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历史文化图片旅游 |
离开“清吸旴源”船屋,开始游览古镇的东边部分。
沿东边巷子北上。驿前古镇的巷道很多,想要看全必须多走几圈。


长弄古井。此处为赖氏上窝支正德公房与梅村何氏在明中后期古村大规模重建时增开凿取。井内部砖与条石并用,外加麻石井圈,天长日久,井圈磨得呈嶙峋状。

两年前来还看到过另一口古井,叫楼下弄清泉右井,不知是否同一个,上图供大家参考。

大门进去是一个小院子,雄伟壮观的正门门楼立刻耸立眼前。

檐下饰砖是莲花图案,下面砖雕图案依次是双凤牡丹和万字纹,雕工精湛、技艺高超。

门楼墙壁为石板构造,一样有精美雕刻。


从上到下,依次为莲花饰砖、石雕喜鹊衔梅、仰莲与团花莲花图案。


这边唯一不同的是梅花换成了菊花,鸟也变了


这样的雕工,我还能说什么呢...

三根门簪,雕刻的是雀鹿蜂猴(爵禄封侯)。

入门可见一个天井

天井照壁也是石造

按说这应该是石柱了


古钱与万字纹

正厅前有拱形轩廊



后面是享堂了


这个就是赫赫有名的石雕神龛了,供奉的是“天地君亲师”牌位

旁边有小门可通往另一间二进厅堂。

正好赶上主人家在向客人介绍,原来说的是脚下的这个石条天井。

排水口雕的“寿”字

另一边是“万”字符号。合起来就是“万寿无疆”了

这也是一间祠堂。正厅上方天花是一个八卦藻井



藻井四周雕刻有莲花图案与万字纹装饰。

这个是网上找来的挂灯的底座图片,图案据说与白莲教花钱相似,所以有人提出石屋里民居可能是白莲教的秘密基地之说。

撑拱与博风板都有凤凰图案雕刻。白莲教说的提出者认为这体现了一种女性崇拜,再加上八卦和莲花图案、万字纹饰等等佐证,与白莲教的莲神信仰有关。个人觉得有点牵强了。




走出来,可以看到石屋里的另一个八字门楼

同样由石板石柱构筑

门楼的石柱上,有“粤军花旗军翟元帅”字样,据说为太平天国一支女将队伍所留下。

三根门簪皆雕有莲花图案

门楼上雕刻的双凤朝阳和万字纹饰。

团花莲花图案



团鹤图案

再次欣赏这个豪华门楼

原路返回


出了石屋里,沿巷子继续北行。

这个大门的莲花石雕门簪十分特别


晾晒猪皮

很快来到另一间古宅--亦忱甫居。

亦忱甫居,坐西朝东,门楼朝北,砖木结构,建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面广五间,进深四间,中有天井,长5.7米,宽2.2米,面积为390平方米。

门额为石质,上书“亦忱甫居”四字,字体刚劲挺拔、飞逸洒脱,为清代广昌籍文学家、书法家,知府黄永年所题。该屋系赖姓所居,与忱甫同属一宗,抑或为赞颂其屋主情操高尚,黄永年援引“忱甫”二字,以示景仰。这里的忱甫应该是指唐代名士赖棐。赖棐,雩都(今江西于都)人,字忱甫。七岁能文,弱冠通九经百氏。康肃宗乾元举进士,授崇文馆校文郎。
莲花门簪只剩下一根,应该是被破坏了。这间没开放。

接下来是“奉先思孝”。
奉先思孝,又名“八天公祠”,坐西朝东,穿斗式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占地164平方米,建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是一间祠堂建筑。

门楼十分高大威严,砖雕工艺精湛。门楼上用砖雕并凑“奉先思孝”四个正楷大字,它的含义是忠于国家、孝敬父母、礼尊长辈、义联亲友、和对民众,到今天也不过时。

边上有砖雕团花和铜钱图案。

三根莲花门簪,中间还有莲花砖雕装饰。


由上而下,砖雕图案为“凤穿牡丹”、“万寿无疆”。(万字纹中间有寿字雕刻)

