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货币化和证券化本质上是解决企业或者是政府的融资问题,我们中国在过去二十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可以看到90年代实际上融资是靠财政的,本世纪前十年基本上是靠银行信贷来融资的,最近的五年基本上靠影子银行、信托、理财产品这些方面来融资的。
到现在为止大家知道,可能信贷是占社会融资总额的百分之六十多,未来几年或者未来相当长时间,股市的融资功能可能会起到相当大的一个作用。为什么有一个本质性的区别呢?因为目前股市总市值已经接近了四十万亿,其实每年通过股市来融资和实现再一次的证券化,每年有一两万亿的规模完全可能的,这样有可能会不断地盘活存量资产,让部分的股权让路给社会,可能会实现所谓的中国式私有化的一个过程。
国资可能不是绝对控股的,但是它还是第一大股东,然后国资可能以2.5倍到3倍的价格卖掉部分股权还是非常愿意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可能管理层也希望有一个比较活跃的,或者是交易价格相对比较高的股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容忍一定的泡沫化。
其实过去几年创业板的发展实际上民营企业证券化的一个过程,国企改革我想就是未来几年国有资产再次证券化,同时不断改善治理结构的一个过程。我想从经济增长的动力来看,从这几个方面我们可以在这个里面去结构性地寻找一些细分行业和一些具体的公司,这是我想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理解中国的股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