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2017-08-10 07:59:54)
标签:

杂谈

历史

旅游

图片

文化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诏安县位于厦门与汕头两个特区之间,地极八闽、境连百粤,素称福建南大门、漳南第一关。“山环九侯,赤坑之雄秀,水汇象溪、大海之吞吐(《漳州府志》)。”早在唐朝垂拱四年(公元688),南诏堡就是怀恩县的主要辖区;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诏安辖二都、三都和四都独立置县,定名取自"南诏安靖"之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诏安古城有哪些古迹吧。

从国道324线广东进入福建,闽粤交界处的汾水关,素有漳南第一关之名。在这里,有一座古牌坊见证了汾水关从兵家必争之地闽粤边贸旅游区的历史变迁, 它就是功覃闽粤坊,福建省级文保单位。

 

路边的这座寺庙叫长乐寺(原名观音大士庵),拾级而上,古牌坊就屹立在长乐寺大门东侧。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功覃闽粤坊建于明崇祯年间(约公元1640),花岗岩仿木结构,高9.6米,宽9.6米,面阔三间,月梁三层,单檐歇山式两坡。坊匾东西书"功覃闽粤",西面书"声震华夷",下署"福建广东乡缙绅士民同为大总都督郑芝龙立"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福建广东乡缙绅士民之所以为大总戎都督郑芝龙立此石牌坊,是因为郑芝龙在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任南澳副总兵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多次击败了横行海面,窜扰闽粤的荷兰殖民者船队,保卫了祖国的海防安全;另一方面征服平息了称雄闽粤之交的海寇,海上诸贼俱为所併”,海氛一度比较平静,使官绅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故闽粤两省的官绅士民感其恩德,立此牌坊褒扬纪念。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寺门西侧有一个石亭。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两重新建的庙宇间,这古旧破落的庵房应该就是原来的观音大士庵了。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石亭名曰胜利亭,左右分别刻有抗战已胜建国必成”。有民国卅四年碑刻一方,题为抗倭纪迹,记录闽粤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三次抗击日寇的战事。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从侧面看牌坊。形制比较粗犷简洁,比较特别的是两边都是用了三根石住,边上的类似于斜撑,使其结构更加坚实稳固。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说到郑芝龙这个人,可能很多人都未曾耳闻。但如果提到郑成功,大家就不会陌生了吧。郑芝龙就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老爸。郑芝龙的一生堪称传奇,却也毁誉参半。这个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百度。郑芝龙是泉州南安人,是以东南沿海为活跃基地的海商、海盗和官员,以其经营的武装海商集团著称。其发迹于日本平户,娶的老婆是日籍华侨的养女,所以有人说郑成功是个混血儿。在我看来,郑芝龙至少在三方面是有功的:一是他是台湾历史上组织大规模汉人移台定居的第一人;第二,郑芝龙虽事劫掠,但对泉州百姓却是异常仁慈,不但不杀人,甚至救济贫苦,威望比官家还高。“所到地方但令报水,而未尝杀人。有彻贫者,且以钱米与之。”第三,郑芝龙在17世纪中国明朝海禁与世界海权勃兴的时代的背景下,以民间之力建立水师,周旋于东洋及西洋势力之间,并于1633年在泉州金门岛的料罗湾海战中成功击败西方海上势力,在郑和船队退出南中国海200年后,重新夺回海上主导权,是大航海时代东亚海域举足轻重的人物。

后来郑芝龙亦因功升任福建都督。在广东省汕头南澳岛上的深澳镇也有座民间修建的纪念郑芝龙的牌坊,也充分说明郑芝龙在闽粤两省颇有些威望。


离开汾水关,继续前往诏安县城南诏镇,在西门街找到了西门武庙,也即西门关帝庙,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新建的牌坊门楼正对着县城最繁华的中山路。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前面两棵古榕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庙门也翻新过,上面是双龙戏珠的剪瓷雕。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墙壁上的彩绘,内容是三国故事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这些新石雕就显得粗糙了点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金碧辉煌的牌楼门,金漆木雕与彩绘交相辉映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东边墙壁上嵌有多方石碑,内容是庙宇多次重修的记录和乐捐名单,有康熙、嘉庆、光绪年间的等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拜亭上方为千古一人的金字牌匾,牌匾下有两副木刻对联千秋义勇壮山河,万古勋名垂竹帛如孟之刚气配义道,继孔而圣志壮春秋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正殿由北往南依次供奉三尊关帝像,帝像也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正面牌匾为乾坤正气,石柱上楹联上联为浩气丹心万古忠诚昭日月,下联为佑民富国千秋俎豆永山河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正殿后面是佛殿,供奉三方佛和十八罗汉。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佛殿前照壁上来供奉着三官大帝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据说西门武庙与广东潮汕地区有相同习俗“迎老爷”呢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沿西关中街前行,到了与环城西路交界处,东西向的路收窄成了一条巷子,这就是县前街了。

