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研究开题报告、申报表

(2014-12-21 18:19:19)
标签:

育儿

关于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有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则终身受其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渗透到幼儿在园内的各项活动中去。而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比较重视知识传授、智力开发、特长训练等,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教师长期在幼儿养成教育方面意识不足,再加上家长的素质不高,只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也忽略了幼儿的养成教育,导致了本园幼儿在某些方面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现状。于是我们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为依据,紧紧围绕我园实际,以《关于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研究》为课题,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为幼儿创造一个保教并重的教育环境,通过多样化的整合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概念界定

    “幼儿”是指“3-6岁的儿童”,“习惯”是指一个人不假思索,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行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实验研究是通过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全面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从儿童外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促进幼儿内部素质的发展,以保证幼儿健康的身心,培养兴趣、获取经验、启迪智慧、形成良好品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三、研究目标

    通过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全面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幼儿外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促进儿童内部素质的发展,以保证幼儿健康的身心,培养兴趣,获得经验,启迪智慧,形成良好品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1、探索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与要求。

2、探索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途径和方法。

3、探索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评价体系。

4、使在园的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分为三个大方面,即: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其体验的核心理念是自理自立,体现的主要人格特征是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清洁、进餐、睡眠、排泄、锻炼的好习惯。

    2、良好品德行为培养,其体现的核心理念学会做人,体现的重要人格特征是尊重他人,懂礼貌,诚实勇敢,乐观,遵守规则,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等。

    3、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其体现的核心理念是学会学习,体现的主要人格特征是善于思考和探索。

五、研究方法

1、实验法:幼儿入园进行实验前基础测试后开始实施实验计划,每学期末进行实验后测,将幼儿的测定结果进行纵向比较,了解实验是否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调查法:结合每学年幼儿的教育目标,设计调查表,由家长和教师根据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给予评分,调查了解幼儿日常生活中行为习惯养成状况。

3、观察法:对幼儿三年的行为进行观察,并作观察记录。

4、反思教研法:每两周举行一次集体教研活动,在活动结束时对活动情况进行讨论、反思,发现问题讨论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及时调整下一次的活动目标。

5、行动研究法:结合实验过程中的评估情况,边实验边调整目标,旨在指导实际的工作。

6、个案研究法:选取实验班级中比较典型的案例跟踪研究,找出解决问题最佳方案。

六、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启动阶段(2014.9—2015.1)

 1、建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制度。商讨课题方案的设计,确定实验教师及实验班级。

2、确定课题研究的计划和实施方案。

3、分别制定养成教育调查问卷,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4.3—2016.5)

全面开展课题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并对幼儿进行跟踪观察和分析。

 1、根据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2、充分挖掘五大领域教育活动内涵,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开展养成教育。

     3、在活动不断总结经验,探讨方法与途径。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5、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第三阶段:反思总结,整理结题阶段(2016.5—2016.7)

对抽样幼儿进行后测,将前后结果比较分析,检测实验结果,汇总资料,分析总结,写出结题报告。

七、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论文。

八、参考文献

1、《儿童行为观察与研究》《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

2、期刊《幼儿教育》、《早期教育》。

 

 

武夷山市课题研究申报

                   申报日期:2014625

课题名称

关于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研究

主持人

彭芬

专业技术职务

小高

所在单位

武夷山市实验幼儿园

任教学科、年级

幼儿教育

课题组成员基本信息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课题组中的分工

 

 

 

 

 

 

 

 

 

课题界定

  幼儿是指“3-6岁的儿童习惯是指一个人不假思索,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行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实验研究是通过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全面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从儿童外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促进幼儿内部素质的发展,以保证幼儿健康的身心,培养兴趣、获取经验、启迪智慧、形成良好品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研究目标、内容

研究目标:通过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全面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幼儿外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促进儿童内部素质的发展,以保证幼儿健康的身心,培养兴趣,获得经验,启迪智慧,形成良好品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1、探索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与要求。

2、探索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途径和方法。

3、探索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评价体系。

4、使在园的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研究内容:本课题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分为三个大方面,即: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其体验的核心理念是自理自立,体现的主要人格特征是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清洁、进餐、睡眠、排泄、锻炼的好习惯。

    2、良好品德行为培养,其体现的核心理念学会做人,体现的重要人格特征是尊重他人,懂礼貌,诚实勇敢,乐观,遵守规则,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等。

    3、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其体现的核心理念是学会学习,体现的主要人格特征是善于思考和探索。

 

实施方案(说明研究的方法、步骤)

研究方法

1、实验法:幼儿入园进行实验前基础测试后开始实施实验计划,每学期末进行实验后测,将幼儿的测定结果进行纵向比较,了解实验是否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调查法:结合每学年幼儿的教育目标,设计调查表,由家长和教师根据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给予评分,调查了解幼儿日常生活中行为习惯养成状况。

3、观察法:对幼儿三年的行为进行观察,并作观察记录。

4、反思教研法:每两周举行一次集体教研活动,在活动结束时对活动情况进行讨论、反思,发现问题讨论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及时调整下一次的活动目标。

5、行动研究法:结合实验过程中的评估情况,边实验边调整目标,旨在指导实际的工作。

6、个案研究法:选取实验班级中比较典型的案例跟踪研究,找出解决问题最佳方案。

七、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启动阶段(2014.92015.1)

    1、建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制度。商讨课题方案的设计,确定实验教师及实验班级。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

2、确定课题研究的计划和实施方案。

    3、分别制定养成教育调查问卷,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5.32016.5

全面开展课题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并对幼儿进行跟踪观察和分析。

    1、根据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2、充分挖掘五大领域教育活动内涵,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开展养成教育。

    3、在活动不断总结经验,探讨方法与途径。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5、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第三阶段:反思总结,整理结题阶段(2016.52016.7)

对抽样幼儿进行后测,将前后结果比较分析,检测实验结果,汇总资料,分析总结,写出结题报告。

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论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