。后来,李白去宣城访友,游罢静县桃花潭,告别汪伦之后,立即动身来歙县寻访许宣平。李白沿新安古道来到渔梁古镇,只见江边停泊着一艘破船,船头老翁神态飘逸、仙风道骨。然而寻人心切的诗仙并没注意到这一切,他上前作揖拜问:“请问许宣平先生家住何处?”老翁捋胡微微一笑答曰:“门前一杆竹,便是许翁家。李白听后照直而去,前行不远恍然大悟:“门前一杆竹,不就是船头一只笔直的竹竿吗?老人家定是许宣平了。回头再找,老翁和渡船早已不知去向。诗仙访隐士,却失之交臂,正所谓:“许士已乘黄鹤去,此地空留问津处”。李白失意之际,也赋诗一首:“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索,倚杖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
后人便在此修建了李白问津亭以作纪念。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过了问津亭,这才正式进入渔梁古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高大徽式建筑。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原来这叫“忠护庙”。

忠护庙,又称九公庙,始建于清初,供奉汪华第九个儿子汪献。据记载,“汪献早逝无嗣,宋封其为忠护侯,淳熙年间郡人念公爱子,特为立祠。因祠颇着灵异,古代舟行浙江者必祀之。”忠护庙占地面积124平方米,三进三开间,面阔10米,现仅存主院。大门有八字照墙,砖石结构门坊。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上端有“敕封”篆字匾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下面是“忠护庙”隶书匾。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江边一派渔家繁忙景象。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渔梁古街的铺设?

街道中间用鹅卵石以规整的鱼鳞图案铺设,两边以石板镶边,俗称鱼鳞街。据说整个渔梁村中间高两头低,形状就像一条缓缓游动的大鲤鱼。

左边有高大门罩的是“思政堂”。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思政堂建于清初,是一家商贾门第。门罩砖雕是其最大建筑特色,采用了徽州镂空立体砖雕手法,人物故事情节栩栩如生。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门罩左右侧下端各有砖雕狮子一只。比较好玩的是,无论左边的公狮子还是右边的公狮子,都各自带有一只小狮子,实现了男女平等;同时,生二胎也顺应了国家号召,觉悟不错。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门罩上坊雕刻以花鸟、蝙蝠为主。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砖雕的坨墩,方寸之间仍能辗转腾挪,人物故事栩栩如生。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最后是下坊,雕刻的是三国演义故事人物,寓意要重德重义。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老街的房子基本为旧式门板店面重楼挑檐,鳞次栉比,古韵浓厚。其最有特色的一点是“亦店亦宅,有前店后宅式,前店中坊后宅式,下店上宅式和坊宅混合式等等,这与其商业特色是密不可分的。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整个村子以条渔梁古街为主脉,两边深巷密布,就像鱼骨架一样。

这条小巷子通往江边的渡船头。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马巷。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程正兴花炮业,卖烟花炮仗的。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元和堂”药号。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不远看到一座亭桥-狮子桥。

狮子桥,始建于唐代,原名“施氏桥,由最早居住渔梁的施姓家族所建,后取谐音“狮子桥,以示吉祥如意。该桥下为单孔石拱桥,上面有桥亭与过街券门相连接。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这位大哥不知啥事乐成这样,也许是渔梁的生活太过写意了吧...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两只不愿早起的懒猫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狮子桥上游,往上可以走到昌歙线公路。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下游有石级可下到江边。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从下面回望狮子桥,桥拱高耸、造型美观。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此处江边就是著名的“渔梁八景”之一的“练溪钓隐”。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从江边重新拾级而上,依山临江而建的院落景致绝佳。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练溪钓隐”的隐字写成了影,太不走心了...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重回狮子桥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恒复兴”烟行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再往前,就到了巴慰祖故居,安徽省级文保单位。故居位于中街,坐北朝南,占地1188平方米,三进三出四天井。前进为客厅,清代建筑;中后进为居室与书房,明代建筑。巴慰祖故居也是渔梁村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民居。

巴慰祖(1744-1793年),字予藉,一字子安,号晋堂,一作隽堂,又号莲舫,徽州歙县渔梁人,清代中期著名篆刻家。其篆刻深得汉印精髓,有《四香堂摹印》、《百寿图印谱》存世。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来得太早,门还没开,只有在外面看看。此宅已经巴氏后裔精心修缮,现做“巴慰祖故居博物馆”,里面摆放有康熙帝送给巴慰祖爷爷的“莲淑长春匾额和乾隆帝赐予巴慰祖的“星璨南天匾额,十分珍贵。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门罩砖雕也是一大看点。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门额花边部分雕刻团花锦纹,间有喜鹊与仙鹤图案。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两侧垂柱自上而下雕鹊上梅枝、麒麟和狮子图案。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屋檐上的小麻雀,两连拍...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坊间有四个砖雕“狮子滚球”坨墩。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笼中鸟。你们真的是爱鸟么...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此宅门口挂着“巴道夫运输过塘行匾,也是一座典型的前店中坊后宅式建筑,主要经营茶叶兼营其他杂货。“巴道夫当然是主人家名字了。“过塘行”,意思是货物中转批发店之意。

