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赣州古廊桥

(2018-07-20 23:59:54)
标签:

历史

旅游

文化

杂谈

图片



廊桥,在赣州虽然不是稀罕玩意,但数量其实并不多。之所以单独列出来,是因为赣州廊桥量虽不多,但胜在质,这其中包括了三座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甚至有些桥构思巧妙、造型独特到几乎是孤本。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个究竟。


第一座,信丰玉带桥。

信丰县是著名的中国脐橙之乡,位于赣州市的正南方向。信丰玉带桥位于距信丰县城约四十几公里的虎山乡中心村,现在位置略显偏僻,好在百度地图上可以找到,离高速出口也不远,停车后还要步行几百米小路方可到达。

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桥亭歇山顶的飞檐翘角了。

赣州古廊桥

走到桥头,终可一睹全貌,这座美丽的廊桥是弯弧形的,如一条玉带横跨于滔滔虎山河上,据说这也是“玉带桥”名字之来由。

信丰玉带桥,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据说为当地富翁余凤歧募资建成,最早叫凤歧桥”,为三墩三孔石拱廊桥。下部为桥墩与石拱,花岗岩条石砌筑,桥墩迎水面做有分水尖;上部桥廊盖部分为砖木结构,廊屋高3.2米,分为23();桥头两端和中部建有三个歇山顶桥亭,两边高4.2米,中间高4.6米。桥身呈弧形,弧长81.8米,弦长74.44米,弧弦最大距离为10.84米,桥面宽3.8米,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古有诗云:“远近闻名玉带桥,两岸峻峰入云霄。奔腾河水泻千里,玉带飞镇两山腰”,就是对玉带桥的崇高赞誉。

 

玉带桥是江南现存最长的弧形廊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赣州古廊桥
虎山河正好于山谷之间穿过,据说古时其水势甚大。对面山坡有观景亭。
赣州古廊桥桥头对联是“赣粤联姻牵玉带,商贾如云跨长虹”,十分应景。在生产力十分低下、交通落后的年代,玉带桥是信丰通往广东兴宁、和平的交通要道,对促进赣粤经济文化往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赣州古廊桥

桥头立有关于修建玉带桥的民间传说的石碑。据《信丰县志》记载县东南赣粤交通要道,有条虎山河奔腾咆哮,水急浪高,渡客和行李掉入水中的事时有发生,村人余凤岐每念及此,不觉惊叹流泪,于是他决定在这河上建座大桥。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一个和尚对他说“今年八月十九日是黄道吉日,你就这天开工吧,到那时河里有几个大红鸭浮起的地方可以做桥墩。老和尚一本正经地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走了。余凤岐满腹狐疑。等到那天,河里果真浮起几只红鸭来,余凤岐兴奋之余,就按照老和尚的意思,请了能工巧匠展开兴建工程。动工两月,料尽财竭,余凤岐便把家里的牛、猪、鸡、鸭、粮食、田地、房屋都拿去卖掉,但钱还不够用。因此,他只得忍痛把独生儿子卖去,叫妻子四方乞讨以集资建桥。虽如此,桥还是无法竣工。余凤岐心如火焚,万分惆怅,他再次攀登香山去求助那个和尚。和尚告诉他:“靠自己的力量做不起,何不仿效我筹建寺之法?余凤岐知道这办法就是“苦行,于是制作了一副几十斤的锁链给自己戴上,似苦行僧三步一跪,五步一拜径向隘高古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很快隘高人被其精神感动了,纷纷捐钱捐物,大家齐心协力,这桥很快就落成了。相传,余凤岐宿愿己偿,次日便仙化到南安府戴员外家再世。然而他一生下来就日夜啼哭,搅得家人坐卧不宁。可是奇怪,当一个讨饭婆荡到戴员外家门口乞讨时,这孩子却转哭为笑,员外只好把这女人收留下来抚养他,三岁孩子便能与大人语,很得员外喜爱。员外询其为何见讨饭婆便不哭,他把前世在信丰修桥的经过诉说一遍,原来那讨饭婆是他前世之妻。十八岁时他高中状元。后来,民间为纪念他修桥的事,便将此桥命名为“余戴桥。又因此桥犹如玉带之飘浮于水上,后又改名“玉带桥

 

虽然只是传说,但余凤岐造桥所体现出来的传统美德与崇高人格,两百多年来一直在客家人民口中传颂,修桥的故事可谓是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赣州古廊桥
入桥,可见桥面为卵石铺就。
赣州古廊桥
三个船形桥墩,其中一个靠近岸边,有保护河堤之用;另外两墩立于骤弯直下的激流之中,石墩高出水面5.7米,拱跨14.3米。
赣州古廊桥

