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灵圣地文庙山烈士陵园    (原创)

(2017-07-09 22:27:16)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嘉鱼地理人文故事专栏

英灵圣地文庙山烈士陵园   (原创)

                  鲁运江

嘉鱼县文庙山烈士陵园,秦时称“沙阳山”,又名“洪山”。据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湖北通志﹒地理》记载:晋时称“仙迹山”,相传为葛仙(葛洪(公元284~364年),字稚川)飞升处。景平二年(424年)八月,宋文帝从江陵乘船到南京当皇帝,路过嘉鱼港门口时,遭风浪遇险,有王昙首释为:“黄龙负舟”之典故。改名“龙潭山”。后宋淳熙年间知县姜偃在山南麓建有文庙于山之阳,后呼“文庙山”至今;清末在山顶部辟为嘉鱼公园;解放后依据英雄烈士安息之地,而命名为“文庙山烈士陵园”。

http://s8/mw690/005UdSSwzy7cvXUYbpt57&690   (原创)" TITLE="英灵圣地文庙山烈士陵园    (原创)" />

 元﹒黄潜《龙潭山》诗曰:“二月清江照眼明,避风舟楫过洄汀。断云挟雨时时黑,密叶藏花树树青。习隐未成陶令赋,行歌聊共屈原醒。碧潭光景无消息,坐看鱼儿点翠萍。” 县邑明朝兵部尚书方逢时在《龙谭山》诗中写道:“千仞高锋倚翠微,天风吹步上丹梯。九江波浪兼天涌,七泽烟云入望迷。碧殿松阴风瑟瑟,石坛花影日妻妻。人间久已思霖雨,潭底神龙尚屈泥。”,这首诗把人间盼望的思霖雨和龙潭湖的神龙不屈泥写得活真活现。

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由知县姜偃主持,将鱼岳山大成殿和南门学堂台子法华寺同时迁建于“龙潭山”南麓之阳,后明、清历经增修,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建有青砖砌成的厚实高大的明墙。飞檐盖有琉璃瓦,墙有两门,东门上额悬刻有“德配天地”,西门上额悬刻有“道冠古今”的横匾;墙正中上方悬刻有直书“文庙”二字。并将龙潭山易名为“文庙山”。1960年县政府在文庙山上建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塔,16米。塔座正面刻有革命烈士纪念塔,反面刻有1931年时任中共徐海特委负责人、中共早期党员李文卿烈士的事迹。侧面镌刻有嘉鱼县各个时期为革命献身的136位革命烈士名字。从正门到革命烈士纪念塔,有花岗岩石铺成的宽阔大道,山腰建有高大牌坊,上有湖北省原副省长王海山手书浩气长存四个大字,坊柱上有“为革命牺牲精神照日月,求人类解放功绩壮山河”的对联。园区建有六角亭、四角亭各一处。1960年县政府在山上建有烈士陵园,遂命名为“文庙山烈士陵园”。

http://s5/mw690/005UdSSwzy7cvXV9RoE74&690   (原创)" TITLE="英灵圣地文庙山烈士陵园    (原创)" />

    1966年县政府投资近百万元,在文庙山东北面修建了高22米,四柱三门七顶仿清式彩绘牌楼,牌楼上有文庙山公园五个大字,牌楼靠山一面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诗人赵初先生题写的《南有嘉鱼》四个大字。120余级青石阶梯直通山顶。1996年被咸宁地区行政公署命名为首批地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二批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政府投资300多万元,对纪念塔和上山道路进行修缮,又将散葬于各地的烈士遗骸集中陵园安葬,在陵园东北面修建烈士墓227占地面积250余亩。陵园松柏苍劲,长青树翠绿,花草丛密,鸟语花香,雨露潺潺,空气新鲜,风光秀丽,景色迷丽;徒涉山间小道,吸呼天然氧吧,感到全身接到了英灵们的地气,身轻如燕,就像晨练太极的运动员,飘飘入醉,浑身舒畅,又可独享大自然的神韵美景。每年人民群众怀着对先烈的敬仰与怀念,上山祭奠革命烈士的约有10万余人次。2011年在文庙山烈士陵园西山腰建设烈士陈列馆,20124月份完成展厅陈列,正式对外展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