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
下午。
高一四班班会。黑板上用粉笔写着一个鲜明的主题: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杨莹:“今天的班会主题是讨论为什么读书和怎样读书。为此我还特别邀请了一位青年来参加。李毅,你做个自我介绍吧?”
坐在夏民生身边的李毅站起身,走到讲台中间,向大家鞠了个躬,说:“同学们好!”
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李毅:“我叫李毅。去年初中毕业。中考后也分在我们这个班。可我妈在暑假时就得了眼病,所以我就不能来校上课。在家自学。”
杨莹:“好!李毅同学你还跟夏民生坐一块吧。林怡,你把你的所见所想跟大家说一说。”
林怡:“我很激动。同学们!本来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去接近李毅的。可那天,我跟周秀娟、郭美芳几个到李毅家见到人间最真挚的朋友和最纯洁的友谊。薛妈妈告诉我,李毅同学的母亲带大了钟萍兄妹。而徐妈妈告诉我,薛妈妈无偿地帮她治好了眼睛。而我们的钟萍同学,从去年到现在一直在帮李毅同学录制老师的讲课的声音。那天,刘天宇老师还在课堂上放过他的课堂教学录音,不是吗?那就是钟萍同学要送去给李毅同学的!我开始还以为钟萍跟哪个混小子谈爱呢!”
同学们哄地笑出了声。
林怡:“所以,我现在当着全班同学向钟萍同学道歉!我以后一定向李毅同学学习!”
同学们又报以热烈的掌声。
张可:“我们把李毅的事迹向县团委通报,要全县的中学生都向他学习!”
李毅:“这个就不必要了!我没有宣传价值。我也没有太崇高的理想。我只想参加一下同学们都要参加的期中考试。如果合格的话,我想马上能回到学校学习。因为我妈妈的眼睛已经好了。同学们,人在逆境中得到的进步那是一种超享受!我感谢钟萍她妈妈和她的长期的帮助!我如能考上大学的话,只希望能到一所农学院学习,然后再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农业服务。”
掌声经久不息。
杨莹:“现在,我们接着开班会。大家畅所欲言。”
三十八
校长办公室。
苏晓正在看一本报表。
杨莹走进去。
苏晓:“杨莹!哦!人家都说我几回了。说我老叫你杨莹不叫杨老师。可我怎么也扭不过来。”
杨莹:“你爱叫什么叫什么。我不也老叫你苏晓吗?你有意见了?”
苏晓:“叫苏晓好多了。坐那吧。”
杨莹坐下说:“我遇到一个特殊情况。很希望你的铁腕支持。”
苏晓:“只要不违纪不违法,我一定全力支持。”
杨莹:“有一个校外学生要求到我班参加期中考试。如果成绩合格,他想插到我班上高中。”
苏晓:“他是你什么人?”
杨莹:“不是我什么人。是我学生的同学。一个奋发有为的中国青年。”
苏晓:“你说说他的情况。”
杨莹:“他是个有妈妈没父亲的男孩子。去年妈妈得了眼病他就呆在家照顾妈妈。一边听老师们
的讲课录音一边学习 高中教材。现在妈妈眼睛好了,他想回校学习。”
苏晓:“还有如此优秀的当代青年?让他到你班参加期中考试吧!杨莹,你真行。科任老师都反映你班的课比朱诗韵班的课还好上。我听了真高兴。”
杨莹:“哪里?是这些学生娃见我这农村妇女经历简单,大家不忍心让我难受罢了。所以特自觉。我真幸运。遇到一群好学生。”
苏晓:“杨莹。你真是个少见的人。我、、、、、、”
杨莹:“哎,苏晓。你觉得那彭菊怎么样?”
苏晓:“很好呀。你问这干什么?”