下面是“鲤鱼跃龙门”和祥云图案。



也是没有开放。

先往左边

这座古宅名叫石坎,坐北朝南,清代建筑。



这是石坎的后部,开有离地很高的小门。

石坎对面的民居




接着往右边,看另外一座民居--迎熏民宅。此宅座西向东,占地379平方米,前有庭院,主体有上下两厅,为民国初年建筑。

石制门簪雕刻有人物形象

二进厅堂中间有小天井,上部天花有彩绘图案

侧厢房



同样供奉“天地国亲师”牌位。

出来继续前行

前面出现一个小莲池



先看看池边的这幢民宅。外有简单的砖木门楼。

入门庭院为鹅卵石铺就


还有这个太阳图案的漏窗

里面是三进厅堂。二进上悬挂有“松柏长青”字匾,下边主人家正在劳动中...

池塘四周

这间祠堂是赖巽家庙,又名下窝祠堂,明代云南按察使赖巽家庙。也就是前面介绍过的传说中的船屋最早的主人。该庙坐西朝东,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五间,占地380平方米。
赖巽(公元1385-1446年),字宗启,号逊志,名清溪,驿前池源村人,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进士。永乐十六年官拜河南道监察御史,持身廉正,察理弊端,秉公执法,颇受朝廷器重,百姓誉为“铁面御史”。后奉旨考察苏州、松江两州吏治,严惩以马良为首的贪官豪绅300余人。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选拔监察御史,分赴府州考察吏治,奉旨巡抚湖户,对耽酒渎职的参政田刚、知府赵垒等几百人逐一黜罢。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官拜云南按察使,后卒于任所。后人为怀其功德,立赖巽家庙以祭之。


不远处这幢高大的建筑物是赖布政祖庙。
赖布政祖庙,又名赖瑛宗祠,原资料说是是明神宗万历十二年建,现在称其是清代中期建筑。祖庙座西朝东,平面呈长方形,上下两厅13米,宽12米,总面积156平方米,砖木结构,高墙体。
赖瑛,字世杰,驿前人,明永乐16年(1418年)进士,累官监察使,云南布政使,为官期间,刚正不阿、遇事敢言、宪度清律、狱无冤滞,民称“贤能御史”。因赖布政祖庙在赖巽宗祠左方,有左布政,右察按之称。


三根石质门簪按介绍是花卉与团凤图案。个人不敢苟同。旁边两根应该是团鹤,这个出入还不大。中间这根可是双狮戏绣球啊,真是无语,这些文字介绍可信度都要打个折扣。


两间祠堂都没开放的,接着走。
巷口又见一座高耸的门楼--君子悠宁。语出《诗经·小雅》鸿雁之什.斯干,“殖殖其庭,有觉其楹。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君子攸宁。”大意是房子很好,君子住着心安。
该宅坐西向东,砖木结构。

大门为高大牌坊式门楼,门额有阴刻“君子攸宁”四个楷体大字。


入屋参观

双凤牡丹图案

喜上梅梢图案

松鹤延年图案

鳌鱼撑拱。跟金鳌鱼古宅门楼类似,鱼尾处还托着着一朵盛开的莲花,鳌鱼穿莲,看来也是驿前古镇的独特文化。

巷子太多了,转来转去不知道转到了哪里

尚庚公祠,是梅驿赖氏家族36栋祠堂之一,建于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座西朝东,面积726平方米。


外层木质门楼,简洁大方,门楼左右托梁刻有鳌鱼,取独占鳌头之意。

回到池塘边,这幢建筑有个好听的名字--龙峰拱秀。
龙峰拱秀,建于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砖石门楼,因面朝鸡龙峰故名。介绍里说其主人为明崇祯年间的烧窑大师,我瞬间就不好了。强烈建议文管部门好好整理一下资料,到底是明代还是清代建的?

