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第六课jqx听课反思
(2015-10-10 11:53:00)分类: 校本研修活动(通知作业) |
听完王博林老师的这堂课,感触颇深,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心得体验:
一、课堂提醒指向明确
二、课堂以鼓励为主,语言丰富
三、多种多样的读
在一般的教学中,最多的是找同学领读,老师范读,齐读。在王老师的课堂中,不仅包含这些读法,更是将分男女,分东西南北方,分组,开火车等等形式多样的读贯穿在课堂的始终,使得整个课堂生动活泼而不是凌乱,从中也可见老教师对课堂管理的艺术。
四、老教师新思维
印象最深还是在于王老师勇于打破常规的惯性思维,对创新思维的积极追求。在出示图片西瓜,学习X的时候,由于许多孩子已经接受过汉语拼音的学习,一看到西瓜就脱口而出“X”。王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强调:“请你听清楚老师的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在这一块花了大量的时间,目的在于打破孩子的惯性思维,让他们说出不一样的东西,如:这是一块又大又甜的西瓜。这是我们只希望孩子顺着常规不跳脱出我们教学规划的新老师需要反思和学习的地方。
王伏香老师的课给人以暗香浮动之感,声音虽不是听到的老师中最响亮的,但在举手投足间透露出对课堂的把握自信优雅。
首先王老师整堂课下来,思路非常清晰。课前导入,看图说话,学习新字,读读说说(扩词),延伸拓展。可以说环环紧扣,链接自然,清晰明了。在这里我其中几个环节谈谈自己的心得感悟:
一、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非常自然,从学生的选修课谈起,引出第二课堂,过渡自然且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这一环节中,王老师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看图说清话,说完整。同时还运用了每组请学生领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全班随机选两个小朋友比读等形式多样的读。在这基础上,步步深入,从带拼音的词组到不带拼音的词组,尽可能在有限的课堂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课外延伸
在讲到钢材的时候与“刚才”进行一个词组的对比。另外,在一位学生即兴表演唱戏的时候,短暂地插入一探戏种,并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扩组的环节中,有个孩子提出了,为什么“嬉”字是女字旁的。王老师谈及了字的演变,有些字的偏旁组成与字意已经有了直接的关联。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课后再仔细查查,下节课再做讨论。在课堂突发的情况中,考验了一位老教师的文化功底,也体现了老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这需要我们新老师不断的充实自己,提升课堂的掌控和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