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好一天,健康一年!

(2020-12-22 10:36:25)
标签:

健康

杂谈

分类: 健康养生

冬至了,也意味着即将进入“数九寒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

“数九寒天,冷在三九。”

以冬至为起点,此后的27天,是我国传统的“三九天”,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冻哭人的“三九天”,是疾病最爱扎堆的时候。

因此,冬日养生,5个要点要谨记!

http://p4.itc.cn/images01/20201218/70204f39d9c74282965d87a5f9a91c10.jpeg

01饮食:宜温补,戒寒凉

冬至之后,白天渐长,阳气开始生发,正是人们补阳气、养正气的最好时候,可多吃一些温补食物,寒凉性食物要少吃。

饮食注意:

  • 羊肉、牛肉、狗肉等温补性食物,可多吃,但不宜过量,以免消化不良。
  • 饮食要多样化,谷、果、肉、菜合理搭配,适当喝些牛奶补充钙质。
  • 多喝水,少吃糖类、脂肪、盐分高的食物。

http://p0.itc.cn/images01/20201218/7cef78a8c00f47829fbefe357e8ccd32.jpeg

冬至饮食推荐:

1.吃水饺

民间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之说。冬至吃饺子,可以选择羊肉、萝卜、木耳、韭菜等补益食材做馅,搭配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汤,美味又驱寒!

2.喝三黑粥

冬至养生重在“藏”,喝三米粥有固肾、补气血的功效。只需将黑米100克,黑豆30克,黑芝麻15克,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熬成粥喝即可。

3.喝养生茶

冬至多喝偏温性的茶饮,如红茶、黑茶、熟普洱茶,还可搭配中药。比如,女性可加适量当归、大枣,补气养血;男性可加入菊花、麦冬、枸杞,补肾平肝;老人可加黄芪、太子参,益气生津。

http://p7.itc.cn/images01/20201218/be073494625a402e84c9028442eb7a95.jpeg

02起居:早睡晚起,多晒太阳

冬至后,要注意保护阳气,不过度消耗。因此,要早睡晚起,多晒太阳。

起居建议:

  • 晚上9-10点休息,早上太阳升起后,再起床活动。
  • 在阳光充足的午后,外出散散步,配合深呼吸,驱走体内寒气,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间。

注意事项:

起床要缓,先养神5分钟,待清醒后,再慢慢下床活动。这是因为,早上人们的血管应变能力差,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http://p7.itc.cn/images01/20201218/169a8421ea58429d919f81574cbcc51c.jpeg

03穿衣:防寒保暖,气血通畅

冬至过后数九天,小寒大寒又一年。冬至过后,就进入了“数九寒天”,天气愈加寒冷,更要注意防寒保暖,这样气血才会顺畅。

穿衣建议:

  • 室内温度建议控制在 18~24 为佳;
  • 外出时,最好戴上帽子、口罩、围巾、手套,避免冻伤;
  • 冬装尽量选择柔软宽松、保暖性好的,方便穿脱的开衫、马甲,不要穿过紧的衣服,以免血液不畅。

http://p6.itc.cn/images01/20201218/5c9a1ad354c74804b1b6e7d6b52dacd4.jpeg

04运动:动中求静,强心肺

冬季人体阳气弱,心肺负担重,不建议运动过大,尤其是中老年人,可以在家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如室内慢跑、做体操等。

另外,冬天多搓手,对身体健康也大有裨益。一则,可以锻炼手指,对大脑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二则,可以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冻疮;三则,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预防感冒。

http://p7.itc.cn/images01/20201218/7e697cb12310443eb97e1e93d7ca4a9e.jpeg

05情绪:神静少虑,平衡心理

宋代医学家陈直曾言:“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就是告诫我们注意心理保健,要神静少虑,平衡心理,方能杜绝因情绪而造成的疾病。

冬至后,就进入了隆冬时节,也是老年疾病爱扎堆的时候,建议大家喝喝金沥竹天使·山高茶,有助于平稳三高,防病疗疾,在寒瑟中保有一份暖意。

http://p5.itc.cn/images01/20201218/ec646b3cbd894b249a7544833e47650e.jpeg

养好一天,健康一年!

养好一天,健康一年!

养好一天,健康一年!

养好一天,健康一年!

养好一天,健康一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