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学与大班教学之比较
(2015-05-25 16:20:53)
标签:
教育 |
分类: 校本研修活动(通知作业) |
小班化教学与大班教学之比较
--高外"自主课堂•中西融合"教研活动观后感
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
5月12日,在高新区教研室组织策划下,高外小学承办了"自主课堂•中西融合"教研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国际部外籍教师的大力支持,首先是国际部TONY FULLER也为我们呈现了一节HYPERBOLE(夸张法)教学课,接着高新区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叶立华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律师林肯》。两堂课除了带有明显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外,中方课堂42人、西方课堂7人的学生数差异,引发教师们的诸多感慨,小班化教学与大班教学教学有什么区别,教学行为究竟有哪些变化,这里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小班化教学的教学环境与大班教学相比呈现出如下变化:一是教室的空间变大了,功能设置更加全面了,教学环境更优美了。二是室内的配置发生了变化,课桌椅的外形也有了变化,功能设置也更加全面了,根据教学需要可将桌椅组合成不同的形状,诸如马鞍形、T 形、花样型等多种形式,辅之以地板、地毯或大块泡沫拼图,上课也可席地而坐,教室四周、教室走廊配置更为齐全。小班化的教学环境不再是一个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环境,而是一个以学生的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更具人文性、开放性、情感性和生活性。
2、教学要素的变化
教学包涵三要素,施教者、受教者、教学媒介。小班化教育活动中"受教者(学生) "的数量变化,导致了诸要素之间的组合变化。与大班教育相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学媒介间的交流频率增高,学生受教机会增多,增进了师生间互动合作和情感交流。据笔者根据从教大小班经历的统计,小班化教学比起大班教学,学生人均占有发言时间要高3倍以上,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时间人均占有量要高5倍以上。
3、师生关系的转换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既是客体又是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其实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很难做到两者的辩证统一,总是忽左忽右。悉心考察现行教育实践,大班教育容易偏向于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说",小班化教育容易形成杜威的"学生中心说"。在教学模式上,大班教育更易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小班化教育能较注重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4、课堂教学的比较
小班化教学与大班教学相比呈现如下特点:一是针对性,学生数减少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往和了解,老师能更清晰地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二是情感性,由于教学环境和教学要素的变化,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学生的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流露也更直接、更明白,这易于教师调节学生的情绪,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生活性,由于教室空间格局的改变,较容易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气氛,使得学生在班集体中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情,由于教师教学组织方式的改变以及教学民主思想的充分体现,使得小班化教学生活性的特点更加明显。四是主体性,小班化教学与大班教学相比,教学过程更容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5、教学质量与效益
"小班化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的争论,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研究的结论,正反两方面都有。目前对小班化教学质量的评价还比较笼统,与大班教育相比,总体呈现较多优势。上海的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认为,"与传统的四五十人的大班比较,综合能力强于大班,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国内的其他相关研究也表明小班化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成绩,还对学生的个性教育、创新教育、道德教育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都有极大的促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利形式。
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在节约教育成本,提高教育效率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它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它无法照顾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果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能为教育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而民众又有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小班化教学必将更现实更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