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兴宁的青绿文脉与生态长歌

(2025-05-10 09:33:54)

兴宁的青绿文脉与生态长歌

张展强

 

千年客邑,钟灵毓秀。晨光漫过神光山巅,如同一支神奇的画笔,轻轻唤醒了祝枝山遗落的墨痕,晨露似温柔的精灵,在墨痕上轻吻。在南山湖上的白鹭振翅高飞,那翅尖抖落的绿意,如诗如画飘落宁江,涟漪层层扩散,漾开了岁月的褶皱。此刻的兴宁,恰似天工巧匠,青绿为纸,文脉作墨,一幅绚丽的生态长卷正缓缓铺展开来。

绿涛深处有梵音

神光山的黎明,是被清脆的鸟鸣轻轻叩开的。瞧,东方第一缕光悄悄地爬上齐昌楼的飞檐,整座山仿佛一个缓缓开启的翡翠匣子,神秘而美丽。神光古寺的袅袅梵音,草木拔节生长的细微私语,山泉流淌的潺潺琴韵,在氤氲雾气中交织缠绕,奏响了一曲绿色的交响乐章。

伫立在神光山东北的山脚,我抬眼望去,神光山的轮廓在远方绵延起伏,宛如一位沉默而威严的守护者,静静地矗立着。依偎在它的怀抱中,尽情感受着这方天地独有的宁静与祥和。沿着石阶缓缓而上,有些石阶上生出了少许的青苔,那是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石阶两旁的马尾松枝桠交错,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筛落成点点碎金,洒在石阶上。

忽地,一阵清凉的山风悠悠掠过,仿佛是山间的精灵自在穿梭嬉戏。不经意间,半山腰祖师殿悠远的钟鼓声 “咚 —— 咚 ——”响起,那声音在山林间回荡,仿若来自岁月深处的深情呼唤。这突如其来的声响,惊起祖师殿前千年古榕上的鸟儿,它们扇动着翅膀,向着湛蓝的天空飞去,鸣声啾啾,为这静谧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这一幕,不禁让我忆起曾在央视荧屏上见过的水墨景致 —— 古榕之下,一群晨练的兴宁人们身着洁白的太极服,迎着晨曦,手持太极剑,身姿轻盈如燕,在起转之间尽显优雅,完美地融入一片静谧之中,让人恍惚,分不清今夕何夕……

我轻轻作别历经沧桑的祖师殿,循着蜿蜒的水泥大道,朝着东南方葱茏的绿意深处缓缓前行。一路上,松涛簌簌如私语,草木轻摇。转过几道山弯,忽然,一阵阵袅袅梵音从红墙深处飘然而来 —— 墨池寺已在眼前,感觉到那古刹的飞檐翘角,与天边的流云深情凝望。

离墨池寺不远,一脉石泉从嶙峋的岩缝间汩汩涌出。澄澈的水流终年不息,宛如一条银绸蜿蜒流淌,将光阴编织进潺潺的韵律之中。泉波倒映着天光云影,清澈得不见一丝尘埃。久闻墨池的山泉水令人心醉神迷我俯身轻啜,清甜的泉水在齿间晕开,仿佛含住了整座山林的灵气。

我静静地站在墨池寺的红墙前,刹那间,千年光阴仿佛从寺墙的缝隙里漫溢开来。圣人风骨与智慧我毕生仰望宋代学士罗孟郊在此寒窗苦读的身影,随着泉边砚台涤荡的墨色,将一池碧水染成了永不褪色的传奇探花亭畔,古树虬枝撑起漫天绿意,小麻雀扑棱着翅膀衔来春草,筑起新巢,让古老的书院有了鲜活的生机。明代石碑上,明代陈应荐手书的 “墨池”二字,早已被历史的苔痕温柔地包裹,却仍在风雨中倔强地舒展着筋骨,仿佛要将当年挥毫时的墨香,永远留在这方天地,诉说着往昔的风雅与厚重。