网上找来一张古诏安城的城池图,是一个橄榄形,也可说是龟形吧。这条县前街到东门街,就是诏安城明清两代的古官路, 也就是诏安著名的牌坊街了。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进入县前街,古城的西门,首先看到的是古色古香的城隍庙。


城隍庙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天启七年(1627)曾二次重修。清代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又有重修。庙坐北朝南,占地约1200平方米。由门楼、前厅、拜亭、大殿组成。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门楼采用一斗三升式斗拱,雕工细致,彩绘精美。大门门额刻有“威灵保障”。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黑白无常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正殿大门的上方,先问心木匾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据说城隍庙的天井中花草盆底下垫着的,是诏安县被拆除了的老文庙的17个大石柱础。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赏罚分明匾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存仁存义,都是教人做好人的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梁架上的精美图画和诗词书法,无一不力证诏安这个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名不虚传。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前行不远,很快在路边看到一座不大的石牌坊--关帝坊。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关帝坊,始建于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清代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重修。花岗石仿木结构,三层一间,南5.5米,宽4米,单檐歇山式加两坡。正面坊匾是楷书"关帝坊",旁署知诏安县事楚荆朱训南诏所印张绳武同立。大额枋上署天启五年乙丑孟冬吉旦立",右边石柱镌书"庙坊因风雨损坏乾隆五十八年四月日监生黄廷举捐修"。一根柱子居然被修进了墙内,真是无语。等会大家就知道这个情况还算是好的了。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坊匾背面匾额楷书"正气行在"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关帝坊的边上这不起眼的房子门额有“西亭”碑刻,原来这是始建于明代的西亭寺观音庵。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墙体内嵌有几块重修和乐捐碑记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观音庵的后门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边上又看到另一座武庙,怪不得路口设有关帝坊啊。这个武庙当地亦称东岳庙,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始建,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重修。祀东岳大帝、十殿阎王、关帝、注生娘娘、速报司、功德司。庙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坐西向东,由门楼、轩廊、八卦亭、拜亭、正殿、后殿组成。虽没有西门武庙古老,但规模更大。

这个屋顶的剪瓷雕相当精美,其创作者是闻名闽粤的诏安沈氏艺圃家族剪瓷雕第四代传人。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门楼木雕构件感觉是老的东西,比西门武庙更原汁原味些,彩绘也很漂亮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拜亭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前厅两侧的重修碑刻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乐捐碑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抬梁结构与斗拱结合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出来继续前行,到了与县前路交界处,又看到一座牌坊--父子进士坊。

 

父子进士坊,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是为诏安一对父子进士立的牌坊,他们是四都镇上胡村人胡文、胡士鰲。坊为花岗石仿木结构,通高9.6米,宽9.6米,单檐歇山式加两坡,三间三楼。上悬"恩荣"字匾(已失落),中镌"父子进士"坊匾,大额坊上镌楷书"嘉靖丙辰科胡文万历丁丑科胡士鳌""万历十三年乙酉季冬吉旦立",两面文字相同。石柱底层为抱鼓、石狮、雕饰为松鹤、莲瓣、花卉、云纹等图案。斗拱为一斗三升式,小额坊上刻有为其立坊者名录钦差提督巡抚福建地方都督院右副都御史沈人种,福建布政使司左参议甘来学,福建提刑按察司佥事张文耀,漳州知府杨际会,诏安县知县张大器等。

 

该坊于19397月曾被日本飞机炸中,损坏南侧一根石柱和中下梁一部分,部分雕刻件失落,主体及其余部份保存完好。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前行不远,看到一座造型别致的小洋楼,原来这就是有名的民国建筑--芹圃楼。此楼民国时期由华侨吴天然返乡而建,现为其后裔居住,当地人都叫它天然楼。楼面宽10.4米,进深26.6米,总占地面积277平方米,整个建筑高大舒展、富丽堂皇、装饰精美、错落有致,为典型西洋风格建筑。材料完全是进口的。比较有趣的是,这楼的露台、窗花和顶楼装饰都是左右不对称设计,但看起来却又十分和谐自然。据说屋顶上还有几个造型奇特的附属小建筑,可惜无缘一观。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天然楼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接下来有一家“沈氏家庙”,里面正在修缮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门楼的老木构件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这家祠堂门额刻的是“许氏小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从路边一紧锁的铁门望到一座古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昌宫。文昌宫明代为漳潮巡检司,清同治十年知县罗运端移祀文昌祀于此,就巡检司废址改建,命名为文昌宫。嘉庆六年奉诏列入祀典。建筑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026平方米。为方形三落廊院式平面布局。土木结构,依次由庙埕,门楼,拜亭,正殿及后楼组成。进间设天井与两廊。门楼为仪门做法,正中悬青石雕花匾,上竖写“文昌宫”,左右各镶嵌一石匾。正面为“阴功”、“阳德”,反面为“经天”、“纬地”门内正中石匾为:“黼黻鸿图”。门楼上仍嵌有青石浮雕14块,精巧细腻。正殿抬梁歇山式。面阔三间,进深四柱。祀文昌帝君。后楼为双层楼阁式魁楼。祀魁星。民国时期这里曾经是图书馆。整体建筑保留原建筑风貌。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再往前,夺锦街口处又有一座小牌坊--夺锦坊。

