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情境,音乐传美好——上海市“双名工程”艺术攻关基地与浦东新区音乐名师基地在线学习
2020年4月21日,上海市“双名工程”艺术攻关基地与浦东新区音乐名师基地继续展开基于云端的基地培训活动。
名师基地主持人、上海市音乐特级教师陈璞老师首先对主讲专家黄美华老师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黄美华老师任教于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是江苏省音乐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等。通师二附小始建于1906年,是中国最早的师范附小之一,1978年,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在这里创立了情境教学。黄美华老师在李吉林老师的引导和熏陶下,踏上了小学音乐情境教学探索之路,她强调在原有音乐认知、体验的基础上,更加关注音乐与文化的密切联系,并由此形成了自己独具文化美的音乐教学风格。
之后,两个名师基地的老师们在线学习了黄美华老师的讲座《音乐情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并进行了学习体会的交流。
一、浦东新区音乐名师基地讨论发言要义
1、雷海琴(周浦三小):学习了黄美华老师的讲座,我更加确信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情感得到升华,还能给学生主动探索的空间。通过情境教学,教师注意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想象与情感体验联系起来,将音乐的表现形式与内容结合起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根据这一教学规律,教师应充分挖掘、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入音乐王国,在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下尽情探索,体验音乐的美,领略音乐的乐趣和奥秘。
2、张旻舒(上海市实验学校):现代教育倡导追求以学为中心、个性差异化学习的新理念。音乐课堂教学同样需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服务,而情境教学就是这样一条“捷径”。
3、蔡莹(上海实验学校附属光明学校):黄美华老师的文化底蕴深厚让我膜拜,她深入挖掘教材的背景文化,构建与音乐作品相关的历史发展文化链,以文化人,设计多元情境教学。其中,对于古筝曲《渔舟唱晚》的音乐情境欣赏教学分析让我脑洞大开,我也要这样尝试一下。
4、孙蕴蕾(上师大附中):音乐情境教学在音乐课堂上运用得非常普遍。因为是这是一次面向全国的直播讲座,所以,黄老师也没有拘泥于教材版本,通过各版本音乐教材的共同点切入,将音乐课堂上出现的欣赏环节、声乐演唱及器乐演奏环节、活动创编环节一一加以分析,让我们直接从理论及实践运用上明了今后怎样在自己课堂上灵活运用情境教学。
5、钱月红(凌兆小学):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能否乐意去接受新的知识,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情境创设,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6、王娜娜(建平远翔学校):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与创新精神,这种深层次的艺术培养是十分宝贵的。都说艺术源于生活,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片段过渡到艺术作品中,感受其画面感,从而能更好地体会作品意境,就这样,学生可以尽情想象,肆意展示自己,同时与作曲家产生共情。
7、沈建(南汇中学):黄老师的情境教学是以教育家李吉林的理念为根基。关注其中情真、情切、意远的特点,践行了一生的教育事业。由表及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情境和教学手段,弱化知识技能进行情境交流,在歌唱教学和器乐教学中进入音乐情境的缤纷世界。调动各种感官感知、联想、探索音乐文化,最后在满足与愉悦的心里状态下形成充满个性独特的感悟。
8、吴文静:(泾南中学):黄老师的音乐情境教学吸收了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的有关语文情境教学的认识和经验,结合音乐学科自身的特点,形成以音乐学科为本体的情境教学模式。通过观看黄老师的讲座,对《阿西里西》等作品案例的分析,让我感受到了她对跨学科之间的研究,也就是音乐情境教育中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其实,这就是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作品中具象的“境”来表达该作品意象的“情”。
9、周梦喆(进才实验小学):听了黄美华老师的音乐情境教学让我受益匪浅,讲座分为了三个方面,包括音乐情境歌唱教学、情境欣赏教学以及情境器乐教学。孩子们在小学年龄段好奇心强,喜欢幻想,而音乐又是一门充满想象力的课程,作为音乐教师,应该顺应孩子们这个时期的年龄特点,根据不同的音乐创设不同的情境。
10、李丽(浦明师范附小):这次讲座不仅让我跟随黄老师了解音乐情境教学的背景与渊源,而且学习了详实的教学案例。不论是教育家李吉林老师课题的创建也好,还是黄美华老师后来的借鉴、运用和再探索也罢,她们几十年孜孜不倦的钻研,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工匠精神”与“绣花精神”。真的是“在日常中做研究,在研究中和儿童一起成长,把每一天过成典藏版”。
