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棉花姑娘》评课稿

(2015-05-15 16:35:59)
标签:

育儿

分类: 教师论文课例(评课讲座)

《棉花姑娘》评课稿

周丹璐

429下午,刘教授对余娜老师执教的《棉花姑娘》进行了犀利点评,并提出了让我印象深刻的3个问题:(1)如何让预习过的同学充满兴趣地走进课文?(2)预习检测环节检测的仅仅是生字吗?(3)如何让学生的语言丰富起来?这三个问题既是对“三环六步”模式如何完善的拷问,也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放到了更加直观的位置。我将以这三个问题为维度,谈一谈关于《棉花姑娘》的一些看法。

在“图片导入,激趣揭题”这一环节中,余老师是这样操作的:

1、今天老师请了一位神秘的朋友来到我们的课堂,你们瞧,她是谁呀?(出示图片:棉花姑娘)

2、正音:对,棉花姑娘!(出示词卡,让学生发现“花”和“娘”要念轻声)师领读、小火车齐读。

3、教学“姑娘”:姑和娘成了好朋友,就读?(注意轻声)。请你仔细观察,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女字旁)为什么?(代表女的,因为姑娘是年轻的女子)你还能说一说带有女字旁的称呼吗?比如妈妈:指生回答。

这一系列的教学步骤中,主要通过图片、教师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低段教学中,图片一定能吸引孩子的兴趣,不管是已经预习过的还是未预习的,已经认识的同学对图片会有成就感,而不认识的学生则有探求的欲望。在正音和识字的这几个步骤中,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进行巩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是很有效的,学生的参与度高,效果也比较明显。余老师的运用的方法得当,让已经预习的同学展示预习成果,让预习不够充分的同学收获知识。

在预习检测环节,余老师通过开小火车认读词语、对比识字、自主识字等方法认识字形、巩固生字,方法虽然扎实,但是少了一点趣味性以及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活动。我认为可以将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儿歌填空提前至这一部分:

        )被虫咬,盼望医生来帮忙;(     )、(      )、(     ),他们都说治不了,(          )忙赶到,吃光(      ),姑娘笑。

儿歌中需要填空的部分包含了本课要掌握的生字新词,同时,对于学生来说,又有一定的难度,是需要思考以后才能获得结果,而且通过填空还能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一举三得,“给学生一把梯子摘到桃子”,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了这一部分的加入,预习检测的就不仅仅是生字词,还了解了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程度,掌握学情,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新课标》中也指出:语文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是人文性和工具性地统一。在低段的语文教学中,由于教材文本选择、学生能力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深入解读文本是不可行的,因此则需要通过朗读来体会、积累。刘教授的有句话我很认同:语言不只是嘴巴上说,是“读——演”的过程。朗读,人人都会,那么怎么让学生用心体会、由心发声,是个极难解决的问题。在余老师的课堂中,小组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体会燕子、啄木鸟、青蛙以及棉花姑娘对话的礼貌,通过朗读了解燕子、啄木鸟、青蛙捉哪种害虫,学生参与度比较高,且朗读得有感情。那么,在朗读的过程中是否能加上动作、表情,让表演更加丰富呢?答案是肯定的,同时,通过表演更能让学生理解文本,感受其中的内涵。

另外,在小组拓展说话这一环节,我认为选取的语用点有些不太合适。原因有二,一是从棉花姑娘联系到小壁虎借尾巴时不够流畅,显得有点生硬,学生也难以理解这一跨越,二是有礼貌地拒绝别人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难以真正落实。我认为在这一部分的对话中可以让学生聚焦到“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我只会捉树干里的害虫”“我只会捉田里的害虫”这三句话中的“只”,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也许效果会更加明显。

最后,我想谈谈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面,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限制,低段学生的合作学习存在较大的不可控性,如何有效地进行讨论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中细细考虑,什么问题值得讨论,如何引导讨论结果等等问题都需要预设;如何有序地进行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慢慢引导,讨论时的纪律、讨论时的习惯等需要在一次次实践中的到强化。对于我而言,在班级如何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是一个需要时间以及实践来不断修正的重要命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