龙峰拱秀边古井。此处原为梅村下窝支与蔡氏共居地,自古有山泉流出,也是两姓人共同饮水地。宋元时后蔡氏外迁,有庆有谟有献三位将军在庭院内凿井方便父亲作成公取水。明初赖巽入朝后,又折舍将此井供乡邻共饮。现井为清康熙年间重建。


这口池子也是旧时消防标配


元远公祠,始建于明代,后毁于战乱,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重建。

公锡公祠,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961年)建,位于“金鳌鱼”厅堂北面,座西向东,中有天井,占地680平方米。高大门楼为砖石结构。


石质门匾刻“公锡公祠”四个刚正楷书,边上饰以卷草纹图案。相传公锡原名弟福公,是一位天文学家。

挑檐的砖雕有花卉图形

左右石质门匾分别为“承先”、“启后”。

出了巷子,来到驿前古镇的主要商业老街,两边铺面林立,可以想见以前的繁华景象。


前面出现又一座豪华砖雕门楼

原来这就是驿前古镇现存最大的一幢古民居--奎壁联辉。
“奎壁联辉”,又名七幢厅堂,是一幢商住合一的大型民居建筑,建于清代,坐西朝东,大门朝北,占地面积达1881平方米。

奎壁联辉八字门楼正面照

门额石匾是“奎壁联辉”四个楷书大字,系清乾隆年间进士曾廷翰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所题。

这个门楼的砖雕图案繁复、雕工细腻、极尽奢华。从上到下依次是莲花砖叠涩,鹊舞花间,拐子纹饰,双凤牡丹。

额匾下是龙凤呈祥图案(请打横看)

大门侧壁的麒麟凤凰图案

莲花图案的砖叠涩,下为万字纹饰。


字匾周围饰纹。“奎”字上为双凤牡丹,下为双狮戏球。

“壁联”二字上边纹饰为喜(鹊)上眉(梅)梢,下为鲤鱼跃龙门。


大门进去三进,一进为门楼,二三进为庭院,主厅大门朝向与外门成90度角。这也是出于“聚财”的风水考量吧。除了门楼,临街房屋皆为铺面,所以才叫商住合一。


主厅照壁。

照壁呈八字形,中间有砖雕装饰。

照壁屋脊上还有莲花图案砖雕装饰,十分罕见

照墙正中幅上为古钱纹装饰,下有大幅双凤牡丹砖雕图案。

边上四幅上为莲花图形砖叠涩,其下有古钱纹饰,中间是大幅莲花图案的团花砖雕,够奢华。

下方有一口古井

从大庭院望出去

房屋主厅为五开间

厅前有拱形轩廊。

梁板构件雕刻的鳌鱼仙鹤、双狮戏球栩栩如生,大幅的莲花图案团花装饰更是驿前古镇的独有文化符号吧。


墙壁砖雕还是莲花,连莲蓬也齐了

双龙戏莲花?开眼了


正八边形柱础,每边图案各不相同

门枕石两面雕刻的是麒麟蝙蝠、团鹤祥云。

天井与二进厅堂



雀替是鳌鱼莲花图案

二进厅前拱形轩廊,木雕就不再细表了


三进天井。厅前有通廊连接左右厢房

莲花撑拱

三进厅堂

四进天井,同样有通廊。

四进厅堂


四进厅前廊顶天花,还是莲花木雕,斜板则雕有各种器皿物件。

四进正厅的天花藻井,又见莲花,还是很深的紫蓝色,十分妖艳。我服了好不?

最后出去是小天井和照壁墙,这幢房子确实有够宽敞豪华。


莲花?我的天啊...让我先冷静一会

有梯子可上阁楼




看完了奎壁联辉,决定再去船屋,找一找夕阳下的感觉

几个可爱的孩子当了免费模特...

略有遗憾的是,船屋的船头是朝向西方的,所以从船尾照背光了,还是早上照好点。当然,还是挺美的...

来到莲花之乡,不能免俗啊...







最后再看一看夕阳中的船屋





我仿佛翻开了尘封的洪门会簿:“脚踏洪船是我舟,五湖四海到此游,有仁有义船上坐,无仁无义水上流。...脚踏船头是我家,洪家兄弟过来查,二人且入船中坐,三河峡水养洪家...”洪门兄弟问:“又到何处?”我答:“又到丁山脚下。”问:“有何物在此?”答:“有大洪船在此……”



后记:驿前古镇古迹众多,十分值得一看。还有几处不在镇区的,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