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图洛书”,金注《推背图》第十象新解

(2017-05-05 14:15:33)
标签:

文化

分类: 原创推文
本文对此象有以下解读:
1) 此象的图,解为洛阳。
2) 谶“泅水不涤”,是“河出图”;“有血无头”,是“洛出书”。
3) 《推背图》作者在此象提及“河图洛书”,猜想与陈抟有关系。陈抟的活动年代,跨唐末、五代和北宋。
4) 谶“有血无头”,也可解为“存勖“二字。
5) 颂“不但我生还杀我”,也可以解为“我李唐多次保朱温性命,到头来朱温还是杀了我李唐“一后二主”。

金注《推背图》第十象新解,“河图洛书”
 
谶:荡荡中原,莫御八牛。泅水不涤,有血无头。
颂:一后二主尽升遐,四海茫茫总一家。不但我生还杀我,回头还有李儿花。
金圣叹曰:此象主朱温弑何皇后、昭宣、昭宗而自立,所谓一后二主也。未几为次子友珪所弑,是颂中第叁句意。李克用之子存勖代父复仇,百战灭梁,改称後唐,是颂中第四句意。
此象与“朱温篡唐”前后的历史符合。
此象的图,可命名为“地有山川”。本文取陈曦等对此图的解读:图中的“川”,为黄河,应为黄河向南流(流向河南)。“山”,应指陕西和山西交界的群山,黄河在此间向南流。
谶的四句,大意是:我荡荡中原,没有人能驾驭八头牛。游泳时没有洗到身体,有人流血而且没有头。在与“朱温篡唐”的这段历史联系后,就能理解这四句谶了。
谶中“八牛”,指朱温的姓,“泅水不涤,有血无头”,解为朱温的名字温(血无头为“皿”,“泅”字加“皿”就是繁体的“溫”)。
谶中“荡荡中原”、“泅水不涤”、“有血无头”,笔者推测有其他含义,后文会详加解释。
此象的颂,本文先采用金圣叹和陈曦的解读:
“一后二主尽升遐”,金注:朱温弑何皇后、昭宣、昭宗。
“四海茫茫总一家”,陈曦:后梁建立,李克用等藩镇不予承认,军阀割据,中国四分五裂。但是大家又都原本是大唐一家,中华一家。
“不但我生还杀我”,金注:(朱温)未几为次子友珪所弑。指朱温亲生的儿子杀了自己。不过对此句颂,笔者另有解读,见后文。
“回头还有李儿花”,金注:李克用之子存勖代父复仇,百战灭梁,改称後唐。

笔者初读此象时,觉得谶的后两句“泅水不涤,有血无头”,虽然能解读为“溫”字,但“水不涤”三字,显得多余。另外,颂的第三句“不但我生还杀我”,如果按一般解读,“我”字指代“朱温”,而其他三句颂,实际指“李唐”。笔者仍觉得这颂的第三句可能有其他解释。

在笔者细细研读此象的图文后,隐约觉得与传说中“河图洛书”有关。笔者试解如下:
1) 图中的“山川”,是洛阳的黄河,或者说,是唐末的洛阳城。
此象的图,重点表现黄河的河面骤然变宽阔。黄河流过洛阳的孟津后,不再穿行于群山峡谷中,而是河面宽阔,所以,孟津在地理上作为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另外,虽然陈曦等解读此图为黄河南流,但笔者根据图中河面宽度变化情况,解为黄河东流。
洛阳城,值得《推背图》作者在此象中刻意表现,有以下原因:
1. 洛阳长期为唐的东都,并且在武则天称帝期间,洛阳是都城,唐玄宗开元年间,有约十年将洛阳作为都城。
2. 唐朝亡于洛阳。此象反映的历史“朱温篡唐”,即唐哀帝禅位于朱温,就是发生在洛阳。 
3. 《推背图》作者精通易学,而洛阳是中华易学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河图洛书”均出于洛阳。
洛阳的孟津,不仅是黄河中下游的地理分界点,还是历史文化名城。传说“龙马负图出于孟河之中”,也就是“河出图”。
洛阳,在洛水之北,而洛水,又以“洛出书”的传说而有名。真正的洛出书处,可能的地点在今洛阳洛宁县,而洛宁县现代属洛阳,古代很多时期不属洛阳。推测《推》作者表现洛阳的目的之一,是取洛阳的“洛”字,并不一定真的指洛书出于古洛阳。
学者苗元一在《推背图概论》中指出,“推背图上承河洛,下启两宋图书易学”。推测《推背图》作者袁天罡和李淳风都对洛阳城有关注。
(由于此象可能为陈抟篡改,而洛阳与陈抟也有较多交集。陈抟曾至少两次赴洛阳,第一次为唐明宗接见,第二次为后唐时到洛阳应考。2017年5月8日)
2) 谶“荡荡中原”中的“荡荡”一词,与周文王有关,而周文王与“河图洛书”有关。
荡荡:放荡不守法制的样子,出自《诗经•荡》中的第一句,“荡荡上帝,下民之辟”。在这首诗中的第一章以后各章,都是假托周文王慨叹殷纣王无道之词。也就是说,谶中“荡荡”一词,与周文王有关。
有一种说法是,“先天八卦伏羲氏河图,后天八卦周文王洛书”。周文王所作《周易》,其思想应该与“河图洛书”有很大关系。