11、欧阳传婧(进才实验中学):音乐情境教学或许是在课堂中能够实现“深入浅出”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一些对于学生来说稍显陌生的作品,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一直保持“新鲜感”与饱满的情绪?这需要我们注重文化上的积累,来创造丰富的音乐情境。避免简单粗暴的语言提示,而是要巧用方法来激发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参与。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距离感”,做有温度的音乐。
12、姚晶(上海市洋泾中学):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研究者。作为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和呈现形式,做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案例的收集者。每一节课堂教学设计、每一节课堂教学生成,都是第一无二的,都有其可圈可点之处。黄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不断地以“音乐情境教学的实践”为主线,不断地探究课堂教学的设计、形式与内涵,说来容易,做起来不易!
13、杨一帆(蔡路中学):黄美华老师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音乐情境教学的理念:音乐与生活世界链接、审美与文化语境携手、情感与认知活动伴随、思维与音乐体验共振。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能深刻感受到情境教学背景下的学生学习效率和积极性更高。而情境教学不仅仅适用于课堂导入部分,也可以贯穿整堂课,使学生置身其中,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情感来参与,把枯燥的、重复的训练变成有意思的情境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技能的训练。
14、陈妮妮(潼港小学):目前我执教的是二年级的唱游课程,为了让孩子们“玩中学,乐中学”,感受音乐乐趣、表现音乐情感、展现音乐风采,情境教学几乎融入了我大部分的课时。聆听了黄老师的讲座,我更深知情境教学的存在意义与价值。“艺术教育总是以一定的形象为基础,通过角色扮演塑造生动的形象将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情境教学就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
15、孙鲁东(彭镇中学):我认识到音乐情境教学法是非常契合提升学生音乐学科素养的教学法。音乐教师通过语言的引领、肢体动作、情绪渲染等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探索与认知的兴趣,引发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与鲜活的生活世界产生链接。
16、浦洋(上海市实验学校):黄老师擅于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密码,学生们在教学中整体感受音乐与文化的魅力,欣赏音乐变得更有深度,让孩子们在具有文化氛围的课堂中,不仅提升音乐的听觉与思维能力,丰富的情感体验,并通过音乐的视角感受丰富的世界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17、柴颖佳(崂山小学):黄老师的讲座给了我很大启发,教师到底应该给学生带来什么?我想,最重要的应该是给学生制造源源不断的学习兴趣,音乐情境教学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它能让学生对探索音乐、学习音乐的愿望更强烈,并在各项音乐活动中体验、感知音乐的魅力,从而对音乐学习充满期待。
18、颜艳芬(周浦育才学校):在情境演唱教学关于表演体会促进音乐理解中,黄老师举例了江苏民歌《茉莉花》和河南民歌《编花篮》,通过引导学生在两首歌中扮演不同地域的“摘花姑娘”的对比与体验。在《茉莉花》中扮演江苏姑娘“摘花”时,手“伸出去收回来”反复三次,小心翼翼且柔和的摘花形象表达江苏民歌的委婉,音色柔和,音量弱,音色也连绵悠长。而变成河南姑娘时在《编花篮》中摘花幅度大、力度强,粗线条的声音,豪爽地摘花,开心地笑。引导学生经过表演和体验后,再去思考和比较两个地区姑娘摘花的动作,去细细体会她们摘花时的心理感受,然后再思考如何用不同的情绪、力度、音色来演唱这两首具有不同地域特征的歌曲。
二、上海市“双名工程”艺术攻关基地讨论发言要义
1、王美华(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非常巧的是讲座专家黄美华老师的名字与我只差了一个姓,按国人的习惯,我们应该是差不多年龄的。讲座中她将自己根植于学校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数十年来一直坚持音乐情境教学实践研究的历程娓娓道来,让我深受感动。整个报告理论结合实践,完整且有条理,对我启发很大。由此,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我们的音乐教育生涯也就是这么几十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虽然一直在努力前行,但总觉得忙忙碌碌,到需要回顾总结的时候却不知从何说起。如何让自己的人生也能像黄老师那样优秀?那就是从现状出发,根植于研究最本质、最关键的音乐教育教学问题!
