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暑,防暑降温莫贪凉,冬病夏治正当时!

(2022-07-07 10:05:04)
标签:

健康

杂谈

分类: 健康养生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7/0b6ddb85e2f54c59a0ab2680526242c1.jpeg

2018.7.7 星期六

农历五月廿四

戊戌年【狗】年

小暑

小暑节气是夏季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这一定意义上意味着夏季已经过去一大半,但实际上,这才是炎炎夏日的开始,即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开始。在小暑到来之际,我们一起定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因为小暑之后的炎热真不是开玩笑的。

7月7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为小暑节气,天气炎热。人们在注意防止身体中暑的同时,更要提防夏季情感障碍症的发生,即“情绪中暑”。

此时节最好“少动多静”。一些人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步山径、抚松竹,但一定要注意不要劳累。天热时可在环境清幽的室内,读书习字、品茶吟诗、观景纳凉。

下面请本期特邀专家赵和平主任医师为大家介绍小暑时节的调养方法。

受访专家

赵和平主任医师

赵和平,主任医师,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针刀委员会常委,中国针灸学会针刀委员会膝关节病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知名中医、百佳医生、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从事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工作40余年,主持完成了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出版5部专业著作。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7/c5b70983034a470092ddcf7276f32a16.jpeg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夏日里暑邪会逐渐的深伏于体内,而不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季,火邪克金,而伤肺气,容易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易患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7/8fc1a88889844de6988bdcaff286de04.png

保持心性清宁 防止“情绪中暑”

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们易感觉心烦不安,疲倦乏力。中医讲五脏与季节相对应,夏季为心所主,我们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7/e16e0cf49dd44119b0f731fea2a8a583.jpeg

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过喜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此时节,人们在注意防止身体中暑的同时,更要提防夏季情感障碍症的发生,即“情绪中暑”。

“情绪中暑”的主要症状是心情烦躁,易动肝火,好发脾气,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对事物缺少兴趣,不少人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肝火,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健忘。如果觉得自己有以上症状,就要考虑是否是患上夏季情感障碍症了。

为了预防“情绪中暑”,养生专家建议,天热时,要保证充足睡眠。当温度超过33时,要减少工作量或暂停工作,不要做剧烈运动,以免造成体能消耗过多、有损身体新陈代谢。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7/24feed2b1d61420fa4ca7a3a17cdee42.jpeg

情感障碍患者要时刻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好,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多吃去火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

另外,一定要做好心理调节。在盛夏时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进行“冷处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7/975c4e2f244243a8a8ba9976cb7dd8ed.png

注意清热去火 清补降温排毒

在炎热的伏天,最易发生的季节病就是中暑。中暑主要是因为气温高,而环境通风差,使体热不能及时向外发散造成的。此时外出,应调整时间,避免中午高温时外出。有些老人在此季节中常感到烦躁,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甚至头晕、胸闷、恶心等症状,中医讲是“暑伤气”,民间则说是“苦夏”。对此,可适当进补,以补充身体不足的中气。并且要保证睡眠的充足,并利用午睡时间,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7/dd91840f090c45368754fb64b05f6932.jpeg

夏季适量吃冷饮可防暑降温,但冷饮吃得太多,则有害无益。胃肠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就会加快蠕动,缩短食物在胃肠里的停留时间,直接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同时,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的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的温度也比较高,如果骤然受到大量的冷刺激.有可能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夏季瓜果对维持人体内酸碱度平衡有很好的作用。但是,过量食用,会增加肠胃负担,重则会造成腹泻。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7/23e77615f2a94263b5f2fae5e0bc8133.gif

进入高温天气,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各个脏腑器官的供氧能力明显减弱。所以心脏有问题的人活动后容易出现气短、心慌等现象,因此,这类人群要注意运动不要猛烈,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

冬病夏治正当时 穴位贴敷防病

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即“三伏天”。 中医认为,夏季的“三伏天”正是一年之中最为炎热之时,同气相求,人体阳气隆盛,皮肤疏松,腠理开泄,毛孔开张,气血流畅,此时在体表穴位进行药物贴敷等措施,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气血随着经络到达病变部位以驱散体内寒积,故为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7/db917674f27b4c69aab148c49c3a3107.jpeg

“冬病”是指寒冷季节或受凉后容易发病或加重疾病,多以患者素体阳气不足为内因,以寒邪侵入为外因。比如各种风湿疼痛,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小儿泄泻,体虚感冒,冻疮,免疫力低下等症。冬季阴气重,患者体质处于低潮,此时治疗,见效缓慢。“夏治”是指冬病在夏季治疗,根据中医“春夏养阳”和“天人相应”的理论,利用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的时节,在三伏天实施治疗,扶助人体阳气,祛除沉寒、补益虚损、通达经络,修复损伤可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病夏治不是一个单纯的穴位敷贴,而是一种系统治疗手段,治疗方法有辨证、内服中药、针灸按摩、食疗等方法,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1、针灸按摩:起温经、通络等作用。如:天突,膻中、肺俞、心俞、大椎等穴。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7/6de6ff482ee4497c9a65f072fea4ee6a.jpeg

2、药物常选用:辛温散寒、温阳通络等功效药物。如:白芥子、苏子、麻黄、桂枝、地鳖虫、姜汁等。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7/2132f0e40be347a8a72a69015c6a2745.jpeg


小暑,防暑降温莫贪凉,冬病夏治正当时!

小暑,防暑降温莫贪凉,冬病夏治正当时!


小暑,防暑降温莫贪凉,冬病夏治正当时!

小暑,防暑降温莫贪凉,冬病夏治正当时!


小暑,防暑降温莫贪凉,冬病夏治正当时!


小暑,防暑降温莫贪凉,冬病夏治正当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