杨莹:“老校长要我、彭菊、你明天去他那吃中饭。说是彭兰去她姑姑家去了。要我明天中午给他弄午饭。林怡捎来的口信。”
苏晓:“杨莹。跟你说实话吧!彭菊私下对我有过几次表示。我以前总是推说等我当了校长再说。现在真当了校长还是过不了自己心里的坎。我不喜欢他姐彭兰;也不喜欢她弟弟彭伟。”
杨莹:“关键是彭菊很优秀就行了。你已过了而立之年哪!老同学,别太偏执了!明天一定去。听到没?彭菊是个很优秀的知识女性。”
三十九
中午。
林达家。林达已把自己亲手烧好的菜肴端上餐桌。餐桌上已摆好碗筷。
杨莹、彭菊、苏晓三个紧赶慢赶进了屋。林达正站在门口迎他们。
杨莹:“老校长,您把菜弄好了?您不是说我来帮您弄?”
林达:“我不那样说你们会来这么快?”
苏晓:“养我们这几个馋虫!”
彭菊:“姐夫,林怡呢?”
林达:“去她姑奶奶家吃生日酒去了。我最近肠胃不舒服,宴席上有的菜我又不能吃。姑姑答应我可以不去。我特意挑了这个日子跟你几个孩子聚一聚。”
杨莹:“你不去给亲姑贺寿怎么行?”
林达:“我早上陪她吃过寿面了。来,孩子们!坐上随便吃。”
杨莹:“老校长,您的厨艺不错呀。”
林达:“别给我戴高帽子!。赶紧吃吧!今天是要跟你们谈一件大事。”
彭菊:“我可没有讨论大事的思想细胞。”
林达:“苏晓,你别光顾着吃!也给女士们服点务呀!”
苏晓:“我?我又不知道她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您刚不是下令随便吃吗?”
林达:“好家伙!顶牛了。好!我现在宣布我要说的大事。那就是苏晓跟彭菊的事。”
苏晓:“我跟彭菊?”
彭菊红着脸不好意思地抿嘴笑了。
林达:“彭菊到二中来有两年多了。说实话,她是奔苏晓来的。教育局有个不错的小伙子一直在追她,她不理人家。硬是贴着苏晓要到二中来。苏晓,现在这里没一个碎嘴子,都是好朋友,你说说你觉得彭菊怎么样?”
苏晓:“不错。很好的同志。”
林达:“我知道,你不喜欢彭兰和彭伟两个,还有我们家那个小公主。我也不喜欢那三个。你们结了婚可以不同他们来往嘛!别到我家来,我到你们家去!到时我帮你俩呆小小子!”
几个人听了林达的话都笑了。
苏晓:“老校长。”
杨莹:“苏晓其实很喜欢彭菊的。我看得出来。苏晓,都过了而立之年,这事就别再犹豫了。听人讲,赵亮的孩子都生了。”
林达:“今天您们把这事定下来。我也好放心。行不行?”
彭菊:“姐夫,别难为人家苏校长。”
苏晓:“彭菊。请你原谅我以往对你的不冷不热。我们还是可以谈下去的。”
林达:“杨莹,你帮帮他们。你就是红娘了。”
杨莹:“乐意。”
林达:“杨莹,我心里最心疼的还是你。本来一棵好的苗子,到现在连个正式职工都不是。我如果不突然退休的话,是打算下半年帮你办转正的事的。唉!好遗憾。”
杨莹:“别介意,老校长。我从进校那天起,随时都准备依然回家当农民。我说的是真的。”
苏晓:“你的工作很努力,也有成效。不远的将来转正是不成问题的。”
彭菊:“大家别光顾说话,吃菜呀!”
四十
上午。刚下第一节课。
杨莹已夹着教案等在教室门前的花坛边。一群学生围着站在她身边。她 跟学生们亲切交谈。
周秀娟:“杨老师,您教教我们记英语的绝招吧?”
许咏梅:“您在农村那么忙。复习考试如果没有绝招能行吗?”
杨莹:“没绝招。但有九个字。”
夏民生:“九个字?哪九个字?老师!我好奇,说来听听。”
杨莹笑了,说:“多见面,讲亲情,装心里。”
林怡:“这不是交朋友吗?”
