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2018-04-22 14:26:53)
标签:

历史

旅游

文化

杂谈

图片



从灵岩洞出来继续往回开,前往古坦乡黄村,看一座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百柱宗祠。
一路上仍然有这样的中式庄园。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这座房子搞了个歇山顶,有点异类啊。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过了古坦乡约一公里,就来到目的地黄村了。路边很容易就看到了河对面有一座气势相当宏伟的宗祠,这就是此行主角--黄村百柱宗祠了。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宗祠背山面水。据说,祠堂的轴线不偏不倚正对着一座干净利索的圆锥形小山,叫“金字面”,正是风水上的文笔峰,以它作为宗祠的朝山,有利于宗族在科第上的发皇成功。这个祠堂外观上很明显的特点一是最前面建有一个庭院,二就是大门采用了徽式五凤楼,规格相当之高。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要看宗祠得过一座桥。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桥上欣赏一下黄村村貌。山青水秀的,遗憾的是废土垃圾居然直接倾倒在河里,这也是此次婺源之行里觉得最难受的地方。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可以看见水里的小鱼,和垃圾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进入宗祠参观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院子里面大门前有八角形旗杆石若干,证明村里还是出了些人才。这种旗杆石中间的圆孔一般插的是木旗杆。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恩进士”,恩贡,大约就是个秀才了。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这个刻的是“乾隆戊子科经魁”,乡试前五名。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婺源百柱宗祠位于婺源县黄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又称“经义堂”,迄今已有350余年。祠堂为砖木结构,由庭院、门楼、正堂、后堂、后寝五进组成,面积1200平方米,规模宏大、构架壮丽,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其建筑风格既保留了明代的特点,又开创了清代盛世徽派建筑的先河,是明清过渡时期徽式建筑的典范和存世孤例。怎么个孤例法,下面会有详细介绍。

1982年,在法国巴黎庞毕度文化中心举行的“中国民俗展览”上,黄村百柱宗祠曾作为古徽州建筑艺术瑰宝参展,并引起了海内外专家的关注。


外边是八字墙与木栅门,徽式五凤楼门气势雄伟。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大门前有四条青石柱子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精美的砖雕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砖雕图案有狮子不奇怪,团鹤图案我可是第一次见到。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就是这种鹤了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四条青石柱的柱础分别雕有“鹭鸶戏莲”、“凤戏牡丹”、“仙鹤登云”、“喜鹊含梅”浅浮雕纹饰。
这个是鹭鸶戏莲图案。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梁枋与博风板都有精美木雕。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这个牛,居然是五狮戏绣球,边上还有中国结图案。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脊兽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瓦当居然是老虎图案,头上的“王”字表明了身份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撑拱雕的是爬狮和鳌鱼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青色抱鼓石一对。雕有龙吐水图案。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门当四个,刻的是向日葵图案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拱形轩廊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入门是一个宽敞的天井,两边有廊庑。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大门后也有拱形轩廊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梁架用材硕大,我怎么老是想到胖头鱼了呢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享堂前面有一个月台,这是祠堂建筑里非常罕见的。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廊庑壁上挂有宗规、族规、祠规和“家训八例”等行为准则。一提到这个,很多人就要来个封建压迫什么的思想,我觉得这就是所谓为了反对而反对。这些家规族规写的都在理啊,现在我们这样的东西并不是太多了,而是淡忘了。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享堂。从前至后,共有三幅楹联,分别是“启后光前想当年事业炳炳麟麟自是既明且哲、元功硕德愿后世子孙绳绳继继无忘显祖荣宗”、“学士赐匾隆荫百代恩光、翰苑题梅香种九重春色”和“祠宇鼎新绍起鸿图崇世德、宗支衍庆重开骏业焕人文”。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又见双狮雀替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这个吗,好像是水鸟在莲叶中嬉戏。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享堂前同样有拱形轩廊。这下子看到柱子多了。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正堂中央悬挂“经义堂”木匾,由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所题,也就是前面楹联里所提到的“学士赐匾隆荫百代恩光”。

张玉书(公元1642-1711) 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张九徵次子,长兄为张玉裁。自幼刻苦读书,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精春秋三传,深邃于史学。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清圣祖康熙五十年卒于热河,谥号文贞。张玉书从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算起,至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卒于相位,居官整整50年。而从康熙二十九年升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成为当朝宰相(康熙时以内阁大学士为宰相)算起,到随侍康熙卒于热河,整整20年,人称“太平宰相”。那么这样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怎么会与婺源的一个小山村发生了联系,说来还有一段传说。据说,清代初年,黄村人集资造这所祠堂,好不容易造到封顶,没有钱了,于是工匠们散伙回家。爬过一道岭,遇到回村过年的“翰公老”。翰公老名叫黄声翰,是专做捆排流放的木材生意的,赚了不少钱。他把工匠们拉了回来,耗尽全部资材,将祠堂造成了。百柱宗祠,实为九十九根主柱,是设计者藏了私心,想造个深藏民间的“金銮殿”,为了避讳,对外称之为“百柱宗祠”;而且初造成的时候,寝室前拱门的台阶有九级,叫“九步金阶”,这都是犯大忌的。后来,附近岑下村一个财主告密,说黄村“私造金銮殿”,有谋反意图。翰公老已无钱打官司,只好将拱门前台阶改成七级,并且请康熙朝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题“经义堂”三字木匾,悬挂在享堂正中,这才免了大祸。原来张玉书少年时,母亲在翰公老家当佣人,翰公老资助他读书,所以在翰公老困难时报了恩。

这当然只能是传说了,张玉书的父亲张九徵乃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丁亥科进士,官河南提学参议,康熙己未举博学鸿词,正常情况不存在母亲当佣人这种事吧。其兄张玉裁于康熙六年(公元1667)丁未科缪彤榜考得进士第二人(榜眼),可谓书香世家啊。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破碎的青石地面,见证了黄氏宗族的成败兴衰。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享堂的后面,自然就是寝堂了。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这就是百柱宗祠的又一特别之处了。享堂后面是一个小天井,而在寝堂前面还建有一个双重门楼,前有七级石台阶。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同样两边有廊庑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双重门前面是一个下为石柱、上为青砖的拱券门;后为石库门。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门罩有精美砖雕,而且门额上还刻有“寝室”二字,直接了当,前所未见。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松鹤延年,下边万字纹上也有团鹤图案。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边上廊庑有木阶梯可进入寝堂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门楼后边又是一个小天井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寝堂前的拱形轩廊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寝堂里分隔成许多小室,供奉祖先牌位。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从里往外望,门户重重啊

黄村百柱宗祠--《婺源春.花》(三)

百柱宗祠确实大有不同,真不愧是明清过渡时期徽式建筑的“存世孤例”。

感慨一番,前往大鄣山卧龙谷吸氧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