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廓街位于位于西藏拉萨老城区中心的大昭寺,是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也是市区最繁华的商业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八廓街的历史
八廓街原来是为了建筑大昭寺而建,随着大昭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目前的规模和繁华,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下令在卧堂湖修建大昭寺,同时在湖边四周修建了四座宫殿,与嫔妃臣民移居宫殿亲自监督大昭寺工程的进展。四座宫殿即为八廓街最早的建筑。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大昭寺建成后,引来了众多朝圣者朝拜,日久逐渐踏出环绕大昭寺的一条小径,为最初的八廓街。随后,寺院周围陆续修建了18座家族式建筑,为远道朝圣的信徒或商人提供住宿地。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公元15世纪后,大昭寺成为佛教传播的中心,其周围相继出现僧人宿舍、宗教学校、小寺庙建筑,众多信佛者迁居大昭寺周围生活,街上逐渐出现了大量民居、店铺、旅馆、手工作坊等设施。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随着大昭寺宗教地位的加深,藏传佛教认为,以大昭寺为中心顺时针“转经”,表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释迦牟尼佛像的朝拜,八廓街成为拉萨三大转经道之一。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后又出现了来自蒙古、汉地、克什米尔、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地区和国家的众多商贩、香客、游民,八廓街发展成为集宗教街、观光街、民俗街、文化街、商业街和购物街于一身的街区。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2】转经道
拉萨有内、中、外三条转经道,以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转经。内转经道是大昭寺内的“内圈”转经道,沿千佛廊绕觉康佛殿转一圈,称“囊廓”(详见前一篇)。外转经道是一条沿拉萨老城转经的道路,围绕大昭寺、药王山、布达拉宫、小昭寺的“外圈”,称“林廓”。而中转经道就是沿大昭寺的“中圈”转经路,也就是这条古老而热闹的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3】经幡柱
在八廓街的东北、东南、西南方以及大昭寺广场共有5座高大的经幡柱。经幡柱分别用蓝、白、红、绿、黄五色的经旗包裹,象征蓝天、白云、火焰、绿水和大地。它们分别是:噶丹达尔钦、夏迦仁达尔钦、格桑达尔钦、曲亚达尔钦和扎西达尔钦。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达尔钦即经幡柱藏语发音。经幡柱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各经幡柱均为纪念先辈而立,都有对应的典故。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4】山南敏珠林寺嘛呢拉康
在八廓北街中段,有一座嘛呢拉康,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该寺是宁玛派寺院敏珠林寺的属寺。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在寺院的正前方有一座煨桑炉,这样的煨桑炉在八廓街有很多座。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藏族人一般将装有大经筒的房间称为嘛呢拉康。嘛呢拉康只有一间佛殿,内悬一直径2米、高3米的转经筒,四周墙壁的佛台上放满酥油灯,整个空间非常狭小,两人同时通过都会遇到困难。嘛呢拉康非常热闹,到八廓街转经者多会来该堂内转动经筒。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沿嘛呢拉康四周的墙体,设有转经筒,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5】强巴拉康
在嘛呢拉康的后面,有一座二层黄色的建筑,是强巴拉康。强巴拉康是一座格鲁派寺院。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强巴拉康的佛殿内供奉一尊高两层的强巴佛像。步入大殿一层,可见强巴佛的下半身。殿堂内侧,有创寺祖师和“疯行者”的修行洞。传统上,西藏寺院的佛坛通常面对殿门,但这座佛殿则是正门朝东、佛像朝北。在拉萨,仅有两座寺庙如此布局,另一座是达布林赞康。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6】朗孜夏
在嘛呢拉康的西侧是朗孜厦,“朗孜”藏语意为光辉的顶峰,拉萨堆龙德庆区某贵族家族名称,“夏”藏语意为府邸。这是一座典型的藏式建筑,占地720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7世纪中叶,原为朗孜家族住拉萨的府邸,五世达赖喇嘛时期改为拉萨地方(正府)主管拉萨政务的机构及司法机关,后成为一座规模较大的监狱。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整个建筑坐西向东,石木结构,三层,平顶。大门设在第二层,门前有广场和宣判台,原在此地举行死刑仪式。大门未开,未能进去参观。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7】清朝驻藏大臣衙门
在嘛呢拉康的北面,有一幢顶部设有红色白玛墙的三层楼房,这是当年的清朝驻藏大臣衙门,是清代(钟秧)(正附)派驻西藏地方行政长官驻藏大臣办公和居住之所,很多涉及清代(钟秧)和西藏关系以及外敌入侵西藏的大事都发生于此。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清(正附)驻藏大臣衙门藏语名为“冲赛康扎康”。由于驻藏大臣可以从大院南楼的窗户近距离欣赏八廓街的繁华景象,因此这里被称为“冲赛康”,意为“可以看到集市的房子”。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雍正二年(1724)清(正附)平定罗布藏丹津之乱于青海后,四年(1726)议准设立驻藏大臣二人,常川驻藏。以后又根据副都统宗室鄂齐赴藏奏报,以藏政不和,于五年(1727)正月(即阿尔布巴之乱前)正式派遣了僧格、玛拉为驻藏大臣赴藏办事,并设立了驻藏大臣衙门,其目的是把处理藏政的大权交由钦差大臣直接掌管,加强对西藏地方的施政,行使国家主权。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从那时到辛亥革命爆发的一百八十三年间,清朝(正附)共派遣了八十四任驻藏大臣。现在,这里为西藏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8】玛吉阿米
在八廓街东南角这栋黄色的三层小楼,相传曾经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密宫,现在是玛吉阿米酒馆。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玛吉阿米是流传在藏区的一个美丽的传说,意为圣洁母亲、纯洁少女,或可引申为美丽的梦。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他不仅是西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宗教精神领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诗人。相传仓央嘉措为了寻找至尊救世度母、跋山涉水走遍了藏区。有一天在拉萨八角街一个小酒馆,遇见了一个月亮般娇美的少女。这座黄色的小楼,相传就是当年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相遇的小酒馆,他在此地写下著名的《在那东方的山顶上》。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 [转载]西藏拉萨——八廓街](//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仓夹嘉措写给玛吉阿米的诗篇一直流传至今:“在那东方高高的山顶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未嫁娇娘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未嫁娇娘”在藏语中便是“玛吉阿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