先看到的是背面,坊匾题"世科"两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夺锦坊,始建于明代成化四年(公元1488)。坊坐北朝南,花岗石仿木结构,通高5米,宽7.5米,单檐歇山式加二坡,四柱三间三层。正面坊匾题刻"夺锦",坊额题刻"成化戊子科许潜立",柱头置大栌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又是被住宅包围了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又一座沈氏家庙。这座看起来比较气派,这里原为明代南诏驿旧址,清乾隆时改为祠堂,为诏安沈氏桔林祖衍派第二十世温恭祖(沈显)祖祠。建筑由大门、正厅、两廊和两厢组成,其中大门五间,正厅三间,均为悬山顶建筑,大门匾额由沈洲题写。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门楼石壁上刻有浅浮雕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再前行就是天宠重褒坊,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东西朝向,花岗石仿木结构。坊高9.5米,宽9.5米,单檐歇山顶加两坡,三层三间。上悬"恩荣"字匾,中挂镌刻"天宠重褒"坊匾,大额枋上署"为万历甲戌科进士沈赠南京户部主事沈玺立"。两面文字相同。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这个算是保存较好的了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石狮子被水泥掩埋,只露出部分头部。这保护水平真没的说了。以前也看到过这种情况,是怕石狮子被文物贩子偷走,所以用水泥封起。悲哀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再前就是卿典坊,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东西朝向,花岗石仿木结构。通高9.6米,宽9.6米,单檐歇山顶加二坡,三间三层。上悬"恩荣"字匾,中间得典坊”坊匾已遗失,大额枋上镌刻楷书" 勒赠承德郎南京太仆寺寺丞胡清"

胡清系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丙辰科进士、官至云南按察司副使,胡文之父。算起来连胡文、胡士鰲,这胡家其实祖孙三代进士,不得了。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梁坊雕饰有松鹤、花卉、云纹等图案。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大夫家庙,又名承志堂。据说建此家庙者为沈氏家庙始建者的嫡孙。现做了东门社区老人协会和退休干部文体活动中心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走了半天没看到诰敕申坊,终于回程的时候找到了,是这幅模样。怪不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诰敕申坊,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高9.6米,宽9.5米,单檐歇山式加两坡,三层三间。上悬"恩荣"字匾,中挂"诰敕申坊"坊匾,署"为敕赠直大夫知县中知州沈一鲤立"。为其立坊者有:钦差提督军务兼巡抚福建地方都察院右都御史朱建昌,巡按福建监察御史刘应龙,福建布政司布政使王恩民,按察司按察使杨德政,署漳州府事同知罗良信、陶拱圣、通判李应、季概、推官王世仁,知诏安县事黎天祚等。

沈一鲤,是明隆庆元年(1567)丁卯科举人、临江同知沈水之父。以子赠文林郎、广西融县知县、后晋赠奉直大夫、广东化州知州。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最后一座比较难找,在圣祖街北段的巷子里--百岁坊。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坊坐东朝西,花岗石仿木结构。四柱三层三间,高6.5米,宽8.8米,单檐歇山式加两坡,坊匾题刻东西两面同为楷书"百岁坊"。坊额题刻"明万历庚辰秋为冠带寿民沈仲选立"。坊上雕刻花卉等图案。

据《诏安县志·人物》载:“仲选,三都人。冠带寿民,寿一百岁。万历间有诏建坊旌其门”。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不知道大家有没注意到这些牌坊顶部的这货?像鳌鱼,还是鸱吻?都是龙头鱼身,搞不清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上面诏安七座省保的明代牌坊就介绍完了。据说诏安历史上曾经有过超百座的牌坊,实属罕见,现在保存下来的只剩三十来座,而且保护状况不容乐观。现在还在申请国保,个人觉得不太容易。此外其实在县前街还有一座清代节孝坊,就在县前街俗称十字街处,建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为故勇士洪生妻许氏立。单檐歇山顶式,三层,通高5米,面阔1间,两柱一门,柱刻楹联一副。此次我是没找到了,从网上找到资料大家顺便看看。

这座牌坊侧立于路的一边,曾因此被人直接当做一道门嵌入到房子中间。真是美酒了。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诏安古城与牌坊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