玉带环城织锦绣

神光山连绵起伏的苍翠化作奔涌的绿涛,沿着蜿蜒的山涧,一路欢歌笑语,朝着宁江奔腾而

夕阳缓缓垂落天际,当我的脚步落在兴宁大道之上,仿若踏入一片流动的广袤天地,尽显磅礴之姿。只见大道上的兴旺大桥两旁的拱圈被浸染成一条鎏金的绸带,熠熠生辉。目光游移间,不远的锦绣大桥横卧如巨龙,每逢节假日的傍晚车流如织,点点车灯仿若星河坠入人间,璀璨夺目。宁江公园的东岸,一条长而平坦的亲水栈道在江涛声中低吟浅唱,扶栏仿造木纹里浸透了岁月的呢喃;岸上步行道的赭红地砖浸润在暮色之中,每走一步,都仿佛踏出细碎的私语。宁江公园两侧高楼林立,城市绿道蜿蜒其中,柳树垂下如烟的枝蔓,黄花风铃摇落满径金雨,异木棉将粉白的花瓣轻轻嵌入地砖缝隙,宛如大地执笔,将四季的诗意镌刻成永恒的诗行。

暮色为宁江河滩镀上一层柔和的光,垂钓老伯忽然放下钓竿,目光投向河滩沙地上嬉闹的孩童,关切地说道:“小朋友,莫要到河里玩水。”他的铁皮水桶里盛满了粼粼波光,几尾鲫鱼鲤鱼在水中悠然摆尾,溅起细碎的水花老伯脚边的青草沾着夕照,泛着琥珀色的温润光泽。

忽然,水面漾开层层涟漪,一只水鸟掠过丰茂的草坝,翅尖轻点水面,将对岸景墙的倒影揉成闪烁的碎金。南济桥东侧二百米处,那面镌刻着“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石墙,几茎芦草在风中轻轻摇曳,每一次舒展都似在诉说着兴宁城区自然与文明共生的故事。

晚上,河拐弯处的齐昌文化广场亮起了灯光,动感的音乐跳跃流淌。一群女子身着统一的服装,在广场上翩翩起舞。她们的身姿随着音乐的节拍轻盈舞动,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活力。而在广场上方的草坪上,几位少女正在拍摄短视频,她们的纱裙轻轻拂过刻着 “孔融让梨” 故事的铜色雕塑。突然,远处一阵悠扬的笛子声袅袅传来,如丝如缕,被一双无形的温柔之手轻轻抛洒在空中,飘向翠意湿地的芦苇丛。

大地的紫色诗笺

水的粼粼波光,悠悠向南流淌。山风轻轻一推,这抹流光便俏皮地跃入兴宁北部山区广袤的田畴,将浪漫的诗意尽情泼洒在阡陌之间。

为了助力我市“百千万工程”建设,兴宁作家协会的采风活动走进大坪镇的潭坑村。潭坑村的春天,是紫云英写给大地的浪漫情书。一片片田野被紫云英铺展成紫色云霞,馥郁的蜜香随着微风流淌,连空气都变得清甜醉人。

种粮大户罗总蹲在田垄间,粗糙的掌心轻轻托着蝶形小花,目光里满是柔和对我们说:“你看这根瘤,每一株都是天然氮肥,滋养着这片土地。”

大疆无人机在花海上空划出规整的绿色网格,宛如春日盖上邮戳。农技员专注地盯着平板电脑,衣角沾着细碎花粉,他说:“紫云英盛花期翻压入土,土壤有机质能提升 0.5 个百分点。”田野里,戴草帽的农人弯腰劳作的身影,成了大地上最质朴的注脚。这时,旁边的罗总抓起一把改良后的土壤,黑褐色的团粒簌簌滑落,他的言语中满是期待:“等插秧时再来看看,这土松软得就像发糕。”

花海深处,孩童的欢笑声此起彼伏。附近学校的老师带着学生参加 “小小红领巾环保科普行”活动,孩子们好奇地观察着蜜蜂忙碌采蜜。老师的讲解声与蜜蜂翅膀的振动频率奇妙共振:“每公斤紫云英蜜,需要采集 800 万朵花……”忽然,花浪间,叫不出名字的鸟儿成群腾起,翅尖闪烁的紫辉与花海交相辉映,仿佛迸溅的浪漫星屑。

看着遍野的紫云英如紫绸铺展,与天际流云相映成趣。这一刻我终于懂得——云霞都偏爱这片粤东宝地,将灵气尽数倾洒。千年光阴里,兴宁的文脉与生态早已连理共生,新叶摇曳,尽是岁月的诗行与未来期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