2、顾春燕(金山区教育学院):黄美华老师巧妙地找到了不同版本教材中共同的“连接”,以音乐情境为切入点,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分享,给出了创造音乐之境、活动之境、情感之境的方法与策略。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呈现方式,让学习者立体地认识音乐情境教学。
3、钱夏红(上海市松江一中):黄老师的讲座提出了情境教学的基本理念,并用课例示范了情境实践演唱,给出了很多教学范式,也让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应用和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走进音乐,获得良好的音乐审美体验。
4、吴卫(上海市文建中学):有效情境需要采用贴合生活实际、符合儿童性格特征,从而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学习的佳境。如采用旅游时的风景画面、场景中动作模仿等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中,获得自己对音乐切身情感的体验,通过参与演唱、演奏、聆听活动,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帮助获得外延更宽泛、内涵更丰富的音乐情境体验。
5、刘婧(嘉定区教育学院):黄老师从研究追求表达、教学现状分析、理论支撑阐述、教学成果分享等角度,分别引领我们寻根溯源明立意、由表及里明问题、审美育人明理念、示例解意明要点,从而立体地获得并逐步加深了对“音乐情境教学法”及其背后洞意的理解。这种沉浸课堂式的学科教学研究,是我们需要用心学习和在教研过程中进行大力推广的,而黄老师基于自身研究功底与教学思考的互动答疑和阅读推荐,也为我们的专题研究提供了借鉴。
6、王莹(上海市控江中学):黄老师的讲座结构非常清晰,从情境教学的诞生——背景——理论——实践——理论,呈现给大家的不仅仅是一个专业知识型的内容,更可以看出背后是毕生的投入、情感和心血。我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也曾有过一些情境创设的设计,听完讲座后又豁然开朗许多!讲座最后,黄老师呈现了她的导师李吉林老师赠予的书籍,和题词的书页,瞬间感动了。看着那本有年代感的书籍,让我感受到其中渗透的深深情义,就是这样无私的投入和传承,才能够收获丰硕的教育果实!
三、基地主持人总结发言要义
陈璞(上海市川沙中学):通过今天的讲座内容,再结合我所了解的黄美华老师的成长与奋斗经历,我想给大家提出两个建议:第一,为自己的音乐教学生涯找寻一个适合的且可以持续十年、甚至数十年的研究和实践方向。就像黄老师数十年钻研音乐情境教学问题一样,用这样的长久关注和专注探索,让自己的人生有厚度、温度与深度。第二,要善于向名师学习,并能从其他学科中汲取养分。
其实,像黄老师这样一毕业就能入名校(通师二附小)工作,遇名师(李吉林)点拨,是非常幸运的。但机会不等于结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有这样机会的青年教师其实也不少,最终为什么会是黄美华?大家可以去读一读我2014年出版的《让心灵伴着歌声成长:22位音乐名师的教育智慧》一书,里面有我对黄老师的访谈,她用三个“十年情结”来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大家就会了解,成功的背后其实是一次次的跌倒、爬起与攀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就需要以这样的目的不断追求自身的专业成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