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薯在南宁白话里叫葛薯,北方人更多的称之为地瓜,白地瓜。其实它和地瓜是有本质上区别的,红心地瓜,花心地瓜,哪个不是要粉粉糯糯才招人喜爱。唯独这个白地瓜,图的就是一个爽脆。以前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凉薯就是最好的时令水果。夏季,丰收的季节,奶奶的菜篮子总会装回一两个凉薯给我们这群饥肠辘辘的小猴子解解馋。两三分钱一斤,一个凉薯就几角钱,比起苹果、梨这些奢侈品就平易近人得多了。剥凉薯是一门技术活,关键是要从底部尖尖的须根开始剥起,而且最好是选有些时日,外皮看着色深,呈深土黄色,这样的老薯好剥皮,也更脆甜。剥皮的诀窍在于拇指与食指掐住皮往下扒的同时,拇指还得均着些力,半途扒断了,再细细揪起一小角剥就很费劲了。我们南方小城的凉薯一般都是呈四坨半圆的块根状,这当然大小不会均等,我,老妹,表弟表妹从小四人都由奶奶一手带大,长孙为大,自然我就成了孩子王。于是更多的时候我都会占着剥皮的活儿,因为这不仅能在切分的时候,可以故意切偏一点,让自己的的那块比别人的大,更重要的是眼看着白玉似的凉薯肉脆生生在泥土包裹间露出肥丫时那份油然于心的喜爱。凉薯味甘性温,富含大量的维生素C,在当年物质匮乏的年代,绝对是极品零食的担当。剥了皮直接上嘴,那一个脆生生的甜,甭提有多美了,如果哪天奶奶高兴了,兴许还会多买几个,切片后腌酸,也是夏日里生津开胃的一道佐菜。虽说是佐菜,那也是断然留不到饭桌上的,就在奶奶一转身的空,乌里哇啦就被四个馋嘴的娃儿抬盆子到操场边消灭了。又到了吃凉薯的季节,又到了夏花灿烂的日子,想念凉薯的味道。
http://s3/mw690/005U77tpzy7mN8rxHyyf2&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