杨莹:“我读初中时,英语成绩比同学好点。别人总觉得我思维优秀。其实不是的。比方说,早自习。我们那时把每周六个早自习时间分成两半:一三五语文;二四六英语。一般的同学就是拿英语课文死读;我呢,不全读。就用刚才我说的那九个字来记英语。我把生字和有代表性的句子译成中文记在一张小纸条上,看着这些中文内容默写英语意思。写好后,翻书对一下,不对的话就使劲念几遍英文。然后又继续默下一个单词。基本上能把每周敎的英语记熟。这就是多见面;到了晚上快睡觉时,又在心里默念几遍早上能够默写出来的内容,这就是讲亲情;见到课外读物上的优美句子我就翻译出来夹在作业本里交给老师批改。老师说我把学好英语这事装心里了!同学们,十分耕耘一分收获呀!“
夏民生:“好有哲理。”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高高兴兴走进教室。
四十一
下午。
校长办公室。
苏晓坐在办公桌前写东西。
杨莹领着李毅进了办公室。
杨莹:“李毅,这就是我们苏校长。苏校长,这就是我那天跟你说的男孩李毅。”
李毅:“苏校长好”
苏晓:“你们随便坐,坐。”
苏晓连忙起身,向放有开水桶和杯子的桌边走去,说:“你们喝茶还是凉开水?”
李毅拉住苏晓,说:“苏校长,您坐着吧!杨老师,您要茶还是凉开水?”
杨莹:“凉开水吧。”
李毅给杨莹从凉开水桶接了一杯水,恭恭敬敬送到杨莹手中。然后自己也连着喝了两杯。他把杨莹的杯子接过来放在原来的地方,站在苏晓面前。
李毅:“苏校长,我想到杨老师那个班的教室里跟同学们一起参加期中考试。请您批准。”
苏晓:“你没在我们学校上学,为什么要参加我们学校的期中考试?”
李毅:“是这样的,我很想到您校来继续学习。我刚上初一我爸爸就病了。可他一直在坚持出集体工挣工分。去年田分到户了。我妈就没要我爸干活了。可在我参加完中考后他就扔下我母子走了。我妈哭了整整一个月,把眼睛也哭坏了。后来当录取通知到我手里时,我妈什么也看不见了。我只有把入学通知书珍藏的份了。开学才一天,钟萍的妈妈薛阿姨来我家看我妈,答应义务治好我妈的眼睛。她还要帮我去呼吁求援,好筹集一些资金让我继续上学。我自己坚决不肯。觉得自己也是个小小男子汉了,自己的困难自己可以克服。我会种田。我就可以一边种田一边学习。薛阿姨很支持我的想法,特地买了两个录音机和许多空白磁带,一个录音机送我,一个给钟萍。靠着这两个录音机,我学到现在。我妈眼睛现在好了。我觉得我可以回学校念书了。苏校长!我渴望您的支持!其实,张可告诉我:原来我就分在高一四班。”
苏晓的眼睛湿润了,眼前这个高高的瘦个子男孩多帅!他内心太喜欢了!这样的中国青年怎么能被拒绝在校门之外?