3) 谶“泅水不涤”,与“龙马负图”的传说有关,而龙马所负之图,就是“河图”。
《汉书•孔安国传》曰:龙马者,天地之精,其为形也,马身而龙鳞,故谓之龙马,龙马赤纹绿色,高八尺五寸,类骆有翼,蹈水不没,圣人在位,负图出于孟河之中焉。(此段文字为百度结果,笔者尚未阅读过《孔安国传》原文。)
注意,“蹈水不没”,即(龙马)踩水而过,未淹到身体,与谶中的“泅水不涤”一句含义完全相同。

4) 谶“有血无头”,与“神龟负书”的传说有关。
洛书,又称龟书,传说由“神龟负书”后传世。神龟虽然是神物,但在人的眼里,仍只是“活龟”,有血肉,会缩头。神龟出水后,有人研究其背上的奇怪符号,此时神龟出于本能,自然会以“无头”来保护自己。

《推背图》作者,在此象特别提及“河图洛书”,笔者猜测与活动时间在唐末、五代、北宋初的另一易学大师陈抟有关。
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 “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陈抟出生于唐末,第十象朱温篡唐发生时,陈抟已经36岁。
陈抟著有《易龙图》,此书是陈抟对《河图》、《洛书》研究的专著,是《易》学研究的重要资料。陈抟的另一著作是《先天图》,主要是乾坤坎离的图式。据宋史《朱震传》记载,邵雍的《先天图》即传自陈抟。
(2017年5月5日晚21:50)

在《推背图》一书中,谶和颂中一词有多种解读,很常见。笔者有两处解读,似乎也说得通。可能是巧合。
1) 谶“有血无头”,也可解为“存勖“二字。
“有”,存在;“血无”,反切或者连读,为“xu”(去声)。合起来,就是“存勖”二字。
2) 颂“不但我生还杀我”,也可以解为“我李唐多次保朱温性命,到头来朱温还是杀了我李唐“一后二主”。
四句颂中第三句,“不但我生还杀我”,已被解读为朱温被亲子所杀。不过,似乎也可以解读为:我李唐多次保住朱温性命,到头来还是朱温还是杀了我李唐“一后二主”。
李唐皇帝至少有两次饶过朱温性命,即“我生(朱温)”。
第一次发生在朱温降唐时。朱温本随黄巢造反,后判黄降唐,皇帝未杀朱温。第二次是朱温曾谋杀李克用(“兴唐灭黄”的第一功臣,河东节度使)未成,唐僖宗调解并且未降死罪。

总结一下,本文对此象有以下解读:
1) 此象的图,解为洛阳。
2) 谶“泅水不涤”,是“河出图”;“有血无头”,就是“洛出书”。
3) 《推背图》作者在此象提及“河图洛书”,猜想与陈抟有关系。陈抟的活动年代,跨唐末、五代和北宋。
4) 谶“有血无头”,也可解为“存勖“二字。
5) 颂“不但我生还杀我”,也可以解为“我李唐多次保朱温性命,到头来朱温还是杀了我李唐“一后二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