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116品一品上海的老桥,叹一叹上海的新桥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美丽中国 |
上海的路和北京的路,
除了数不清的小马路,
阿拉上海的桥也是纵横交错,
成为上海市区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
它开启了浦江两岸的“亲密”接触。
杨浦大桥
是上海市区黄浦江上的第二座大桥,
东海大桥起始于芦潮港,
北与沪芦高速公路相连,
南跨杭州湾北部海域,
直达浙江嵊泗县小洋山岛。
东海大桥全长32.5公里。
上海长江大桥起自长兴岛,
跨越北港水域,
在崇明岛陈家镇奚家港处登陆,
接崇明陈海公路立交,
被誉为“长江门户第一桥”。
上海长江大桥位于万里长江入海口,
成为上海地区的又一标志性建筑。
这座桥就是上海的外白渡桥。
外白渡桥位于苏州河汇入黄浦江的河口处,
桥的一头是上海大厦,
另一头是外滩。
它是我国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
所有钢材料均由英国进口,
整座桥梁的技术和工艺由英国人完成,
是当今中国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型,
是上海的标志之一,
同时也是上海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象征。
除了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名桥“,
还有一些桥可能别人不知道,
但是对于阿拉上海宁来说,
却显得与我们的生活更为密切一些。
比如松浦大桥、奉浦大桥、徐浦大桥、
卢浦大桥、闵浦大桥、金山铁路大桥、
横潦泾大桥……
以上这些桥或许是上海的地标,
是上海的城市象征,
但是还有一些桥,
默默地立在城市一角,
它们位列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可能很少会被注意到,
但是它们就是上海最珍贵的桥。
放生桥位于青浦区朱家角镇,
明万历年间建,
清嘉庆十七年重建,
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放生桥结构精巧、形状美观,
自古就有“长如带,形如虹”之誉,
为朱家角十景之一。
作为上海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联拱大桥,
放生桥被称为“沪上第一桥”。
浙江路桥位于苏州河上,
南接黄浦区浙江中路,
北连静安区浙江北路,
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几座
鱼腹式简支梁钢桁架老桥之一。
从侧面看,桥身像一条剔除了鱼肉的鱼骨架,
这种结构兼顾受力和美观,
非常经典。
迎祥桥位于青浦区金泽镇,
始建于元代,
其选材独特、造型优美,
近似现代的公路桥,
应用的是“连续简支梁结构”造桥原理,
这一技术比西方要早数百年历史。
迎祥桥为梁架式五孔石桥,
桥柱用五块长青石并列组成石壁式
四墩构成五孔,设计独特。
因元代蒙古族以骑兵著称,
经常要疾驰过桥,
所以桥面铺砖桥阶不明显,
也无桥栏,
是典型的元代桥梁。
普济桥位于青浦区金泽镇,
始建于南宋,
为单孔石拱桥。
桥面坡度缓、拱跨大,
具宋代桥梁特征,
是上海最古老的拱形石桥。
“论上海古桥之大,
惟朱家角放生桥;
论上海古桥之古,
当推金泽普济桥。
因桥畔有圣堂庙,
故俗称圣堂桥。
大仓桥为五孔石拱桥,
位于松江区永丰街道中山西路仓桥弄南,
始建于明初,
最初为木桥,后改建为石桥。
现存的大仓桥是明代天启年间重建的,
原名永丰桥,
后因桥南为松江府的漕运仓城而被称为“大仓桥”。
大仓桥有92级台阶,
青石的桥身、护栏,
花岗石的台阶。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赞其曰
“蓄风气,壮瞻视,莫此为伟”。
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浙江路桥因其特殊结构
被誉为“国宝级桥梁”,
朱家角古镇放生桥因其
最长、最大、最高被称为“沪上第一桥”,
金泽镇迎祥桥历经七百余年风雨,
是典型的元代石桥……
老桥托起上海的今天,
新桥撑起了上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