虎山河风光。远处的高架桥属于粤赣高速。

赣州古廊桥

桥廊结构也是与众不同。青砖砌的柱子,上搭厚木板与青砖相间作为梁架,最上才是木构屋顶。两边有挑檐瓦盖风雨板,桥身设有青砖护栏,柱间有木条长凳供行人歇息。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桥身中部的桥亭屋顶。

赣州古廊桥

神龛供奉的是观音菩萨

赣州古廊桥

旁边有石刻余凤岐画像。

赣州古廊桥
很快过了桥
赣州古廊桥
爬上适才看到的小山坡,从高处欣赏玉带桥雄姿。古今桥梁交相辉映,令人倍感唏嘘。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个人觉得,玉带桥绝对可入选最美廊桥前十位。
赣州古廊桥
上观景亭看到的景象:当真是玉带横波,美不胜收。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走下来往桥上游处观赏。
赣州古廊桥
三个船形桥墩迎波矗立,三个桥孔圆如半月,赏心悦目。
赣州古廊桥
最后再感受一下这如弓弦舨的弧形廊桥。
赣州古廊桥

第二站,看安远永镇廊桥。
永镇廊桥,位于安远县城西几公里远的新龙乡江头村。说来也巧,此桥其实就在玉带桥东面十几公里处,离得很近。沿着县道一路往江头村开,很容易就在路边发现了廊桥的身影。
赣州古廊桥

永镇廊桥,始建于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比玉带桥早近一百年,桥长38.5米,宽4.33米,桥面距正常水位8米,为一座两墩三孔木伸臂梁廊桥。桥的两头各有砖房一间,中部有小杰阁一间。据当地老人讲,古时永镇桥边的古驿道是寻乌与安远通往信丰、赣州的必经之路,更是唯一的交通要道。原来没有桥,商旅和居民来往只能涉溪通行,甚为不便,非常危险。一代高僧欧阳融六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便发动当地的客家人,集资募捐架起这座木构廊桥,让南来北往的客人能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

永镇廊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赣州古廊桥

桥墩为船型,前为分水尖,后部上为长方形桥台,上面架设杉木伸臂梁。

赣州古廊桥
侧面可见桥身两边设有风雨挡板,内有木栅栏。
赣州古廊桥
桥面为木板铺就
赣州古廊桥
桥身内部,抬梁穿斗全用上了
赣州古廊桥
中部神龛空置。
赣州古廊桥
桥外风光
赣州古廊桥
山清水秀
赣州古廊桥

从下游处欣赏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近距离感受分水尖之“尖”。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木伸臂梁构造

赣州古廊桥
最后,靠近河道再来一张,永镇桥高高耸立、卓然不凡。
赣州古廊桥

第三座,定南初石桥。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介绍顺序,还是有根据的。据资料记载,历史上,南迁的客家人,大多沿着赣粤古驿道,从赣州方向南下,进入定南,跨过赣粤两省的界河柱石河,进入粤地。如果一大早从柱石桥出发,一路向南,大约傍晚时分即可到达广东和平县的林寨镇。林寨扼守赣粤古驿道,是“水陆联运的交会处,也是军事、交通和商贸重镇,无论是行人还是马匹,都需要在此休整补给。然后,从林寨开始,赣粤古驿道的陆路就此结束,改走水路:沿浰江顺水而下,进入东江,再前往珠江流域。多少年来,这条古驿道是古代中原进入岭南最便捷的线路之一,如今的赣粤高速、京九铁路两条国家大动脉,也与这条古驿道平行而过。有人据此推断当年客家人南迁的具体路径,即赣州--信丰经玉带桥--安远经永镇桥--定南经初石桥--广东腹地。而初石桥,恰好是赣粤古驿道赣南境内最后一个节点。
初石桥,又名柱石桥,位于定南县鹅公镇柱石村。在定南的版图上,曾经还有个柱石乡。这里的“柱石”其实源于“初石,因为在客家话发音里,“”与“初”是相同的。柱石村距定南县城38公里,南连广东省和平县。初石桥是当年赣粤古驿道交通要冲,建于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距今已有145年的历史。初石桥长16米,宽5米,因为它是定南县最早建造的单拱石桥,故名“初石桥。可以想象,以桥得名,无论是以前的柱石乡还是今天的柱石村,以前的名字都应该是“初石二字。解放后改名“柱石”,取的是人民政权坚如柱石之意。

进入柱石村的骑楼商业街,卵石铺成的街道,这也是古代赣粤古驿道的一部分。
赣州古廊桥

桥在街道右侧,门额名字又写回了“初石桥”。

赣州古廊桥

廊屋顶采用简单的抬梁构架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桥中部有四根柱子,支撑上面的楼阁建筑。桥两边有木栏杆。

