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赶 房疯的辛老茂
0
如今的田野,已没有六十年代的辽远和天然。它已经被房子挤压成一小块一小块荫蔽在大厦旁边的不相邻的小块块。有的块块还蒿草丛生,野鸟栖居。真正种田的人看了,心头是隐隐作痛。
辛老茂是个共和国的同龄人,六十六岁年纪,有四十八年党龄。当过三十年支部书记。九八年被村民选下台后,兢兢业业又种了十七年田。他有两儿两女,大女儿大儿子都在外边工作。小女儿是村支书的妻子,可父女两个已有十七年没通来往。小儿子是辛老茂的忠实传人。人们戏称他是辛家庄少主,一个种田的真把式。他跟着辛老茂,父子俩种了四十亩田。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样样齐全。
这天,他姐姐辛桃花在田头找到他,对着隆隆的拖拉机大喊:“辛伟强!辛伟强!”
听到辛桃花喊他,辛伟强将拖拉机开到田头歇下来:“姐,您喊么事?”
辛桃花:“爹今天不是没在家吗?你把拖拉机开去帮我运几车河沙行吗?”
辛伟强:“爹说过,只要是你家的事,我们什么事也不会帮。你还想要我帮你运河沙造房子?稻田都被你
们快耗尽了, 不知你们家子孙后代还有不有田种。你们家子孙后代都不要吃粮食了?”
辛桃花:“张三李四都争着造房子,谁家不造谁家就弱份子。若不是今天兔兔去城里,我才不稀罕你家这臭拖拉机。你不帮我拉倒!”
辛伟强:“懒耻你!”
辛伟强开着拖拉机继续犁田。脑海里翻腾着这十几年村子里的大小事情。
一
公元一九九八年春天,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周家垌的村民自觉地聚集在一起开了个会,商量在沿垌中水渠边修建新村。四十八岁的村支书坚决反对,这一年大家造新房的愿望落了空,全体村民都有意见。乡干部没捞到好处也不满意辛老茂。于是,召开一个党员大会,硬是把辛老茂选下了台,由新入党的年轻人周厚德担任周家垌的村支书。好家伙,岳丈刚让你入了党,你就把岳丈挤下台。为此,辛老茂坚决不和周厚德来往。
这以后,凡是谁家要造房子,给个千把块给周厚德,再到乡里花他两三千,建房证就扯到手了,无忧无虑只管建房,谁也不加干涉。一栋栋高楼在稻地里拔地而起。
这一天,在田野里,周厚德和辛老茂狭路相逢,辛老茂叫住周厚德:“周厚德,你还让村民在田里建房?你家子孙将来还有不有田种?”
周厚德:“政府号召农村城镇化,你再反对也不济世。老思想,有钱还愁没地方买粮?
我家子孙将来不靠种田吃饭。”
辛老茂:“放屁!再什么世道都要吃饭。你家儿子不种田?十五六岁了还念小学,你能让他靠智慧吃饭?你周书记再厉害,反正我家田周围那些人家的田你不准批
给他们造房子,看你信不信。我到中央去告你。”
周厚德:“爹,我好歹也算您半个儿子。您莫做太绝的事。您家田周围的田我可以不批给
他们造房子。可以互相调济出来。从渠道边的田调济给造房子的人家。您老人家也造一栋,从我家田里解决一块地皮给您。”
辛老茂:“我才不要你的施舍,我家伟强没有别的特长,要靠种田吃饭。我不废田建房。”
周厚德:“我们村新农村建设还被树为典型。新农村建设是大趋势,爹您阻止不了的。”
二
乡干部又到周厚德家中来喝农家酿造的米酒了。几个人一来就打牌,若来四个,周厚德就得再找四个凑成两付牌。总得有人输钱呀,总不能让乡干部自己出钱付赌账咯。乡长抓了几盘牌,赢了一大把百元钞,心里喜滋滋的。笑得肥厚的嘴唇合不拢。
乡长:“厚德!你们村要造房子的人家,要办建房证,最好在今年底要办好,到了明年
办建房证的钱就要涨了。我本来不应该透露这消息的。可你对我太好了。”
乡长回乡里后,周厚德就走家串户,把这牌桌上的消息透给村民。于是就有几家人家要办来几张建房证。水渠边就立刻又耸起几套房子。辛老茂的心就又要揪一阵。
相同的话年年在牌桌上说
,周厚德年年家家去传,田野里房子也就年年增多,越来越华丽。越来越气派,有些人家已经造了好几栋。周家垌那一望无际的碧绿的田野被房子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既不好通水,又不通光的蒿草丛生荒地了,谁也不心疼。
周厚德的书记当得志得意满。钱收的盆满钵满。又深得社员拥护。他再大把大把的把钱甩出去,二十岁才上初中的儿子居然捞到大专文凭,成了吃皇粮的干部。周厚德儿子的第一个月工资,他买了礼物来看外公辛老茂。可辛老茂竟然不讲面子,把外孙的礼物扔到门外,关上大门。一天不开门,坐在家里生闷气。
三
辛老茂的大儿子住的那个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很大。他想回家来建一栋房子供退休后居住,没承想一向反对人家建房的辛老茂竟然答应了大儿子。但是,他要求大儿子和小儿子
一起建,并把自己的老房子拆掉还田。大儿子一向听话,把建房款交给辛老茂,就回单位里上班去了。
辛老茂没要水渠边的吨粮田,而是将屋后的靠山边的一亩大小的烂水洼填充上来,请人描好式样。父子两个没日没夜地辛辛苦苦,一年以后,两栋依山而立的漂亮小楼耸在烂水洼上,十分气派。村民戏称为辛家庄。辛老茂的老房子的地基改成了良田。那些在水渠边造房子的人十分羡慕辛老茂,有点后悔自己跟着周厚德发了房疯、废了养命田。辛伟强很满意自己一直听父亲的话。既建好了住房,又保住了稻田。他自豪地说:”能长生态食品的土地,教我如何不爱惜!"
尾声
拖拉机在田里一圈一圈地跑,辛伟强脑海里滚着金黄的稻浪。
父子两四十亩田,可收七万多斤稻谷,万把斤杂粮,折合人民币也有十几万。父子俩要在耕地里累计忙上三个多月。余下的日子,老者编箩筐,少者跑运输,收入不错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