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5409836003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意大利】走在去万神殿的路上
(2019-10-15 07:57:38)
标签:
意大利
万神殿
杂谈
去往万神殿的路上会经过纳沃纳广场,广场上有海神雕像和四河雕像,雕像肌肉突出,线条优美,充满动感。完全符合文艺复兴时期以米开朗基罗为代表的肌肉型雕塑风格。
海神大战八爪鱼
随处可见巴洛克和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这肌肉,这线条
从纳沃纳广场往东,步行约十分钟就到达万神殿了。
万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公元80年的火灾,使万神殿的大部分被毁,仅余一长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岗岩石柱16根,这一部分被作为后来重建的万神殿的门廊,门廊顶上刻有初建时期的纪念性文字,从门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圆柱仍可看出万神殿最初的建筑规模。
万神殿被米开朗基罗赞叹为“天使的设计”。万神殿pantheon的pan是指全部,theon是神的意思,指必须供奉罗马全部的神。
万神殿正门厅上方有MAGRIPPALFCOSTERTIVMFECI
T的字样,拉丁语,其中文含义为:“吕奇乌斯的儿子、三度执政官玛尔库斯阿格里巴建造此庙”。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tertivm表示三的意思,拉丁语本应为tertium,但是因为中世纪以前没有“u”,只有“v”。至中世纪v变u。
万神殿的正面有一个长方形的柱廊,宽约34米,深达15.5米,有16根高12.5米的科林斯柱式的柱子,前排8根,中、后排各排立4根,这些柱子都是用花岗岩加工而成,柱身高12.5米,柱的底部直径为1.43米,柱头和柱的底座是用白色大理石加工的。穹顶和柱廊原来都是用镀金铜瓦覆盖的,公元663年,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下令揭下运往拜占廷。735年以后,罗马人用铅瓦覆盖。17世纪上半叶,柱廊的铜质天花也被人拆走了。
殿内所有的采光都靠穹顶上的这个圆洞来实现,奇特的是,无论多大的雨,殿内都不会积水,雨水神奇般的就会排走。
万神殿内的七座壁龛,分别供奉战神和朱利奥·凯撒神明和英雄,除壁龛外,殿内还有很多神明和英雄的雕像。万神殿内侧面的小堂,是拉斐尔、意大利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翁贝尔托一世和他的妻子玛尔盖丽妲王后等重要人物的长眠之地。
为了减轻穹顶的重量,建筑师巧妙地在穹顶内表面作了28个凹格,分成5排,同时,在墙上有门的的前提下还开了7个凹室作为祭龛,这些祭龛里原来放的可能是神像,一些名人的墓穴,如意大利统一后的第一个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的墓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画家拉斐尔的墓。穹顶顶部的矢高和直径一样,也是43.3米,这样,万神殿的剖面恰好可以容得下一个整圆,而它的内部墙面两层分割也接近于黄金分割,因此它常被作为通过几何形式达到构图和谐的古代实例。在穹顶的中央,直径8.7米的圆形洞口象征着神殿同诸神之间的联系,它会吸引并重新分配穹顶巨大的张力。雨水也会从洞口进入,但会通过倾斜的大理石地板上22个几乎看不到的小洞排走。
拉斐尔的墓穴
万神殿的基础、墙和穹顶都是用火山灰制成的混凝土浇筑而成,非常坚固。底平面直径也为43.4米,与高度相等,使得内部空间非常完整紧凑。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我爱你中国!
后一篇:
庄子三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