赣州古廊桥

中间有神龛供奉“七仙娘娘”。这个我是第一次见,查了资料,原来就是董永他媳妇--七仙女,王母的女儿,受教了。当然,拜祭七仙娘娘应该在七夕节了。

赣州古廊桥
沿河的这些土石楼房以前就是豪宅了
赣州古廊桥
有一楼梯可上去。很可惜,中部楼阁与楼梯现在都改成混凝土结构了,原貌不复。
赣州古廊桥
上去
赣州古廊桥
原来二楼是“万寿宫”,供奉道家四大天师之一许真君的。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观音菩萨居然赫然在列
赣州古廊桥
有意思的是,供桌上刻有抽象形状的“福寿禄”三字
赣州古廊桥
再上是一个丁字撑小楼阁
赣州古廊桥
从桥上看初石河两边美景
赣州古廊桥
下桥,下游处看桥全貌,可见该桥为单石拱楼阁式廊桥,中部二层有楼阁,三层则是八角塔式建筑,造型可能是独一无二了。
赣州古廊桥
塔身匾额刻有“万寿楼”三字,与万寿宫相对应。上部以砖斗拱出挑,塔顶有葫芦塔刹。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第四座,龙南县杨村太平桥。
这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座古廊桥,不为别的,就因为其造型另辟蹊径,优雅别致、古朴苍劲而又浑然天成。上图大家先自行体会。
赣州古廊桥

杨村太平桥,位于江西赣州龙南县杨村镇车田村,横跨太平江上,是一座造型独特的双重石拱桥。关于太平桥的来由,说来还有一段故事。据传,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春,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南赣巡抚王守仁率官兵进入龙南太平堡,镇压太平农民起义后接着又镇压广东三利农民起义。回师赣州府途中,王守仁在太平堡水口岭处建太平桥以示天下升平。桥成,桥下游十余米处突然显现出一块巨大的奇石,形同卧伏的水牛麻(母)。一到晚上,水牛麻便去广东连平州寻食禾麦。至清道光初,一风水先生说:“神牛在桥下,必往外地爬,神牛在桥上,保得太平旺清朝嘉庆至道光年间,村民们便按照风水先生的吩咐,以族正赖懋杰为督理,广为集资,兴师动众,鸠工建筑,在原桥下游100米处重建了一座太平桥,即现在的太平桥,并将原桥拆毁又精雕一只水牛与水牛麻配对,至今仍置放在车田村老围门口。

这里的王守仁就是儒学史上的又一大师王阳明了。在王阳明和他的弟子们的努力下,自此赣南地区“市民亦知冠服,朝夕歌声,达于委巷,雍雍然渐成礼让之俗矣。”可以这么说,太平桥带给龙南人的,不仅仅是久乱不治之后的安宁生活,更为重要的是一场精神教化的开始。

 

赣州古廊桥
百看不厌。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往回走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走近点观赏,可以看到太平桥是一座两重四拱廊桥,桥全长达50米。
下层为两孔三墩石拱桥,拱券和桥墩下部为花岗岩条石砌筑,上部为不规则形状的花岗岩石块,以桐油、石灰、红糖、糯米浆为灰浆砌筑而成,两拱跨分别为11.9米和12.9米,拱高6.2米。
上层为一个砖木结构的四通凉亭。正面是牌坊式门楼,中间开有一砖拱券门,孔跨2米,墙厚1米;侧面是仿徽式马头山墙的五坡飞檐式砖拱结构,拱跨径8.4米,高8米。桥身两旁有矮护栏。整座桥四拱重叠交错,飞檐翘角,与周围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显得格外俊秀、挺拔。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转到桥身正面,牌坊门楼门额上有“太平桥”三字,系重建太平桥的督理、族正赖懋杰所书。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小拱之中见大拱,构成美妙的曲线图案。

赣州古廊桥

廊亭屋顶系木瓦结构,雨水沿着拱形屋顶从正面牌坊门上方两侧屋檐流出。

赣州古廊桥

桥墩的分水尖

赣州古廊桥

过桥到另一侧。

赣州古廊桥

另外一边的上游处看,绿树掩映之中的太平桥更显灵秀。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这个拱券与倒影合起来也是一轮满月,感觉不比婺源祭酒桥差。

赣州古廊桥

360度美得无死角,不怕一看再看,不怕放大局部观看。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走往另一边的下游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不愧是廊桥中的高富帅啊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当天下雨,路面都是黄土

赣州古廊桥

最后给心爱的昂小胖与太平桥合影留念。

赣州古廊桥

第五座,石城县永宁桥。

永宁桥,位于赣州市石城县高田镇岩岭管理区上柏昌水口,横跨上泊溪之上。据《石城县志》记载,该桥桥身始建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村中熊氏族人为祈求平安,将桥命名为“永宁桥,迄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桥头的这间歇山顶小屋是关帝庙,正门为八字形。

