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1/large/005TRU0wjw1ez6zta9gpuj30qo0g0abm.jpg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晨读《归去来兮辞》
记得30多年前,我上初中二年级,那年过年的时候,到县城书店买年画,买到了一幅书法长卷印刷品,长大概有4、5米,当时不知其为何物,只是感到好玩而己。后才知道,那是书法家高二适先生写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这幅长卷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已不知所踪,但书卷前面的几句话,我依然能够倒背如流,常吟常新的。
昨日外出公干,遂带一本梁积仁先生编著的《古典文学作品选讲》上路。翻开这本我花2元钱在地摊上买的小册子,书内有《归去来兮辞》之讲义,又让我重温了那几句深入我骨子里的几句话。这几句话陶渊明是这样说的:“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今晨展读重温旧句,心中突然荡起了陈年旧事,备感时光之匆匆,人生之多艰,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切的一切,不去管它了,还是重新再回味欣赏一下陶渊明的这几个优美的句子吧,这才是心灵的畅游。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开篇一声长啸,直抒胸臆,惊天动地,劈空而来,这是陶渊明对人生大彻大悟之后作出的果敢决断。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生命的根,是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园将芜,意味着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回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这句话是开篇此段的文心,我一直记忆犹新,这也是我独自常吟的一句话。这句话写出了陶潜41岁时,辞去当了80天彭泽县令时的心境,虽想“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但又“猛志固常在,騫翮思远翥”的出世和入世的矛盾心里,写出陶潜在做出人生重大决断时所走过的心路历程。“心为形役”,说明出仕并不是源于本心,而是为生活所迫。“惆怅独悲”亦描写了当时辞官的心情。既然自己认识到出仕不是本心,照理说,辞官应该欢欣鼓舞,但真的一旦辞官归隐却又感到失意而独自悲伤。对这种矛盾的心态,陶渊明自己也感到奇怪,禁不住的向心灵拷问:这是为什么?其实,出现这种矛盾心态的原因是,陶潜面对黑暗现实的社会报国无门的一种内心的愁怅,同时不甘被黑暗污浊的社会所左右,不得不违背本心辞官归田。实际上辞官也是“心为形役”的,不得已而为之,怎么不会“惆怅而独悲”呢?那么且看陶潜是怎样解脱这种困惑的,接着先生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说认识到过去的错误不可挽救,知道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补救。和后句“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一句相得益彰。说明误入了迷路好在走得还不太远,觉悟到今天辞官才是正确的。于是陶潜从出仕与归隐的“惆怅而独悲”中解脱出来,毅然选择了归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归舟在水上轻快漂荡,寒风飘飘吹拂衣裳。这两句虽似写景,实则写情,船行顺风,轻快如飞,心情愉快亦尽在其中,见得弃官如释重负。“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说的是向行人打听前程还有多远,遗憾天还未亮,晨光暗昧朦胧。这是作者对他的归程的想象,表现了陶潜辞官归隐急切盼归的心情。
中国古典文学上品佳作浩如烟海,晨起展读,重温《归去来兮辞》开篇这几句话,备感30年春秋风雨,磋砣岁月。读罢,颇适吾意也。
陶渊明(365一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我国六朝时代杰出的诗人。
(2015年12月21日清晨于松原归长途中!)
http://ww2/large/005TRU0wjw1ez6zt264o2j30qo0f0t9d.jpg
http://ww2/large/005TRU0wjw1ez6zt4ii4rj30qo0f00uw.jpg
http://ww3/large/005TRU0wjw1ez6zt7fuzrj30nf0hs0v0.jpg
http://ww3/large/005TRU0wjw1ez6zt8oedzj30a40a8t9b.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