老牛还以为这是家搞水路运输的商行呢,汗...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姚家巷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同样通往江边。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渔梁村的老房子保存之好有点出乎意料。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又到雾气弥漫的江边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这座有马头墙的建筑从外表一眼就可判断是祠堂,果然,姚家祠。外表明显被改动过,门廊的墙是后来加上的。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大梁雕刻“双凤朝阳”。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两端立柱有爬狮撑拱,破坏严重。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门前晾着梅菜干。一般人印象中,梅菜当然是广东梅州特产。其实不然,我去过的大部分山区地方,百姓都有晾晒菜干的传统,所以这应该说是中国人的传统吧...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重回渔梁街。立即见到一座祠堂--崇报祠,现做渔梁坝博物馆。

崇报祠,又称坝祠,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三进二天井,是为缅怀修建渔梁坝的有识之士而建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大门为石库门,门额刻有“崇报堂”三个楷书大字,小字分别为“光绪壬寅冬月立”和“闽中黄曾源敬书”。黄曾源为时任徽州知府。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内厅上悬“水聚徽盛”额匾,为知府朱延梅书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徽人外出经商,靠的主要是水路。水为财气,故有“水厚则徽盛,水浅则徽耗之说。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二进享堂,挂“崇报立达”匾,亦为知府、福建人黄曾源题于光绪三十一年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享堂前天井左侧立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的重修渔梁坝题名碑和严禁货物上坝的禁碑各一方。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另有一块残缺的禁碑。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三进寝堂,堂匾为“功垂千秋”,祠内供奉汪华、宋济、袁甫、赵希愬、张祯、陈理、彭泽、朱廷梅等历位徽州长官排位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再往前,就走出古街,来到一个小广场。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后面的就以三年前的照片来补上。
这是从渔梁景区东门进入看到的景观。重檐歇山顶的方亭名叫“仰高亭”。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远处可以看到紫阳桥,对面是张家坞。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休闲广场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古街东边入口,有石阶可下到渔梁坝。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沿河滩边行走。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镇的民居皆依江而建,下面有石头堆砌的基础,也有些做成了吊脚楼。

红色的水草。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有点像贡多拉的小船。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百步石梯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憨憨的小土狗,永远是我镜头下的最爱...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壮观的渔梁坝横亘于眼前。

渔梁坝,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也是徽州地区古代最著名的水利工程,素有“江南都江堰”的美誉。据考证,早在隋末唐初(公元618年前后),人们就曾在此垒石为坝;而这项工程的带领者,就是我之前在古徽州的帖子里多次提到的一个人--江南汪姓始祖、“越国公”汪华。汪华徙新安郡治于歙县,并筑坝截流,为水上军需民用。汪华这个人可真不简单,隋末天下大乱之际,为保境安民,汪华起兵统领了歙州、宣州、杭州、饶州、睦洲、婺州等六州,建立吴国,自称吴王,不但保证了这一地区相对的和平安定,也极大促进了当地各民族之间融合;武德四年,为了促进华夏一统,汪华又审时度势,不计个人得失,说服文臣武将,主动放弃王位,率土归唐,从而也避免了生灵涂炭,确实是一位大智者,死后被唐太宗赐谥忠烈。此后,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袁甫复指挥江东,乃委派本州推官赵希恕督办渔梁坝修建事宜,得闽工甚精,开始凿山取石;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尽去坝心灰沙,成为全部砌石的重力滚水坝,此后又曾多次修茸;明万历三十三年(1670年),重建渔梁坝,有修坝记事碑可考。据此,渔梁坝前后历经1400年历史,属古代石质重力溢流坝。


渔梁坝,2001年被评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坝整个坝长143米,底宽27米,顶宽4米,坝上下水位落差约2.9米,横断面呈不等腰梯形。坝面偏南设置左、中、右三道水门(泄洪道),全坝自北向南依次降低,左边水门长年流水,中、右水门则既防涝又防旱因此江水大部分时间从南方流下,设计十分科学、巧妙合理。坝身全部用清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坝面采用花岗岩石料,每块石头重达吨余。它们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 巧妙,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这种石质的插钉称为“稳钉,也称元宝钉。这样,上下层如穿了石锁,互相衔接,极为牢固。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石锁连锁,这样上下左右紧联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实渔梁坝。

 

渔梁坝的建成,将练江水分为上下两段,上游水位较高,可保证古城区生活生产用水;同时,水流相对平缓,也利于摆渡以及下游的水路运输,为徽商外出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上坝细观:条石之间以石键相连,还有竖向的石钉,十分牢固。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坝上这些就是徽州地区著名的摇橹船了。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古镇居民仍然日复一日在江边清洗衣服,似乎岁月从来不曾改变...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思考狗生的小土狗...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从侧面看,又像是一尊狮身狗面像。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可以一览江边美景的客栈。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最后,来几张从对面紫阳村高处俯瞰的渔梁坝美景。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渔梁古村与渔梁坝--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