苏晓:“李毅同学!听了你的自我介绍,我觉得我没有理由拒绝你的正当要求。孩子,明天就开始考试了。你今天就别走了。”
李毅:“张可同学把床铺都决定让我了。他到一班寝室跟好朋友挤一挤。我可以睡他的床我今天不回去了。”
苏晓:“我答应了。明天你来参加考试吧。”
李毅欢天喜地地走了。
杨莹:“这小伙子跟你当年一样有汉子气。”
苏晓:“杨莹,你的笔不是很厉害的吗?好好写一篇投到县报上,表扬表扬这特好的典型。”
杨莹:“人家不愿意舆论把他晒出来。不想让别人知道他的处境。他可能不贪图别人给他的赞赏。我服他!喜欢他,很愿意帮他。”
苏晓沉吟着:“真正的中国青年。”
四十二
上午七点五十五。
高一四班敎室。身着夏装的同学们早已坐在课桌上等候科任老师来发试卷。
李毅赶紧从外面走了进来。在教室最后一排为他准备的课桌上坐下。教室里安静极了。
上课铃响了。刘天宇握着一卷试卷快步走进教室。刘天宇把试卷发给大家。同学们立刻聚精会神地审视试卷。有的开始在试卷上圈圈点点。
刘天宇:“同学们不要忙着做题,先把题目看一遍,把会做的先做,不会做的后作。”
刘天宇在讲台前静坐着,望着正在埋头书写的同学们。
李毅神情十分轻松,眉宇间透着自信和喜气。
四十三
下午三点钟。
高一四班教室。身着夏装的同学们坐在教室等着老师发试卷。
上课铃响了。彭伟握着历史试卷来到教室。
彭伟把试卷发给大家。李毅和同学们一道认真答题。
四十四
上午八点。
高一四班教室。同学们眼神一致望着窗外,定定地盯着老师从那走来。
杨莹双手握着英语试卷,气喘吁吁地走进教室。杨莹赶紧发试卷。
同学们都认真答题。杨莹度到李毅身后,端详着李毅的试卷。杨莹脸上现出满意的微笑。
四十五
校长办公室。
高一年级所有科任老师都在坐。但谁也不说话。
朱诗韵、刘天宇、宋顺清、杨莹四个高一班的班主任每个都拿着一份表格。
苏晓:“今天要你们来透透风,看看各班的成绩怎么样。”
刘天宇:“这次的试卷是全年级统一查阅,比较公平。物理成绩上升最快的是四班。而且两个最高分也在四班。周秀娟和钟萍。但是,有一份试卷名字叫李毅的比她们俩还高一分。这个小伙子只是一个关于一个实验的题目没搞准,不然可以得满分。”
宋顺清:“数学也是四班考得最好。好像那个叫李毅的得了95(100分制)”
朱诗韵:“语文成绩按平均成绩来比的话,我班比四班高零点五分。那个叫李毅的语文也考得非常好。如果他能来校读书,就分到我们班来吧。”
苏晓:”到时得问问李毅本人呀。”
朱诗韵:“这以往分班没按学生本人的意愿啊!这个特殊的孩子最好放到我们班来重点培养。”
苏晓:“以后再说吧!杨莹,英语考试成绩的情况呢?”
杨莹:“英语就算我班最差。朱老师那班最好。”
其实,几个英语老师都知道:英语也是四班考得最好。不过,杨莹要那几个老师别说话。考试的情况由她杨莹向学校反映。因为她已经知道历史、地里、政治、化学那几科也是四班考得好。她怕朱诗韵那嫉恨的眼神。把荣誉给她吧。
刘天宇:“杨老师,我服了您了!您把四班带上来了!那次千分卡尺事件,我是带有色眼镜骂学生的。对不住了!杨老师,向您和您的学生道歉!”
杨莹:“刘老师!谢谢您一名心思敎他们。道歉就不必了。大家还是喜欢您尊敬您。喜欢听您的课。他们都夸老师们课讲得好,他们才进步快。”
苏晓:“这个高一年级我们要下大力气抓一抓。四个班大概200来学生。争取将来能有150个学生进入大学。我们希望大家能带动学生跳出死记硬背的老套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时间的效益。林怡她们在传杨莹记英语的方法,说是多见面、讲亲情、装心里。我觉得好像也有道理。大家不妨推广推广。”
朱诗韵:“这又不是男女青年恋爱,多见面讲亲情听着都恶心。”
宋顺清:“您还别说,要是学生把知识点当作恋人来对待的话,那效果确实会更好。”
杨莹:“大家还是别把我的无稽之谈当真。我那是下课时间跟学生闲聊的。”
苏晓:“今天大家就散会吧!晚上学校包场看电影,大家要记得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