赣州古廊桥
内祀关帝像
赣州古廊桥
永宁桥头。可见廊屋上盖为歇山顶。上部廊屋建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为方便过往村民躲避风雨、歇脚乘凉,熊氏族人于桥上增建亭阁、桥廊。

永宁桥为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赣州古廊桥
内部以穿斗式为主。路面为卵石铺就,两侧有木挡板、栏杆和条凳。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桥中部神龛。据说以前也是供奉关帝爷的,现在空置。中部上方有歇山顶杰阁一个。
赣州古廊桥
扇形透窗
赣州古廊桥
永宁桥对面桥头的古树。
赣州古廊桥
终于看到永宁桥全貌
赣州古廊桥
桥中部石拱券上方石块刻有桥名“永宁”二字。
赣州古廊桥
爬上对面的小山包上俯瞰,可见永宁桥下部为石拱,中间拱券部分为青色条石砌筑,两边为不规则花岗石;桥屋顶为歇山式,中部有歇山顶杰阁一座;两侧有木围板遮风挡雨。整桥30米,宽5.3米,拱跨达10.6米。
赣州古廊桥

往下游走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从下游观看,永宁桥更显得英姿勃发。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从上游看,平缓的河水上,古桥变得柔美秀丽

赣州古廊桥

中部杰阁放大图:木挡板开有三个透窗,中间是圆的,两边为扇形;二层杰阁还开有窗户,估计搭梯可上。

赣州古廊桥

本来,赣州古廊桥还有一座--南康永安桥。由于还没去过,无法介绍,干脆就拿最近看过的抚州的一座廊桥来补上吧。

第六座,抚州市广昌万寿桥。

万寿桥,又名花桥,位于广昌县赤水镇塘坊乡,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21),横跨塘坊河上,桥长24米,宽5米,高7米,为一座两墩三孔石拱廊桥。据广昌县志记载,此桥原为木桥,是古代广昌十景之一。后因屡遭水患毁坏而改为石拱桥。(桥长都是官方资料,实际考察觉得有误。有资料显示该桥单拱跨径为13米,这个数字与实际所看比较吻合。所以按正常估算,该桥实际长度应该在50米左右)


远眺万寿桥雄姿。这座桥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高。

赣州古廊桥

走近万寿桥,可见桥身明显高于两岸许多,边上有石砌斜坡梯坎方便上桥。这桥的过水能力绝对是杠杠滴...

赣州古廊桥

桥下部为两墩三孔石拱部分,由于采用了薄拱,更显宏伟美丽;上部为砖木结构廊屋,中间有一个杰阁。

赣州古廊桥

桥头斜坡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桥头为马头山墙,拱券门门额有“万寿桥”名,寓意此桥与当地都能长久太平安康。

赣州古廊桥
上为抬梁构架,地面为石板铺就,长廊两边有广昌风光图片展览。
赣州古廊桥
桥身中部有观音亭,上悬有“礼义杆橹”四字。原来,万寿桥所处为塘坊村里村,村中唐氏先祖于唐代咸通二年(公元861年)由南丰朔抚河而上,定居于此,迄今已历1200多年。该村民风淳朴,尚学崇礼,素有“诗礼名乡、礼义杆橹之称。
该村还保存有不少明清古建,有兴趣的可一并探访。
赣州古廊桥
观音像
赣州古廊桥
对面开有六角窗
赣州古廊桥
观音亭上方的“龙凤呈祥”藻井。
赣州古廊桥
塘坊河下游景致
赣州古廊桥
过桥
赣州古廊桥
船型石桥墩的分水尖上面做成鸟头形状。
赣州古廊桥
桥边有“三圣庙”一座
赣州古廊桥
这是何方神圣?搞不懂...
赣州古廊桥
从上游处欣赏万寿桥
赣州古廊桥
广昌,无处不在的荷田
赣州古廊桥
再度不能免俗
赣州古廊桥
莲叶何田田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杰阁为歇山顶,屋脊上有葫芦宝瓶。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民间传说,塘坊廊桥在建好数年后的一个农历七月初七之夜,有一对年轻人在桥上相遇,见有许多喜鹊在桥上栖息盘旋,认为是吉祥之兆,遂结为连理。塘坊廊桥因此又被当地百姓称为七夕鹊桥,花桥。近200年来,这一方的百姓在婚庆时节,仍然保留着结婚花轿必须从桥上吹吹打打通过,并进到廊亭中参拜观世音菩萨的婚俗。

赣州古廊桥

赣州古廊桥
万寿桥正面照:高大威猛、气度不凡。
赣州古廊桥
分水尖正如一只展翅的水鸟迎波矗立。
赣州古廊桥
最后,爬上桥边的小山观赏
赣州古廊桥
一片碧绿的莲田之中,万寿桥正重焕英姿、放眼未来...
赣州古廊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