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希望的分母定为一

(2016-02-27 09:35:49)
标签:

文化

                                                      把希望的分母定为一
                                                                 十八
   
        我一共生过四个孩子,都是漂漂亮亮的孩子。即使穿着我亲手改作的旧衣裳,也无法抹去他们的美。然而,我这个不称职的母亲却没能把他们全部带大成为报效国家的有用的人。这对我来说是永远的伤痛永远的遗憾!我本应该随我的小儿子一道而去!然而,因为我必须选择活着承受生活的煎熬,我就得挺起来一步一步忍着走下去。因为我还有父母健在;还有公公健在,还有大女儿和傻儿子需要抚养!对于一个命运不公的弱女子来说,连选择自行消亡的余地也不给。老天太克薄我了!
        七八年春天,我又承包了生产队一窝猪崽。因为这个时候,妇女们已经尝到包养架子猪的滋味了。我得以轻松地包养了生产队的十头架子猪。可这时候,身材高大的公公病倒了!躺在床上再也没下地。我们兄弟四家轮流照顾老人。可是,二哥搬到老家去了,三哥是供销社职工,三嫂那一阵找个借口跑到她娘家姐姐那去住了一段时间,直到老人快咽气三嫂才回家。大哥一向跟他们不和,他们两家的责任就都由我家代劳。
        这样一来,大哥每个月只轮七点五天,而我们家就必须服侍老人二十二天半!每当大哥服侍公公五天,我家就得接下来服侍十五天!其实;老人每天只喝几汤匙米汤!只是日夜需要抚慰侍奉。深夜需要陪着。
        到底是骨肉相连,我父亲看我既要照顾生病的公公,又包养一群猪。丈夫每天要去公社石灰厂开采石头,根本无暇帮衬我。他便又把我的呆傻儿子常浩接到他身边。
        附近电站的广播里每天都播放新闻,有时有关于教育改革的内容,每当一播放这类题材的节目,我就求妇女们别高声说话,我听着广播,心里有一种画饼充饥的感觉。常常引得妇女同伴们嗤笑。有个自以为知识分子的五十上下的男子特意抹了抹自己的脸,对大家说:“你们看我的脸皮是不是还没老?我也想去报名参加高考呢!”
于是妇女们一阵哄堂大笑。我只当识不透他的机关,听之任之。
        服侍公公比出工艰难多了!童养媳的妈妈生我时已经三十岁,我是我父亲在广西随部队投诚后返乡才生下的。我的出生,把我家人平均拥有的土地数量降了下来,让家庭成分变成了中农。我家还分得一口地主家的大缸和一个木制的婴幼儿可以坐的枷栏。所以,在58年以前,父亲没受到任何政治伤害。我又一直是个成绩拔尖的学生。所以我父亲爱我甚至胜过小我七岁的弟弟。我跟着母亲十来岁就学会种菜、到田间去割茅草。稍大一点又学会做鞋、缝衣服。就是不做重体力劳动。所以,结婚以后,我的体力总赶不上其他女劳力。白天,我爬上公公卧着的床铺,吃力地扶他起来洗脸、洗脚。又要一手托着他的头,另一只手用汤匙给他喂米汤。然后赶紧去野外打猪草。晚上,我得把第二天的猪食煮好。好在呆傻儿子不在身边,不然的话,我连饭都没法保证弄熟。晚上,丈夫回来就睡在公公房里,听我公公无休止地哼哼唧唧。还要不时地给他翻身。他大哥只守五天,而我丈夫,要接着守十五天!两个月下来丈夫仿佛老了十来岁。(我们夫妇有时双双外出,有好事人当面问他我是否是他女儿,弄得我丈夫好不尴尬!其实,他只大我六岁还差七天!)
        有一个赶集的日子,大哥和他两个小儿子在火炉旁坐着。公公就在跟他们隔一间屋里的床上。我正在家里舀潲准备去生产队猪栏喂猪。大哥家的老三,十三岁的男孩子可着嗓子喊着:“幺婶!幺婶!快来帮我爷爷接尿!”我以为他们家没大人,放下担子跑过去。发现已经四十九岁的大哥正坐在稻草编的沙发里抿嘴而笑!见到他这幅尊荣,我一股脑的火气都冒了出来!我退出来,从门前拉住一个路人,说:“叔,您给评评理!他自己的父亲要撒尿,他当儿子的不起身去帮忙,却指挥儿子喊我!不错,今天没轮着他服侍。可也没轮到我家!我也是替他那两家服侍呀!他们并没给我家报酬呀。(直到公公去世,都是我家代他们。可最后谁也没提补偿我家的事。)他作为儿子,正在身边,却叫儿子呼喊弟媳!自己还躲在一边笑!看我的尴尬?”
      那路人劝我说:“七十多的公公了,不尴尬!你做的榜样在,以后你女儿会看你的样。”
      我听出来了!那个人的话落在大哥头上。 我丈夫的大哥红着脸跑出去了。
     第二天,我跑到丈夫的石灰厂给他们选石灰。把丈夫换着留在家里服侍公公。也是丈夫平时乐于照顾同伴并肯吃亏,跟同伴关系好,所以石灰厂的工友们处处关照我,给我的工价跟丈夫的工价一个样。
       二十天以后,公公走了。好在这一年我们家又喂了一窝猪。在办丧事时,粮食和金钱都没难住我们。倒是他二哥家拿钱粮不出。我丈夫就多出。后来我家要进的钱粮都划到二哥名下,有四十来块钱,比有的工人一个月工资还多。后来我们没向二哥他们家讨要。因为二哥家一直困难。
      我父亲四月份又到我家劝我去报名。说了许多古时候的人求学的故事。他心意切切地希望女儿从高考桥上走上一条有出息的路。可怜天下父母心!
       于是丈夫帮我在石灰厂附近的公社中学报了参加高考的名。我心里感激丈夫。决定去考场一搏。就赶紧四处找资料复习。可是,在我的人迹关系范围内,实在找不到任何有阅读价值、能应付高考的书籍。
    我也并不太着急。我当时是这样想的:不怕落榜!我不过是个只读过初中,又当了十二年农民、九年妻子、八年母亲的农村妇女!即使榜上无名,比起落榜的高中生来说不算丢人。从古至今,落榜寒士知多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